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haicx 发表于 2014/1/20 22:55:02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方二。
麻黄(去节,二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五。(用前第四方。)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九。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方十。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4/1/21 08:52:59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想通过此案例请教老师此方和麻附辛汤的区别,看老师的思路是把上焦的这些症状(鼻塞、咽痛、喉咙痛)定为上热,但是上热也有可能是因为少阴寒化引起的,看医法圆通里讲麻附辛汤是治打喷嚏的,同时治腰痛不能转侧。希望老师能说一下自己对两方症状上或区分的体会

机务艘 发表于 2014/1/21 09:38:2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呵呵,我对方子的组成不感兴趣,就对楼主的配比有兴趣。除了生石膏和麻黄外,其余药如果以克来计算的话,同小孩的量差不多,所以大胆推测下用个生石膏和麻黄2味也能解决问题。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21 10:10:41

同问老师,麻黄附子细辛汤,不也能治恶寒,发热,喉咙痛吗?另外,该患者,外有寒,里有热,可否用葛根汤?

五味1 发表于 2014/1/21 12:05:08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无热恶寒发于阴也。 此证无发热,而手足冷。我觉得已经不在太阳了,而在少阴,少阴也有咽痛,为什么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1/21 15:27:22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4/1/21 15:43 编辑

回复 jiaojunjie dengtao610 的帖子

问题的关键在于,咽痛与肺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咽痛的原因比较多,少阴寒化也会导致咽痛,但是如果咽痛伴随鼻干,鼻子痛,鼻子感觉出热气,鼻塞,就能断为肺热。葛根只能退阳明初起之邪,变热之邪必须用石膏,所以葛根汤不行。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汤一样,解决不了肺热的问题。肺气不降,严重起来,会要了人命。

清乾隆58年,京师患大疫,当时很多医生以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 张景岳的方法治疗无效,并使患者有些因之而死,唯独桐乡医生余霖投大剂石膏药活人无数。

亨亨 发表于 2014/1/21 16:11:37

先生,本人愚见,现在的H7N9应该用先生的大青龙汤加附子应该可以解决。现在H7N9流感非常厉害啊!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1/21 16:55:08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4/1/21 18:28 编辑

回复 dengtao610 的帖子

黄帝内经云: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喉痛的病因,傅山在《辨证录》分了7种情况论治。仲景《伤寒论》明确提到能治咽喉痛的有半夏散,桔梗汤,猪肤汤。足见咽喉痛的病因之多。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頏顙

太阁立志 发表于 2014/1/21 16:55:44

如果患者有汗不能用大青龙汤请问是否走柴胡的合解路线?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21 21:05:11

请教老师,如何区别是少阴咽疼,还是温病咽疼?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误用麻黄汤救逆案(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