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泽灵 的帖子
是啊
“自欺欺人是人的本性,這社會上有多少人每天催眠自己比他人優秀,高貴,聰明,有錢,美麗......,沒辦法,這是他們賴以維生的方法,我總不能剝奪他幻想的權利吧!”
================================================================
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批卖国汉奸当初就是这么自我感觉“良好”滴投入日本侵略者的怀抱——尽管历史进程已经定论其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奸-可现在还不是有洋奴人渣为其涂脂抹粉吗?抬出孙中山来反对、贬低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历史功勋就是此类人渣惯用的无耻伎俩;但没有开国领袖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把老蒋美帝苏修打个心服口服,美国中情局早就把这些在美国以出卖祖国为生的人渣当垃圾处理掉啦(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嘛!)——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与规律——但洋奴人渣们是永远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否则它们怎么在台湾这个半殖民地里还自我感觉“良好”地混日子?
先生,我並不認同你的看法,基本上是無絕對純善或純惡的人。
例如:蔣中正的正面評價,其一在孫中山病故後領導中國國民黨北伐,掃除北洋軍閥、統一中國,結束了軍閥割據和南北法統分裂的局面,捍衛了共和國統,重建了中華民國,並在1947年實施憲政體制。其二作為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領導中華民族抗戰衛國。在八年抗戰前,力排眾議,堅持‘攘外亦須安內’的國策,極力推遲德國軍事顧問返歐的時程,並透過外交談判的方式,使日本的軍事行動不致全面擴大。(中共領導人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中,首次公開承認中華民國國軍是抗日戰爭的主導力量。)其三他確實有建設臺灣之功,他若未退守臺灣,則臺灣勢必落入大陸手中(這也正說明臺灣原就不屬於中國大陸,尤其是之前的數百年裏分別被荷蘭、西班牙、日本等海權國家所殖民,更說明臺灣的現代建設都不是出自中國大陸之手,而中國大陸亦無意插手各國在臺灣的肆虐)。
蔣中正的負面評價,其一在國內施行“恐怖統治”(白色恐怖),冠予異見人士“叛國”、“顛覆”等罪名大肆捕殺並以軍法審判,是“獨裁統治者”。其二並未妥善處理228事件,導致此事件撕裂外省人及本省人間的關係,餘毒至今。其三未能有足夠的政治敏感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蔣中正為了不讓蘇聯插手中國內戰,默許外蒙投票獨立。最後結果導致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並失去外蒙主權,中國也失去了最佳民主化時機。
至於毛澤東先生也是一樣,我就不多加評論。對一個人要能公正地評論,而非受當時當地的教育或黨國的意志所操作,能自主判斷思考,搜尋足夠的史實及資料並經過嚴密的論證所得出的結論才不致於淪為一時情感的俘虜。另外我並不認為善善惡惡可以相消,不是一個人做了多少壞事就可以用做多少的好事來彌補,這是兩個不同範疇的事,正如: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這句話一般。
李志绥【百度词条条目】有兴趣自己去看,谁设置限制我发帖?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2/25 11:14 编辑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2/25 11:39 编辑
词条:李志绥(1920~1995年),生于北京,医生世家,其曾祖父李德立是满清同光年间的御医,其父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僚。毕业于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1954年~1976年,被任命为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著有《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中文名李志绥国 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20年逝世日期1995年2月13日职 业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代表作品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目录1人物生平
2外界评价
▪ 驳斥书籍
▪ 驳斥概况 3人物著作
1人物生平编辑他本人毕业于华西医学院,后担任国民党军医、澳大利亚船医,给人看看伤风感冒、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图源:互联网
咳嗽、拉肚子、失眠等一般常见病;1937年,参加复兴社特务组织;1945年,获医学博士。
1950年,进入香山医疗门诊部当医生。1951年,进入中南海警卫局医疗门诊部当医生。1957年,被委任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从此李志绥常以毛泽东私人医生自居。1971年~1972年,担任毛泽东的医疗小组组长。1980年,被任命为中华医学会、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担任《中华医学杂志》及《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主编。
1988年,移居美国。
1995年2月13日,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家里浴缸中去世。
2外界评价编辑驳斥书籍
图书名
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汪东兴公开毛泽东私生活 汪东兴口述、裘之倬整理 名流出版社 1997年
历史的真实 林克、徐涛、吴旭君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
驳斥概况
1997年,名流出版社出版由汪东兴口述、裘之倬整理的名为《汪东兴公开毛泽东私生活》一书,
汪东兴公开毛泽东私生活
反驳李志绥的著作不实、攻击毛泽东。该书附录师哲、汪东兴、叶子龙等135人签名发表的一封题为《辱华反共的丑态表演:我们对李志绥及其“回忆录”的看法》的公开信。下文节选自该书:
