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他用寻常处方治愈顽疾
刘志龙:他用寻常处方治愈顽疾2014-03-25 羊城晚报:陈荷名中医专栏:主题:他用7毛钱的药治好过病他常开的药方只需几十元副题:经方医生刘志龙让糖尿病患者脱离胰岛素 又到周五上午,年过八旬日本老人蹒跚着走进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来到他熟悉的诊室。“哇哈哟个咋一吗苏!【日语(音):早上好】”桌对面身着白大褂的刘志龙面露笑容,用日语向他问好,日本老人也即刻回应。对刘志龙来说,这只是一场寻常的门诊。
坐诊:寻常处方治愈顽疾日本老人已是刘志龙的“熟客”,十多年来,两人从普通的医患关系,升级为朋友。“我身体不太好,十多年来都找刘医生治病。他人好、医术好,我十分信任他。因此,在2005年被查出直肠癌后,我选择在珠海做手术,这跟大部分日本人回国就医的选择背道而驰!”这位在珠海18年的日本企业家说。给日本老人把完脉后,刘志龙一边询问老人病情,一边弯下腰,轻轻按了按他的脚踝皮肤,他思索片刻,笑着告诉老人:“双下肢浮肿的状况已经比上周减轻很多!我再给你开服汤药调理一下吧!”如此,望、闻、问、切。短短四个字,却饱含刘志龙三十多年的功夫,亦是他工作的常态。 刘志龙身兼数职: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珠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珠海市政协常委等等。然而他最为看重的,还是自己医生的职业,他说:“能够治病救人,我才觉得充实。” 最近,他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每周二、五上午,是刘志龙坐诊的时间。头一晚,他都会早些休息,因为第二天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他聚气凝神近五个小时,早上8点到中午没有间歇。“刘医生治病很有一手,尤其是糖尿病,让我脱离了胰岛素。当初是朋友介绍我来,我治疗有效,又推荐给亲友。”患者魏大姐说。就这样口口相传,挂号找刘志龙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往往需要提前一两周预约,其中有不少病人从是从周边城市过来求诊的。刘志龙体恤患者的难处,即使已过下班时间,他也会坚持到所有的病人都诊完,“一上午能看40多个病人!”刘志龙面有倦色:“累并快乐着!看到不少来复诊的病人,病情都有明显好转,我很开心。”在坐诊过程中,一位病人坐着轮椅,行动不便,刘志龙立即站起来,与助手一道帮患者调整好位置;对于首次来看病的患者,刘志龙都会送给患者一张清单,这是他自己整理印制的,上面细致地介绍了服汤药期间应当注意的事项。除了高龄老人、糖尿病人等,家长也爱带小孩来看病。“我的孩子一连咳嗽好几天了,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只得求助刘医生,”这位6岁孩子的妈妈心急如焚,“他开的中药不苦,孩子喝得下去,而且药到病除。”“对小孩来说,良药不能苦口,要甜口,孩子喝都喝不下去,或者喝得很难受,不利于病情康复。”刘志龙说。刘志龙最擅长用“经方”治病,尤擅糖尿病。经方,为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最有代表性的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上所记载的经典药方。有人质疑,古方能否治今病?然而,疗效给出了答案。柳女士今年39岁,去年被查出糖尿病,“我一直很健康,怎会得这种病?”说起自己的病情,柳女士情绪十分低落:“下半辈子就要天天打胰岛素,这可怎么活!”面对激动的患者,刘志龙并没有打断她的诉说,而是耐心地倾听和劝导,对她的病情“轻描淡写”,并对症下药,用经方加减,为柳女士开出了一副汤药。柳女士说,吃了几个月药后,她的血糖稳定在了正常水平,不仅可以正常饮食,她甚至偶尔放纵自己,来一点儿宵夜。“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看似寻常的药物却可以治愈顽疾。”刘志龙说。一个病人夜咳多年,严重影响了睡眠和健康,一直无法治愈,刘志龙为他开出一副小柴胡汤,处方中不过是些大枣、生姜、甘草等寻常药材,竟很快就治好了他的夜咳。
为师:网上办论坛坐诊广收徒每次坐诊,刘志龙的身边总围着两三个“徒弟”,有时更多。“这类似于咱们古时候中医师带徒弟的做法,”刘志龙介绍。坐诊时,刘志龙会将自己摸到的病人脉象,给徒弟们讲解,并会说明加减药物药量的理由。“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刘志龙说。使得这些“徒弟”与刘志龙结缘的,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岭南经方沙龙》论坛。这是由刘志龙在网上创办的中医学术论坛,目前点击率已过十万,这里集结了岭南地区众多经方医师,除了发布一些经方经典的理论、文摘,更是会有经方爱好者们在上面发表自己遇见的疑难杂症及诊治经验,相互交流,氛围极好。“在《岭南经方沙龙》上,我曾经跟刘院长有过一些交流,后来我跟刘院长联系,希望实习期能跟他学习,他爽快地答应了。”南方医科大学的学生王廉宁说:“看到很多糖尿病人经过他的精心治疗基本上可以脱离药物,我很佩服。但我更加佩服他对待病人的耐心和爱心,我从没见过患者对他有意见的,很多患者痊愈后又带新病人来就诊。”甚至有“徒弟”不远千里来追随刘志龙学习,江西中医师黎小裕在本地小有名气,已经出版过两本中医学书籍,他通过《岭南经方论坛》结识了刘志龙,为了跟随刘志龙学习,他来到珠海,现在在珠海某社区诊所坐诊。每逢刘志龙坐诊日,黎小裕必到场学习。“有一次刘院长竟开出一张总价才七毛钱的方子,但病人的手癣很快康复,我们当时都笑他,药钱还没挂号费贵。但这实际上是他一贯的风格,只用常见的食材、药材也可以治好疑难杂症。”黎小裕说:“他教导我们把脉准、判断准再对症下药,告诫我们要为病人着想,药方不要开太大、太贵。”珠海某社区诊所的饶医生初识刘志龙,是在河南南阳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经方论坛上,刘志龙的发言使他折服,饶医生便希望跟着刘志龙坐诊学习,“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饶医生说,“在学习中,刘志龙没有秘方,所有的东西都公开传授给我们。”事实上,刘志龙本是教师出身。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念完研究生后,他留校任教3年。1994年,刘志龙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学校再三挽留他留校任教,但刘志龙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他选择了落户珠海,从普通医生做起,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然而在临床上,满腹经纶的博士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没有“师傅”带领,刘志龙只能靠自己摸索。“所以我特别愿意带学生,把自己的临床体会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希望他们比我更顺利更快速地成长。”刘志龙笑称:“在岭南经方论坛上,一些民间医生都能够把自己的祖传方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更应该和盘托出!”作为珠海市中医药学会的会长、市政协委员,刘志龙特别希望珠海能够成为“中医药强市”,他曾提交一份有关发展中药医事业的提案,强调了“人才是中医发展的关键”。刘志龙形容“带出徒弟,饿不死师傅,最终受益的是患者”,他说:“人才多了,医生的技术水平高了,病人的健康才有保障,看病就不再难。我自己坐诊一上午,最多能看几十个病人,可是假如我们珠海能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师,广大患者的健康不就更有保障了吗?”
医者 父母心也
病者, 业力也
心能转物, 即同药师琉璃光如来也:victory:
这样有医德,医术高的医生现在太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