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
科学与哲学:近代学者王星拱在其著作《科学概论》中专门有一章论述《科学与哲学》,观点很有见地,摘引整理如下:1、哲学与科学之范围不同而其方法亦不同
⑴哲学是研究本体的,科学是研究现象的
这一种主张,质而言之,哲学就是本体论,科学乃是考订各物度数的学术。哲学研究形而上的道,科学研究形而下的器。
⑵哲学是研究知识的,科学是研究事实的
这一种主张,换而言之,就是哲学研究“知”,科学研究“所知”。
⑶哲学是研究形式的,科学是研究实质的
依这种主张,哲学就是论理学(或直称逻辑)。
由此言之,研究科学须用经验,研究哲学须用理性。惟其要用经验,所以要在观察试验上做工夫。惟其要用理性,所以注重纯粹的推论。
2、哲学与科学之范围相同而其方法不同
⑴哲学在前而科学在后
哲学重在思辨,科学重在证实。思辨所得的结果,当然不如观察试验所得的结果之准确,它带着可辩论的色彩。
⑵科学在前而哲学在后
科学先从局部方面详细考察,把各局部研究所的的结果,聚在一起,于是哲学集其大成,组织一个系统起来,安置于一个普通的原理之下。所以有人把哲学叫做科学之科学。
⑶哲学是全部的,科学是局部的
哲学立原理以统事实,科学就事实以求原理。所以哲学的方法,是先有一定的原理,而后即事实以印证之,如果事实有复杂或有不尽明了的性质,则仅仅选择与此原理相符合的事实来做辅助。科学是以事实为事实而研究的,绝不穿凿事实于原理之下,亦不避免冲突的事实,而保持固有的原理。
哲学中用作根据的原理,是从信仰或武断、或直觉、或理性的方法规定下来的,既经规定之后,奉守之而不移。科学除叙述事实之外,也有原理,但是科学中之原理,是根据于观察试验而得来的。若是后来观察试验的新事实,和固有的原理不符,科学很愿意修改,甚至于完全抛弃她固有的原理。这就是所谓试验室里的态度。必有如此的态度,而后科学才能有切实的进步,才能有新异的发明。
3.总论
从以上各种理论之中,我们看得出一些共同点。
哲学是偏重理论的,科学是偏重事实的;哲学是偏重思想的,科学是偏重试验的;哲学家多用脑,科学家多用手。
在崇尚哲学的人看起来,哲学精微、科学浅陋,哲学扼要、科学逐末。在崇尚科学的人看起来,哲学渺茫、科学切实,哲学武断、科学谦虚。
依历史沿革和近代趋势而言,哲学的历史甚长而进步甚缓,科学的历史甚短而进步甚速。因为哲学中的结论,没有切近的证明,所以易于发生辩论;科学中的结论,都是紧密依据于观察试验的,所以其所得的领土,虽不是“子子孙孙永宝用”,然而却不是朝秦暮楚,旋得旋失的,而且近代哲学,都有科学化的性质。这不是因为科学势力大了,而是哲学屈伏于其下,是因为哲学在历史上所制造的虚浮无着的辩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科学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哲学也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换言之,既具有科学的精神,方能成为哲学。
金栋按:据上述方法来推断,《内经》的理论体系是哲学的医学、还是科学的医学,抑或哲学医学的科学?
科学:《辞海》:“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蓬勃发展。社会主体现代化建设,必须吸取和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
哲学:《辞海》:“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是对人处理和驾驭外部生活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的反思、总结、概括。它的形态在历史上是发展的。在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辨证法。中世纪的欧洲,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哲学称为‘神学的婢女’。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英、法等国蓬勃发展;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相继出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当代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