1995年6月1日,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张普昌在《美中导报》著文说:我和李志绥是同事,他是主席(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我是总理(周恩来)的保健医生,我们都是卫生部保健局的保健医生,不是谁的私人医生,主席、总理都没有私人医生,这纯属是谎言,他写的回忆录称为《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更是谎言,应称为《毛泽东保健医生回忆录》才名副其实,李志绥自称是《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无非是抬高自己身份,达到哗众取宠、献媚求荣的一种投机倒把的卑鄙手段而已。李志绥的人品就是如此低劣,中南海熟悉他的人都是知道的,李志绥是一个说谎不脸红的“老狐狸”。他不仅事实本身造假,甚至连细节也造假。张普昌医生说,李志绥这个人很霸气,总觉得自己比别的保健医生高人一等,凭我当时与李志绥接触的印象,现在谈他写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这本书,我的感觉是他总要把自己拔高,把自己写得太好了,他在回答香港媒体的提问时说:“我小心翼翼不去碰他(毛泽东)的龙逆鳞”,“我从来不和其他首长接触,怕引起他(毛泽东)的怀疑”。李志绥在毛主席身边,为了站住脚,不被撤换,千方百计要得到主席的信任,就讨好主席,什么都顺从主席。李志绥说过:“我顺从毛的需要是为了保护毛的健康。”张普昌对李志绥说:“不对,起码是为了保护自己。”张普昌指出李志绥医生医术并不高明,中南海的保健医生都有同感,我上过李志绥的当,那是1968年冬天,汪东兴患了口腔溃疡,打来电话,说要请医生去看看,我和汪东兴很熟悉,我就去了,李志绥也在那里。我建议说,请口腔科专家来治吧,李志绥说:主席患口腔溃疡,他就是用硝酸银棒点一下,烧灼腐蚀掉溃疡。我当时说:我用过硝酸银溶液治溃疡,没听说过硝酸银棒的。李志绥说准行。我信了他,照他说的做,做完以后,我便骑自行车回到北京医院,刚到那儿,汪东兴秘书来电话,说汪东兴的嘴巴肿得厉害。我心里一惊,糟了用硝酸银棒出了问题。我心里忐忑不安,这下要挨批评了,真对不起汪主任。汪东兴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长、政治局候补委员。我匆匆赶回汪东兴那里。我说,赶快请口腔科专家来吧。汪东兴见我焦虑,说:“不能怪你,我俩都上了李志绥大夫的当。”汪东兴接着又说:“李大夫这本事能给毛主席治病?”我真怀疑他是否真如此给主席治口腔溃疡的,主席好多次患病李志绥都有意作出误断,把肺炎说成气管炎。张普昌又说,主席不喜欢大夫把自己的病说成重病,李志绥就顺着他。主席怎么说,李志绥就跟着怎么说,医生怎能这样做?在主席病重的那些日子,李志绥经常不在主席身边,总躲在门外,倒是总理带着我在主席身边,李志绥的医德实在有问题。李志绥也承认,很多医生的医术比他高明,但是要做毛主席的医生,如果不了解毛在想什么,那这医生是做不成的。由此可见李志绥不是坚持对症下药,他本身就不配当一个真正的、对病人负责的医生,这不能怪毛主席对他不信任啊。汪东兴等人指出:“.......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一向是不喜欢医生去麻烦他的,即使有病也不太愿意吃药,更不是那种无病求医的人。至于李志绥和毛主席的关系,也不像他(李志绥)......他(李志绥)本人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一次他家的保姆发现他同儿媳一起“洗澡”,曾骂他是畜生,这个保姆就被辞退了。“文革”期间,他(李志绥)还乘人之为危,与一位干部的妻子在公园里出丑,被警察当场抓获,不得不派人将他领回,这些丑事证据确凿,是无法抵赖的。像这样一个品德低下,满肚子坏水的骗子,为了金钱,为了某种政治需要,什么谎言编造不出来呢!”2003年2月16日,天府早报刊登《“毛泽东私人医生”真面目》。2006年9月20日,中国经济网刊登《红墙医师细述毛泽东临终 揭私人医生李志绥谎言》。2010年11月5日,天下韶山网刊登锺志林《批判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2013年5月11日,求是理论网刊登《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文(原载于《红旗》 2013年09期,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慎明),在谈及《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该文说道:
1994年,海外出版了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笔者曾在中南海工作10多年,
历史的真实
与毛泽东多名身边工作人员有过接触。看到此书中对毛泽东的攻击特别是所谓私生活的描述后,即找到毛泽东去世后仍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整理毛泽东图书的周福明。早在1960年,周福明即是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并兼管毛泽东的理发。周福明看了李志绥所谓的回忆录,十分气愤地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看是恶意编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席身体很好,很少吃药。要吃就是安眠药。安眠药都是我们警卫战士去拿的。李志绥基本接触不到主席,何来他所看到的主席的所谓私生活?!”李志绥1988年到的美国,带去的仅是一本薄薄的手稿。当时,有美国中央情报局背景的人找到他,说你这一回忆录没有可读性,没有市场效应。李同意润色,一种说法是100万美元,另一种说法为50万美元。至少李志绥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他所谓的回忆录即由别人捉刀代笔,变成了厚厚一本。书中把他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的时间,从1957年6月提前到1954年4月,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他根本没有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之前的事。所谓的事实即完全的杜撰。笔者建议读过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这本伪历史著作的能够读一读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林克、吴旭君和徐涛为批驳李志绥谎言而写的专著《历史的真实》。2013年6月15日,海疆在线刊登《戚本禹痛斥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有很多谎言和捏造》。3人物著作编辑《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由兰登书屋买断版权,该书在中国和海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较大的争议,内有诸多对文革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负面言辞,书中对主要事件参与人物,事件时间与以及地点均有详细记录与描述。据称其本人手稿为中文版,后英文化后先在海外发行。
参考资料
1. 汪东兴口述 裘之倬整理 .汪东兴公开毛泽东私生活 :名流出版社 ,1997年 :9-12 .
