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辨解(12)
《图解中医原本》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辨解医案十二、寒呃 (一)医案原文摘录罗某某,男,25岁,四川新津县某乡农民。 【病史】1969年冬,时感胃脘隐痛,按之似包块。便秘而腹不满,未予治疗。翌年,胃脘持续疼痛,嗳气吐酸,呃逆气阻,嗳出始舒。曾按“胃炎”治疗数年,后转成都某医院诊为“胃神经官能症”,后改由中医按“肝胃不和”等论治,时痛时缓,迁延至1973年冬,病情加剧。1974年4月初来诊。 【初诊】形体消瘦,面色不荣,阵阵呃逆,胃脘疼痛,遇寒加剧。数月来,只能食稀粥流质,饮入频频发呕,泛吐清涎。大便先结后溏,数日一次。舌质偏淡,苔白滑,脉沉。此为足太阴脾虚寒呃,法宜温中健脾,行气化浊,以理中汤加味主之。 处方:党参20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茯苓20克,砂仁12克,白蔻10克,法夏15克。三剂。【二诊】呃气减少,腹痛缓解,继上方加公丁香、吴茱萸,暖肝行气止痛,再服五剂。 【三诊】呃逆止,食欲增,大便畅,精神好转。嘱忌生冷。再将上方服十余剂。月余后患者来告,饮食如常,已参加农业劳动。 1979年7月20日追访:患者说:“现在身体健康,体力超过一般劳动力。” (二)中医原本辨解1、病证机因辨解如图7-24所示,本例主证呃逆,病机在脾,兼证亦尽现于脾胃。可见,病机在脾胃。病起于冬月,加剧于冬月,可见,病因寒邪。肺为“地二”之藏,所藏阳能最少,虽是火藏,但只能随进随出,就像橐龠,不像肾机那样封藏,所以,八卦里面,称火为“离火”,在这个方位火热是只能用,不能藏。与火藏相表的三焦热腑,虽是“天七”之腑,其热亦只能用,而不能藏。因为肺机藏阳最少,所以寒邪伤人,通常肺藏先受,导致肺(火)郁焦(热)淫,然后迁延至其它生机病变。本例患者未致火郁热淫,是寒邪侵入胃腑。胃乃“天三”之腑,因此,寒邪不伤肺藏,退而伤害胃腑,可见患者原本脾胃较弱。胃肠伤寒,收引筋肉,痉挛而有胃脘隐痛,遇寒加剧,更加证明病因寒邪。肠段痉挛拘急,故按之似有包块。胃肠伤寒,必然風淫木郁,水谷清气不能上奉于肺焦华盖,积聚胃腑,沤化发酸,故有呃逆气阻,嗳气吐酸。清气不升,则糟粕不降,故有便秘,数日一行。精华不升,糟粕不降,合磨数日,以致大便成溏。数日一行,近肛一段,寒燥结硬,故有先硬后溏。胃肠伤寒,脾胃生化之机不行,食少而精华具下,筋肉萎弱,形体必然消瘦。稀粥流质,气味甘凉,因此,饮入频频发呕,泛吐清涎。稀粥流质,久食积寒,反而加剧病情。脾胃生化之机不行,脉血无源,证见舌淡。寒邪虽未导致肺病,但是,肺气必定虚寒,入于心脉,证见苔白滑。血虚气寒,故有脉沉。2、治方辨解如图7-25所示,本例治方“气味”与病证机因相符,机因并治,故能病愈。
白术,味苦,治方在南方太阳热火肺焦。味厚入藏,温肺散寒。温气入脉,流布胃腑,可解胃肠筋肉拘挛。吴茱萸、公丁香、干姜、砂仁、白蔻、法夏,味辛,治在东方少阳風木脾胃。干姜,味厚入藏,温升脾木。吴茱萸、公丁香、砂仁、白蔻、法夏,味薄入腑。吴茱萸、公丁香、砂仁、白蔻,温胃散寒,使風邪归正;法夏,平治風邪,和解寒热,止呕降浊。炙甘草、党参、茯苓,味甘,治在中央太极湿土心脉。炙甘草、党参,味厚入心,补土平湿,养心安神,健运中枢。炙甘草,气平微温,提振心力,温补脉气。茯苓,平衡气血,中和寒热。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
交友学中医 先生可否讲一下肥胖的形成机因?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4/10/13 22:38
先生可否讲一下肥胖的形成机因?
