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私塾
复兴私塾
【字体: 】
人們忘了中國最古老的教育體制:私塾。 從孔夫子開始,私塾在中國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載體”。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大部份讀書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學校培養出來的。明清之際的科舉考試敗壞了讀書的風氣,耗盡了中國士人的創造力,但也有些學者針對時弊,通過私塾挑戰僵化的正統,多少給中國文化帶來了一些活力。沒有私塾,我們這兩千多年的文明就會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私塾由于規模小,費用低,課程靈活,對教育的普及功不可沒。明清時代太湖上飄蕩的大漁船上,也設有教室。可見比農民還不如的船民,雖沒有定居的地方,但也并非與教育絕緣。清代以後,随着新式學校的興起,私塾漸漸式微。但不少專家指出,在新式學校費用昂貴、缺乏資源保障的情況下,取消私塾反而降低了國民的識字率。 筆者當然主張嚴格施行義務教育。然而,以中國之大,官僚體制的行政能力之低,教育資金之寒酸,義務教育不可能在幾年内嚴格落實。即使是在當今的發達國家,公立學校體制完備,資金充足,私立學校也還是公立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補充。更有甚者,在美國,竟有200萬學生,也就是适齡學生的二十五分之一,公立私立學校都不上,自己在家裏上學,形成一個價值8.5億美元的家庭教育市場。 私塾的好處,是靈活、簡單,可以随時補義務教育的漏洞。幾個家庭湊起來,合請一個老師,或請一個合格的家長講課,孩子就上學了。這不象建一個學校那樣,需要驚官動府和大量的初期投資。如果教育券能夠覆蓋私塾的費用,對一個家庭而言,私塾的成本就更低了。更何況,當今中國正處于急劇城市化的進程之中,農村流動人口巨增。這些農村勞工,随着工作機會四處漂流,固定的學校不能跟着他們遷移,子女受教育處處受歧視。私塾則能夠給這些人提供一個靈活的教育機會。 私塾在精英教育中,就更大有可爲了。美國的家庭學校興起的原因,主要是家長對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不滿。不少家長因此放棄自己的職業,在家裏教孩子,并成立了全國性的組織。互聯網的出現,又使這樣的家庭教育如虎添翼。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家庭不僅能夠及時溝通經驗,共同組織活動,而且還可以網上訓練家庭教師,設計課程,制定和貫徹教學标準。美國最近的調查表明,在18-24歲的年輕人中,在家裏受中小學教育的人中,有75%修了大學課程,比全國同齡人的平均水平(46%)高出一截。2000年全國單詞拼寫比賽的前三名,全是在家裏上學的孩子。有一個家庭,竟通過家庭教育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哈佛。另一個在家裏受教育的孩子,沒有上大學就出版了長篇小說,并成爲最佳暢銷書。第一所爲受家庭教育的孩子開辦的大學,也于2000年開張。 目前的中國,窮孩子許多失學,富孩子白天上學,晚上還要花錢去補習班。私塾難道不應是另一種選擇嗎?私塾不受僵化的學校課程的束縛,可以專門教學生想學、家長想教的東西,許多大膽的教育哲學可以在私塾裏試驗。私塾如果普及,我們的教育不僅可以多元化,文化也會因此更有創造力。 筆者希望看到的是,幾個有能力但懷才不遇的大學畢業生或海歸,能夠暫時放下高薪肥缺的美夢,靠自己的才學,爲中國的私塾,開拓出一個碩大的市場。要知道,中國的發展,不能總是指望自上而下的改革,還有靠基層社會中這種草根式的創造力。 (作者保留版權,轉載請電郵 arcadia@ctimail3.com 洽商。)
同感 私塾是与私有制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模式。私人企业招聘人才只看能力,不看文凭,因而私塾毕业的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