2.有多少“秘密小组”曾为毛泽东服务?.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3-11-1] .
3.历史的真实.上海图书馆 [引用日期2013-11-4] .
4.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对毛主席私生活捏造(一).乌有之乡书店 [引用日期2013-11-4] .
5.“毛泽东私人医生”真面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引用日期2013-11-4] .
6.红墙医师细述毛泽东临终 揭私人医生李志绥谎言.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2013-11-4] .
7.批判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天下韶山网 [引用日期2013-11-4] .
8.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求是理论网 [引用日期2013-11-4] .
9.戚本禹痛斥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有很多谎言和捏造.海疆在线 [引用日期2013-11-4]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X-yl9wLqpmgA-6I8DYGL971Kf6SrBnpiCSzjB-ZgKdP53E2Rm_tD-_GB3cdYxXlRQIa6dXXXfFMDsRvzg_e-_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读读李敖著作吧!:)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2/25 11:40 编辑
军事专家徐焰:抗日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敌后战场(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6:47 人民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6:47 人民网
http://image2.sina.com.cn/dy/o/2005-07-07/1120732992_A1aOOQ.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焰 摄影:人民网记者张卉
徐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军事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为“全军优秀教师”、“国防大学杰出教授”称号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防卫大学等地做过访问学者。近年来在国内出版过十几部史学著作,所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录》于1995年在国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在日本由官公厅株式会社以中日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为战后在日本出版过的惟一一部全面中国抗战的学术专著。
2005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焰应邀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访谈室与广大网民就抗战问题交流了看法。敬重将士的英勇奋战,也应看到存在的腐败无能。
【徐焰】:关于如何看待正面战场,历史是一面多棱镜,歪曲它的最好办法便是只讲一面。改革开放前讲到抗战时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有人只讲一溃千里,这就不能解释为何毕竟还坚持了八年抗战直至胜利。通过思想解放广开言路,有人又只谈正面战场战果如何辉煌,这也不能解释为何屡战屡败。何况抗战初期战败尚可用武器落后辩解,抗战后期中美联合空军已掌握制空权,国民党军得到美援后装备也较日军为优,兵力更一直居于绝对优势,为什么竟出现豫、湘、桂大溃败?
公正客观地看待正面战场,人们应敬重众多将士的英勇奋战,也应看到存在着严重的腐败无能现象(这主要由统帅和将领负责)。国民党改组之初还出现过革命朝气,后来“军事北伐,政治南伐”,在国内掌大权后浸染了恶劣传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在广州与蒋介石最后一次见面时曾总结说:“你主政二十年,贪赃枉法之风甚于北洋政府时代!”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后期部分陷入消极抵抗状态,并出现豫、湘、桂大溃败,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西方的代言人]:请问徐教授:国民党军队死亡人士,是人民英雄吗?
【徐焰】: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牺牲的人员当然也算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而牺牲的英雄人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抚恤条令中,已经做出了对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死亡人员应该一样作为烈士抚恤对待。例如对戴安澜,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就要求给予烈士待遇。当然,由于60年代“左”的思想造成的结果,有一些没有落实,这是错误的;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基本上予以改正了。
[克娄阿德C克斯]:教授您好,有人说“百团大战”后,中共的抗日战争就已经提前结束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谢谢。
【徐焰】:这个讲法是荒谬的,不符合历史事实,你可以自己查一下日本防卫厅出版的《北支那治安战》里面的记载,1942年-1945年在华北地区仍然在进行激烈的战斗。也可以查一下日本自己出版的《阵亡将官名录》,在中国战场最后阵亡的一名将军就是吉川资少将,就是1945年春天在山东与八路军作战阵亡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徐教授:今天重提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它对敌后战场的意义和作用有什么影响?
【徐焰】:今天重提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对于我们全面、正确的认识抗战,强调民族团结,还是很有意义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日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敌后解放区战场也很难坚持;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错在谁]:请问嘉宾:可不可以列举一些国军的优秀将领及著名战役?谢谢。
【徐焰】:可以列举一下,比如说最著名的张自忠,1940年在湖北作战阵亡,虽然所进行的战斗在当时来讲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英勇精神还是可敬的。作战指挥成绩最好的可以说是在缅甸作战的郑洞国、孙立人,反攻缅北是国民党军打得最好的一仗,也是整个抗战中间国民党军唯一的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会战。
[首席思想家]:老徐,据你研究,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蒋介石下达的,还是张学良的意思?
【徐焰】: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有责任。轻易丢失东北,蒋介石提出“不抵抗”政策固然要负首要责任,处于割据状态的东北军不敢迎战也是精神上患软骨症的突出表现。20世纪的中国军阀大都以日本为师,虽然引进了德日的装备和训练方式,却总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奉系军阀的前辈看到日俄战争中“小鼻子”竟打败了“大鼻子”,精神上盲目媚日,一向屈辱地承认日本在满特权,经济任由“金票”(即正金银行发行的“老头票”)控制市场,办讲武堂练兵都要依赖日本顾问教官。如此不自强自立,一遇到日军进攻,东北军许多人便如鼠见猫,精神上首先成为日本人的俘虏,再加上有上峰的退让命令,在全身战栗发抖时焉能进行抵抗?随后一大批东北军政官员投敌附逆,为日寇建立伪“满洲国”充当傀儡,也就并非偶然。
[北方牧羊]:东北沦陷,老蒋说不打;上海沦陷,老蒋还说不打,嘉宾认为,是不是9·18时,就应该全面宣战?