[*]脾主筋肉,肺主皮毛,如果脾机和肺机病变,饮食的能量转换就会失常,应该长养筋肉的能量,就可能滋养皮腠,主要成为皮下脂肪,这类人的皮也会增厚,这是临床可鉴的。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脾胃不敏感,吃什么都似乎没问题,很少拉肚子,还往往误以为脾胃很好。实际上是木郁風淫了,但風淫不表现为上吐下泻,而是易化能食。另一方面,这些人少有运动或体力劳动,因此,筋肉的新陈代谢机制比较薄弱,甚至退化,也就是说,反过来影响了脾机功能的正常形成。有些运动员,比如投掷类和举重类项目的运动员也有“肥胖”现象,和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同样有运动较少的问题,而且补充的高能量比其它运动员要多很多。肺机病变主要是三焦不温,人体生命就通过积累脂肪来保护三焦之“热”。
[*]那么,肥胖证的病因是什么呢?主要是“燥邪”,而且是凉燥。凉燥能聚气(能量)成形,成脂肪。如果是热燥,就不会聚气成形,反而会散形为气,三焦就不会不温,就会减肥。是什么引起凉燥呢?主要是饮食,过食肉类和生冷寒凉。肉类味甘,但厚甘入藏,主要补土养神(这个神是后天识神,现代人“智商”越来越高,智慧却越来越低,与过食肉类有关),入腑生湿为次。过去主要讲甘肥厚腻生湿,若仔细分析,则不尽然。更重要的是,肉类食物,不仅厚甘,也有少许的酸味,薄酸入胆腑,容易生燥。而且肉类的臭识是“腥”,是西方杀生的气息,因此,肉类是滋生燥邪的主要食品。许多现代疑难病,如三高肿瘤等,都与过食肉类滋生燥邪直接相关。燥有热燥、凉燥,肉类本来也可生热燥,但现代人在食肉的同时,过食生冷,包括水果、牛奶(尤其鲜奶偏凉)、凉茶、啤酒、葡萄酒(果酒都偏凉),加上夏天吹冷气,这些寒凉的东西,综合起来,在人体形成寒凉的环境,燥随寒化,就成凉燥。
[*]从中医原本的病理来解释肥胖的病机病因,概说如此。若是考虑治理,其实很简单。一是少食或不食肉类食物,少食生冷寒凉。食素丝毫不会有什么营养不够的问题,不食素,主要是不能控制“口欲”。人类早已进化为素食动物,有牙齿和胃肠(肠道比肉食动物长几倍)为证。二是多运动,不要看不起体力劳动。而且,运动应该是身心协调的。如果象现在很多人,毫无节制地吃,然后到健身馆去做器械运动,除了赶时髦,没有什么正面作用。若要辅以药物治疗,治“机”在脾胃与肺焦,治“因”在燥在風,概括起来,治“方”在东南西,具体而言,是升木平風,补肺温焦,补肝平燥。
以上所论,谨供参考。
感谢先生在百忙之中解疑,有一事不明,“薄酸入胆腑,容易生燥”,用酸薄不是可以治燥吗,如辛薄入胃肠平风,苦薄入三焦治热,酸薄入胆不是可以治燥,还请先生解疑。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4/10/14 12:31
感谢先生在百忙之中解疑,有一事不明,“薄酸入胆腑,容易生燥”,用酸薄不是可以治燥吗,如辛薄入胃肠平风 ...
味是在地能量,是定位、定“方”的能量,故酸(味)本身不是直接做功的能量,“气”才是活性做功能量,故热燥治之以酸凉,凉燥治之以酸温,如此燥可平。辛薄入胃平風,也是同样道理,因寒生風,则治之以辛温,因热生風,则治之以辛凉。
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薄酸入胆腑,容易生燥”。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4/10/14 13:56
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薄酸入胆腑,容易生燥”。
要结合肉食高能量一并理解,一般的薄酸能量是不生燥邪的,比如素食之薄酸,就不那么容易生燥邪。
w6510 发表于 2014/10/14 14:04
要结合肉食高能量一并理解,一般的薄酸能量是不生燥邪的,比如素食之薄酸,就不那么容易生燥邪。
是不是这样的,过食酸则生燥,过食辛则生风?
最近在论坛看到有人讨论屁,我试着以中医原本解释下,请先生帮忙看一下。
屁产生于胃肠,首生中焦如沤,如中焦热能不够则沤化不全,说明火正不行肺机病,其次屁由下排出必借风力,则是木郁风淫,说明脾机病,综上认为屁的产生是脾机和肺机同病,治可以生姜白术等治疗,可否?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4/10/14 14:39
最近在论坛看到有人讨论屁,我试着以中医原本解释下,请先生帮忙看一下。
屁产生于胃肠,首生中焦如沤,如 ...
放屁与排便一样,是正常生理,如无它证,治它干嘛?如有它证,则治它证便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