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功 发表于 2014/6/16 08:01:41

论病机 致病及治疗思维的探讨

本帖最后由 杜建功 于 2014/6/18 20:26 编辑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人之病不外乎,阴有寒湿,阴有燥热,气滞血凝而已。”来至《理论拼文》一书。这就是致病病因,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体内有寒湿则会造就气滞血凝。病症所表现的症状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寒症看成了热症,寒热夹杂。易给诊断带来误判。例如;牛皮癣,是阳气不足的表显。表面有火热现象,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假象。这就是内实外虚,如果把外虚看做实,治疗就背离了,治疗一次比一次严重。《牛皮癣阴阳辨证问题的探讨》一文很值得欣赏。    为什么中医大都喜欢用滋阴凉血的办法治疗牛皮癣?    明清以来的牛皮癣治疗大多数是用寒凉的药物,这是一种主流,既然这么多人认为这个病是以热为本,以毒为本,自然要清热解毒,要凉血。显然大家都是中医,都是在实践中做的,不能说大家去这么做没有道理。大家为什么要从灭火、凉血的角度来治这个病呢?那是牛皮癣患者在表象上来看,确实是一派火相,一派火热。比如说牛皮癣是皮损,在西医上称之为炎症。什么叫炎呢,两个火为炎,一看这个皮肤发红,挠一挠出白屑,很显然这是火大,这部分缺水分,就像人身上的小疙瘩一样,因为缺水分,水分达不到,这里火比较大,这是一种现实的情况,很容易分析出血中有热。这都是表现在患者皮肤表面的一种现象。血中有热,有毒素,那用凉血的,清热的,去火的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思路。    但明明看见你的皮肤表面上有这种热,血液中有毒素,我再用热的方法来治,这看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肯定说是火上浇油,热上更热嘛!看到有热,我们在用这种苦寒的药来解这种热,这是一种正常的思路,而且风险是比较低的。看到热,再用热药去治,这需要经验和胆量,需要更深的医术,需要更深的辩证,显示出真正的中医的医术。    我们看出一般的中医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一般患者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试就好了,就有效,对路子,你说我为什么不去用呢?用了还会复发,那么就再继续用呀,反正没有大的问题。这就是一般中医的思路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牛皮癣就是阳虚    《黄帝内经》里面,这是中医的经典,讲的皮肤病,牛皮癣属于其中一种,它们之间有一种共性。“肤疾之所生,为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风挟毒蕴,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气血不畅。”意思是说,皮肤病变,是由情绪起伏不定,饮食结构不合理,风邪入侵人体有关的,这是指病因。所谓“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气血不畅”,直白地说就是患者身体阴盛阳衰,气血运行不畅。牛皮癣的发病,首先是情绪起伏不定,西医所判断的是跟情绪焦虑有关系,饮食不节,吃饭的结构不合理。风挟毒蕴,外感湿邪,毒邪,风邪。阳气的作用是卫外的,阳气本来就是为防止外邪进入的,如果阳气不足,必然阴气有余,导致气血不畅,气和血的流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所以说,牛皮癣必然是属于阳虚的。    治疗从治未病理念出发,以扶正祛邪,助阳为本。做到表进表出,食疗以发物之物助阳,以运动排汗等方法,药物以热引热外出,以热引寒外出既是从治又叫反治之法。    燥热多表现在皮表,多是血热之症。也就是病在经脉。大热之症多为实症。可以用凉药也可用热药。凉药多内服,热药多外用。燥热症多为假象。    气滞血凝是很多疾病的根,气滞血凝的根在六淫。气滞血凝也就是瘀阻。停留于经脉致病。出现各种症状,如高血压,肿瘤,疼痛等。治疗应该从未病出发。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肾是先天之本,胃是后天之母。肾阳虚是后天失养,是疾病到来前的症状,虚久必病。重在扶阳。胃是后天之母。说明了胃的重要性。寒久必聚于腹,病久聚于胃。养人先养心,治病先治胃。    我个人认为治疗任何疾病都应从治未病理念出发,以扶正祛邪,助阳为本。治疗应从调理胃开始。治疗先从经络入手,治其病先治其血,出其恶血病方安。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能治出恶血吗?治疗多以散寒热,化瘀为主导思想,何谈治本?也就不难有这么多不治之症。六淫及气滞血凝就是各种疾病的根源。清瘀是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异病同根,异病同治,根同脉瘀。药贵清瘀。交友学中医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4/6/16 10:50:31

扫清障碍

杜建功 发表于 2014/6/17 10:21:36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4/6/16 10:50
扫清障碍

:handshake谢谢你的参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病机 致病及治疗思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