【徐焰】:对日军进攻上海,蒋介石并没有说不打,1932年1·28抗战时,当时提出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1937年上海8·13抗战那是主动向日军发起反击。爱国将领张治中便力陈对付日寇有三时期:一、敌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二、敌打我,我还手,如“一二八”;三、现敌已增兵上海,判明要打我,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大于]:嘉宾请讲讲“正面战场”是进得多还是退得多?
【徐焰】:看一下抗战地图就可以知道了。从华北一直退到贵州了,那么就可以知道是进得多,还是退得多了。从1937年到1945年初,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趋势一直是在败退。唯一反攻成功的地方是在缅甸北部。蒋介石坚持8年抗战有贡献、不抵抗政策带来民族灾难
[首席思想家]:请问徐焰教授,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战中各战死了多少高级将领?您对这些数据有何评价?
【徐焰】: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的死亡数有不同的统计方法,有一种说是70多名,有一种说法是40多名,还有上百名之说,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是不统一的,军衔又是非常混乱的,比方说各派军阀自己给自己封军衔,当时有个说法“司令如毛,将军如狗”,另外国民党的统计中有一些死亡将领又是以后追加的军衔,例如指挥上海800壮的谢晋元,原来是上校,后来追加为少将。另外有一些将领还是同共产党军队摩擦作战时候被打死的。
共产党的军队当时没有军衔,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另外跟国民党作战中间也牺牲了许多的高级领导人。例如新四军的一些主要领导人。
[特大贪官]:在抗日问题上你不敢说真话,虽然你肯定知道历史的真相,但是不要妄图在这里骗我们。
【徐焰】: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你说我骗你,拿出证据来,恰恰你是中毒太深了。
[天父]:老徐,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蒋介石军基本不跟伪军打仗,伪军也一般不打蒋介石军?
【徐焰】:因为伪军绝大多数都是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军之后编成的,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军的将级军官一共有58人,军队约30万,经过扩编,伪军最多时有90万人,日军一般也不用他们和国民党作战,因为怕他们再投降国民党。
[随便~~~~!]:嘉宾:您是如何评价蒋总裁在八年抗日中所起到的正面历史作用的呢?
【徐焰】:这位网友可能老国民党人吧?怎么开口就“蒋总裁”,是你的总裁吗?对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肯定的是他坚持了八年抗战,对中华民族还是有一定贡献的;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他从9·18以后实行不抵抗的政策,给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在1937年全面抗战以后,他的许多战略指导也是错误的,治国总体上是腐败无能的。这一点不仅是共产党人这样说,请您看一下1949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问题白皮书,里面对蒋介石的腐败无能讲得淋漓尽致。
[老灰猫]:徐教授:不是我说你呀,你可真是孤陋寡闻呀,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军官都有军衔。
【徐焰】:我希望你能够很好的学习一下军史,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只是对外交往人员因工作需要临时授过军衔,在军队内部是根本没有军衔的。1938年军委曾考虑授予军衔,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游击战争环境,所以在抗战期间一直没有实施。没有“九·一八”后的局部抗战,就没有后来八年不妥协的全面抗战
[秋千]:嘉宾讲一讲,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都有哪些经典著名的战役?
【徐焰】:从1937年7月-11月进行了华北防御作战,1937年8月-12月进行了上海和南京的防御作战,1938年春进行了台儿庄和徐州会战,1938年6月-10月进行了武汉会战。自1938年末以后的近六年间,日军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而停止战略进攻,只在局部地段进行一攻一撤的“活塞式攻势”,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则进行一次次防御性会战。1939年内,国民党军在南昌附近进行了南浔路会战、在鄂西北进行了随、枣会战,又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其中在湘北和广西昆仑关还取得过全国瞩目的战绩。1940年内,国民党军除在桂南继续作战并在部分地段进行过战术攻击外,又在鄂西进行了枣、宜会战。1941年内,正面战场进行了江西的上高会战,豫北的中条山会战,以及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击败了日军,取得了不错战绩。中条山一战日军以10万兵力用两周便击溃第一战区主力15万人,声称“获得事变以来罕见的战果”,当时蒋介石则认为该役是“抗战史最大之耻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正面战场作战积极性反而降低,依靠美国坐等胜利成为当权者的指望。1942年内,国民党军只组织了远征军入缅并出现悲惨败局,还进行了消极抵御日军进攻的浙赣会战。1943年内正面战场仅有防御性的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4年被蒋介石称为“抗战以来忧患最深的一年”,除了在滇缅攻势成功,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1945年春以后战局稳定,再经过打退敌攻湘西芷江的雪峰山会战,便迎来了日本投降。
:嘉宾:中国人民从918开始的抗战,你怎么说八年抗战?
【徐焰】:人们承认八年“全面抗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此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没有“九一八”以前国人反抗日本侵略如反对“二十一条”、声讨“济南惨案”等一系列斗争,国内便不会在“九一八”后出现自发或官方有限同意的局部抗战。没有一系列局部抗战,没有东北义勇军、十九路军、喜峰口的大刀队的英勇拼杀,没有白山黑水间抗日联军的奋斗和呼唤,国内也不会形成后来那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也就很难有后来为时八年不妥协的全面抗战。
将历史连贯起来,人们便可看出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实际上从甲午战争起持续进行了五十年。在战争意义上的抗战,则从1931年“九一八”起连续进行了十四年,而全面抗战从1937年后进行了八年。这样的表述,应该是一个概括比较全面的结论。
[回答难得精明]:我对八路军抗日的大战役还真知道的不多,请问除平型关大捷外能列举几个吗?
