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马鸣 发表于 2014/3/10 19:58:28

金、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一针两穴”的透穴针法,这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穴位来增加针刺的强度。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各部上下方或前后方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以及一穴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如《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丝竹空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杨氏在注解中又补充了许多实例,如风池透风府或合谷透劳宫治偏正头风。印堂透左右攒竹治小儿惊风。地仓透颊车或颊车透地仓治口眼喎斜。头维透额角治头疼、眩晕。瞳子髎透鱼腰治目红肿痛。膝关透膝眼治膝肿痛。昆仑透太溪治腿足红肿。间使透支沟治疟疾。液门透阳池治手臂肿痛。采用透穴针法可扩大刺激面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或使针刺感应易于扩散传导。透穴刺法是继《内经》以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特殊刺法。透穴刺法是用卧针沿皮刺或直立深刺,让毫针从一穴刺入,使针尖到达另一穴的部位,达到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的目的。
透刺法开始于元代,如《玉龙歌》:“偏正头风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元代窦汉卿、明代杨继洲都擅用此法。二、透刺作用与方法
透穴刺的特点是,针刺少,而刺激穴位多。一方面可减轻针刺的痛苦,另一方面同样可做到取穴多,利用多个穴位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透穴刺法,就其透刺的方式来看,有三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