【徐焰】:抗战期间八路军没有条件打大规模的会战,一是没有重武器,二是没有国民党政府的弹药补充,只适合于打游击战。例如,平型关之战中缴获呢子军大衣万余件(敌辎重队被歼),可供一一五师每人一件。不过因日军凶顽,伤兵都拼至最后,一个俘虏都未抓到,弹药也缴获极少。此战八路军系居高临下实行伏击,却伤亡800人,还多是经过万里长征的老骨干,从国民党当局虽得到嘉奖却仍无武器弹药补充。事实证明,八路军要坚持持久抗战,就必须实行毛泽东所强调的“坚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原则”(《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第44页)。平型关战后,毛泽东又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于是,八路军用一部分兵力以游击袭扰的方式配合国民党军防御,主力分兵在日军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打通滇缅路,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会战
[小浣熊]:徐教授,除了后期日军飞机不行外,日军在武器的质量数量方面都超过中国的。
【徐焰】:抗战前期,中国所用的大部分轻武器优于日军,这个可以看一下德械武器的性能和日本轻武器的性能就可以看出。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得到了13个美械军的装备,在轻重武器质量和数量上已经超过日军。
[天父]:介绍一下国军出国抗战的情况。为什么中国国军节节溃败、国土沦陷,却还派兵出国作战,出于何种意图?
【徐焰】:自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汇入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蒋介石也被盟国推举为中、缅、印战区最高总司令。1942年中国组成远征军首次入缅,却因同英美有战略分歧,加之在陌生异域指挥不善,大半精锐葬身原始密林。此后中国重建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再度进行反攻,终于会师打通国际交通线。滇缅两战先败后胜,有悲有喜,既是一曲国际性的悲歌,又显示了中国士兵的优良素质,从中可以引发人们不尽的感叹和反思。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政府发现日本与暹罗(泰国)勾结有图缅之意,为维护西南仅剩的国际交通线提议出兵,对入缅的这支劲旅,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美国派来的参谋长史迪威以及英军司令亚力山大都争指挥权。军队虽属中国,供应和装备却要靠英美,不能完全不听调遣。正如谚语所说:“厨师多了烧坏汤”,三头指挥造成了部署混乱,其空隙甚多又酿成随后的悲剧。1943年秋至1945年春打通滇缅路的攻势,可谓国民党在抗战期间进行的唯一大规模攻势战役,也是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会战。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官兵经一年半奋战,以3.1万人死亡和5万多人负伤,给缅北日军以毁灭性打击。据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在缅死亡的16.2万日军(另外还有“军属”即日随军附属人员1万人死亡)中,4.1万人属于缅北的第18、第56师团,方面军直属的部队又有1万多人死于这一地区。若扣除美军轰炸和英军突击队的战果,至少有4万日军死于同中国军队作战。通过反攻缅甸的胜利,美英军事观察家大都承认史迪威对中国士兵的断言──“只要接受适当的训练与装备,将会与世界一流的军队一样。”他们还认为,中国农民吃苦耐劳,长期在强调服从的宗法社会生活,又不像西方人那样贪生保命,这是造就世界上最优良步兵的有利条件,关键在于领导和教育训练。此前中国军队的衰败,在于当权者腐败而并非士兵素质不佳。在缅北丛林里中国兵能战胜以凶顽著称于世的日本兵,再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以劣胜优的诸多成功战例,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建立良好的政治军事体制,很好地教育并关心爱护官兵,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一支自豪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中国军队。
【徐焰】:网友们再见,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再继续交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f69ea901015is7.html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2/25 11:37 编辑
从中日抗战武器对比看两国军队(2012-09-01 18:52:56)转载▼标签: 军事 分类: 军史揭秘
徐焰:从中日抗战武器对比看两国军队
作者:徐焰
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进行的八年全面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工业国之间的较量,其中既有落后挨打、四亿国人无奈几十万倭寇何的惨痛经历,又有以土枪刀矛同洋枪大炮拼搏的悲壮。当年以武器装备的综合实力而论,日强中弱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腐败的当权者和一些唯武器论者恰恰抓住此点,为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消极防御作辩解。如今的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并启迪未来,不仅要注重总体概念的定性分析,也应从武器的数量质量、配置和应用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入手,才能很好地总结出抗战期间双方在装备方面较量的经验教训,通过“人-武器”结合的水平看出军队的战斗素质。
中日两军武器差距主要在于系列化、标准化程度
人类进入多军兵种协同的立体战争后,武器的对抗便成为复杂的系统对抗,发达国家军队装备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系统配套、标准化强。旧中国虽科技落后,毕竟是有一定经济总量的大国。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为13.6亿美元,农业和手工业产值约合50亿美元。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农业、渔业和手工业产值约40亿美元,双方以国家总财力对比差距并不太大。国民政府因缺乏工业基础,国内兵工厂只能生产少量轻迫击炮、步机枪和子弹,多数武器要从国外进口。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多数武器购自德、苏、英、捷克等国,其多数品种质量还略优于日军装备,然而因财力不足外购数量有限,且配套性很差。
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于 1928年北伐结束时宣称“完成统一”,实际上国内仍处于新军阀割据状态,财源多被地方豪强截收。至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南京政府年财政收入仅17 亿元法币(当时折合5亿美元),日本政府年财政收入却达50亿日元(折合15亿美元)。此外,1931年日本利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轻易占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北地区,在那里建立伪“满洲国”,其每年十几亿日元的财政收入也归日本支配,因此在全国抗战之初日本对华便有了四倍的财力优势,且能集中使用(中国的财力使用也由各地把握无法统一)。从双方综合国力的系统对抗看,中国大而杂乱无章,日本小而有序,有人形容是以一盘散沙对付一个组织严密的蜂团攻击。
抗战期间中日双方主要由陆军交战,空军只以辅助作用。当年中国内地交通条件差,陆战多由徒步和骡马部队流动进行,重炮很少使用,双方主要以步兵武器和轻型火炮交锋。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武器,不少人在电影中看过──士兵扛“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军官挎“王八盒子”,其性能在当时的世界上已属落后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装备。
日军对华作战的单兵装备,主要使用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其具有精度好、射程远和枪身长利用于白刃格斗的优点,却也有口径小、杀伤力差的弱点。军阀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在二十年代曾一度仿造该型枪,部队拿到后却反映其杀伤力小而不喜欢。从清末起,中国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外购外并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连同Kar98一同俗称为“七九”枪)。此种枪在二战中也一直是德军主要装备。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Kar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只优先装备关东军和后来的南方军的精锐师团,中国关内战场的“支那派遣军”还多继续装备“三八”式。
日军所用轻机枪主要是人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年(1926年)式,后装备中国人俗称为“拐把子”的九六年式(1936年)。这类机枪供弹不畅,加上通用的6.5毫米子弹杀伤力不足,性能均不如中国各派军队主要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通用德式7.9毫米弹)。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也因生产能力不足未大量装备。战时日军的重机枪为九二式,使用 7.7毫米口径子弹,耐寒性好,缺点是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当时中国军队的重机枪多属马克沁式,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优于九二式。
侵华战场上的日军没有装备冲锋枪,是拘泥于日俄战争的经验,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感到冲锋枪耗弹多且精差,又不符合日本武士最后以刺刀决胜的观念。抗战前中国各派军队购买了德、美多种型号的冲锋枪(当时俗称“花机关枪”),后期又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近战时火力密度要占优势。尤其是在远征印缅的丛林战中,中国士兵与日本兵在草丛和密林中相遇时,往往在几十米内才能发现对手,此时手持冲锋枪以“弹雨”倾泻过去就会大占便宜。
从手枪对比看,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常出问题,被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进口的手枪型号杂乱,多数是德式毛瑟驳壳枪。德国生产此种享誉世界的手枪100多万支,多数销到中国,军官和豪绅大都最喜欢“二十响”。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使用7.62毫米手枪弹,相当于野战手枪。德、日两军认为此型枪用于野战威力不够,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纳粹德国后来停产此型手枪,本国军队很少装备,日本仿造少量此型枪只装备少数特殊部门而未配发至作战部队。
抗战初期,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性能却并不占优势。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亦即野炮)和24门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性能不及同期中国购买的美、苏、德等国产品。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以75毫米居多,其中德国克虏伯厂制品性能最优。在迫击炮方面,中国主要装备的82毫米炮与日军的同类武器性能相当,不过日军大量装备了50毫米口径的八九式掷弹筒(一个中队有6具),具备一定近战火力优势。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大量装备了美制60毫米迫击炮,性能和威力才明显优于八九式掷弹筒。
在航空兵方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飞机质量相差不大,日方却占有数量优势。中方主要装备美制霍克III战斗机,随后主要补充苏制伊-15和伊-16,日军主力战斗机为中岛九七,川崎九一,三菱九六,双方战机性能基本相当。1937年夏中国空军仅有作战飞机314架,飞行员700名。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却有作战飞机2100架、飞行员近1万名,加之其飞机多系国内生产,年产可达数千架。中方开战一个月后人机损耗便无法弥补,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此后两年间苏联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派来2000名飞行员并援华1200架飞机,却因数量不如日军未夺回制空权。1940年日军装备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佳的零式战斗机后,质量压倒了伊-15和伊-16,中国空军便采取避战保机。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提供性能与零式相当的P-40战斗机。进入1944年以后,中美空军又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P-51“野马”式,在华日军航空兵的川琦式、零式战斗机已不是对手,大陆战场上空便很少见日机踪影。
抗战期间日本陆军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业水平落后于美英苏等国,战前其军工生产就实行“重点主义”,在飞机、舰艇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地面装备则放在次要发展位置。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其落后的陆战武器抵挡不住机械化部队,第6军大败阵亡1.8万人(死亡数为苏军三倍)。此后日本陆军虽提出改进陆军装备,却因太平洋战争期间实行保障海空的“超重点主义”,仍无力兼顾。当年数量大大少于国民党军的日本陆军能用性能并不占优势的装备在中国横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程度高。
日本从甲午战争前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兵工业,装备基本系自产。旧中国的腐败和不统一,在武器方面表现为自制力差,外购也混乱无序。各派军阀分头购械(常视能否取得政治支持和回扣多少而定),仅枪支便来自十几个国家,有“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这种装备混乱对后勤保障是一种灾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还受制于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弹药。当时日军的枪械性能虽不占优势,却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便于组织火力,而且能保障弹药供应。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火力还能部分压制日军。然而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希特勒因顾虑盟友日本的抗议,在弹药供应方面故意拖延,结果国民党中央军在对日全面作战一两个月后便感到弹药不足,装备型号的杂乱也给组织火力造成困难。当时中日两军阵地交战时间一长,日方便能靠较好的武器配系和弹药供应充足,在火力上明显占优势。淞沪抗战时期有人总结:交战第一个月,中国四个德械师可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到第三个月,六个德械师也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
武器配置和协同水平,决定战斗力的发挥
在现代战争中使用武器对抗,除了单项性能对比外,还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战要求力争达成最优化。日本作为一个以组织力精强称雄世界的工业国,在侵华战争前已跟踪国际上现代战争发展的要求对军队装备进行配置,具体表现为陆海军之间、航空兵(当时日本航空兵分隶陆海军而没有独立的空军)与地面部队及舰艇之间、陆军和步、炮、骑、装甲兵之间的武器使用能达成有机结合,战时有较好的火力协同。中国近代军阀部队的结构落后,重要表现又在于内部多是单一的步兵,少量炮兵、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组建规划性差,且缺少协同作战意识和训练,这样多而杂乱的部队往往会败于少而精强有序之敌。
1937年夏全面抗战开始时,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各派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共编成178个师(其中还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3个师),总的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相当于侵华日军的三倍,某些武器的单项性能也不差。不过占全军总数三分之一国民党中央系军队虽有较多火炮,枪械也最精良,其步炮协同却很差,地面部队与空军更没有战术配合。中国多数的杂牌军则得不到多少重武器,主要靠步兵武器作战。蒋介石的中央军系统的一贯作风,又是利用内战外战消灭异己,作战时故意把杂牌军摆在危险地段,对其损失也很少给补充。这些杂牌军也都尽量设计避战而自保,一些无良的将领见形势不妙还投降当了伪军。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成建制投降日军而被编成伪军的军队总数有60余万,其中有将级军官58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却无一连、一营成建制投降者)。中国抗战时出现这种可耻的“降官如毛”、“降兵如潮”的“汉奸”现象,是回顾抗战史的人所不能回避的,分析其原因也无法单纯以武器因素来解释。
1937年夏天,全面抗战开始。在中国军队总体素质和武器供应都不及日本,军内又派系杂乱、难以相统的情况下,蒋介石仍实行阵地防御方式,在华北、上海等日军进攻重点地域摆开“堂堂之阵”打正规战,日军各兵种组织有序的合同作战更能发挥优势。按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总结,日军同国民党中央军作战时以一个联队(团)足以击溃一个师,击溃杂牌军一个师只需一个大队。
1943年至1945年间,美国通过装备中国驻印军并进行“驼峰空运”,使国民党军有了39个全部美械师。蒋介石又决定动用各师附加的三分之一储备武器装备起18个半美械师。当时中国驻印军一个师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以及其他口径的各种中轻型火炮,火力远远超过日军一个师团。不过这些美械师大都配置在大西南后方,少数参战部队多使用于滇缅战场,多数部队后来用于国共内战。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虽在装备上已对日军居于整体优势,又掌握制空权,兵力更是一直多于日军,然而除了反攻滇西缅北取得全胜外,在国内战场上仍是连遭败绩。除了战略指导思想和后员素质的弊病外,国民党当局全盘依赖和仿照美国为军队配备武器也是影响战斗力发挥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机械化装备是以其发达的工业基础作为保障,旧中国自身没有工业基础,从万里外的大洋彼岸运来的装备往往坏一个零件都无法修理和更换,许多车辆装备刚用不久便“趴窝”。当时一些美械化的部队作战效能特别是机动能力,反而不如徒步轻便部队,这恰恰反映出照搬美国模式进行武器配置并不完全适应中国战场的特点。
中国海军在抗战期间未能打一次海战,除了与敌实力相差悬殊外,重要原因又是战前装备配置不合理。1937年日本舰艇总吨位达130万,中国海军则只拥有的 6万吨陈旧水面舰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海军只用于南北内战,此后虽将日军视成主要敌人,海军建设仍缺乏有效的方针。当时中国海军要对抗强敌,最好的方式应是分散袭击并在沿海布雷,为此应放弃陈旧的大舰而以小型快艇、鱼雷艇、布雷艇和潜艇为主力,国内漫长的海岸和众多港口也具备分散小艇进行海上袭击战的条件。战前国民政府却没有购买到潜艇,鱼雷快艇也只买了15艘,有限的海军装备费大都用于到敌国日本去订购中型水面舰只,以及维修清末留下的旧舰。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正处于打大规模海战力量不够,打小规模袭击战又缺乏准备的“高不成、低不就”状态。南京政府把舰艇集中到狭窄的江阴水域,又成为日机能轻易找到的活靶,开战后便出现了全部自沉和被炸沉的大悲剧。对当年的中国海军未同日军进行过一次海战便全部覆没,一些为国民党当局辩解的人对此只归咎于装备落后,而不反思海军建设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其实,落后装备抗敌可以有特殊的打法,这在世界海战史上比比皆是,不能出海而自沉或坐以待毙,这才是令后人追溯起来便可浩叹的大悲剧!
进入抗战后期,中国空中战场的形势有了根本改观,在美国帮助下中国重建了空军,具有8个大队、900余架飞机的规模,并实现了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和运输机有机结合的配置,大大提升了战斗力。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也来华参战,战机最多时达 1000余架。以1943年秋常德会战为标志,中美空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日军在战机数量和质量都居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于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等大规模攻势。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份,不过1944年以后日军发动攻势时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打通平汉、粤汉铁路这些“大陆交通线”后因空袭猛烈也无法修复通车。据日军战史记载,在衡阳围攻战时,其前沿部队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样钻在洞里”,因供应不济只好让士兵用钢盔舂米吃,险些重蹈英帕尔一战供应断绝的覆辙。可惜当时国民党军地面部队腐败无能,丢失了7个基地和36个机场,不仅严重影响了中美空军作战,也使正面战场一直败退到贵州,导致重庆震动。
中国对日抗战乃至其他战争史都证明,在战前和战争中对军队武器配置的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合乎国情、军情的需要,这又反映了战争指导者的战略指导水平。国民党当局的封建落后性以及后来依附于美国的买办性,在抗战期间的武器引进、配置和战时协同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之相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没有近代工业的落后农村根据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在没有外援而难以得到先进武器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制造了地雷、土枪等看似简陋却简便易行等武器,仍然能够有效地同强敌持久进行游击战。
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对作战起决定作用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不过战争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又是武器操纵者的素质。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一役取胜,其余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时间便有人口达2亿的区域沦陷。当时国民政府归咎于武器落后,回避了不发动人民的片面抗战弊病,多少还能对国内外做出一些解释。1944年春到 1945年初,已属强弩之末的日军在丧失制空权且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情况下对豫湘桂进攻,竟又使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沦陷了有6000万人口的地区,丢弃了40个师的装备。在战争胜利前夕出现这种让反法西斯盟国惊讶和倍受国内人民谴责的战况,国民党当局再也无法推诿于武器的原因。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装备最落后、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却能发展壮大。八路军出师到抗日前线的3万多部队,只有1万支多过去缴获的杂式枪,每支枪平均又只有30发子弹。至于火炮,八路军只是在山西拾到阎锡山军丢弃的12门75毫米山炮成立了仅有的一个炮兵团,因炮弹无来源只能在关键性战斗中偶然使用。 1937年和1938年这两年间,国民党当局每年只象征性地发给八路军、新四军几十万发子弹,1939年以后便停止弹药供应。当时,解放区的枪支弹药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名符其实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得到盟国16亿美元的外援还连打败仗的情况下,八路军、新四军靠人民支援和战场缴获不断发展壮大,至1945年夏发展到93万人,有37万支枪,并解放了敌后1亿人口的地区。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子弹消耗不足4000万发、手榴弹约800万枚(当时火炮极少可忽略不计),按杀伤52万日军和同样数量的伪军统计,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这一比例之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一敌就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毙伤一敌平均耗子弹需5000发。八年全面抗战中国民党军共耗用子弹17.09亿发、炮弹959万发、手榴弹和枪榴枪2359万枚。按蒋纬国在《抗日御侮》一书中统计,共毙伤日军85万人(国民党军基本不同伪军作战),平均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才能毙伤一名敌军。
同为中国人,国共两党部队在抗战中的表现如此不同,连美国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都盛称共产党而一再斥责蒋介石集团无能,主张将援华武器分配给“能打日本”的部队即八路军一部分。1944年美军派到延安的观察组的报告,也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只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仍坚决支持腐败却亲美的国民政府。
国民党的大部分军队(印缅远征军等少数部队除外)的战斗能力低下,从军事角度而论,除了武器系统性、标准性差之外,关键在于组织领导者腐朽昏聩,武器操纵者素质低下。国民党军提升军官主要靠私人关系而不重军事知识,征兵又主要靠强抓壮丁,川、黔、滇军部队还多是大烟枪不离手的“双枪兵”,其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之糟不问可知。中国人口众多而财政困窘的特色,又使当权者有珍惜所购武器而轻视人命的传统心理,加上士兵经常开小差,便舍不得消耗多少弹药对其进行训练。当时外国来华人员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便是“国军”士兵手中能有先进的德、美枪支,却赤脚穿草鞋,连一双极便宜的防护脚的胶鞋都不发。士兵如此不受珍爱、缺乏训练又文盲充斥的部队,使用武器的效能肯定不会高。
相比之下,当年的日军除军官作战组织能力较强,士兵又受到“武士道”熏陶和严酷训练,步兵出征前至少要在各种条件下打靶耗弹数百发。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鬼子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国民党军。虽然当年日本是侵略者,然而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日军高明的战术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宣言》,虽然其全篇避而不谈“投降”二字,事实上却接受了要求其投降的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侵略者具有压倒优势的整个形势下取得的。如仅以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的情况而论,日强中弱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国内的战略要地北平、南京、上海、武汉以及经济发达地区还都要日军占领之下,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对多数国内人还是深感意外的惊喜。在后来很长时间内,有些对抗战史的宣传只服从于振奋人心的宣传需要,而具有科学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如今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回顾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武器对比,人们从中可以感到,武器落后并不一定要挨打,落后加腐败却注定要挨打。中国要改变落后面貌,不仅要提高装备水平,也必须铲除旧社会的腐朽遗风,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f69ea901015isi.html
【按:徐焰已经有力地驳斥了半殖民地台湾“顺民”的一脑子糨糊认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