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德中医 发表于 2014/1/3 09:20:37

小青龙汤应用释义汇编之四(总汇)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1/3 09:30 编辑

    经过几天的努力,小青龙汤应用释义汇编今天终于将要杀青,这应该是之四了,为了让各位同仁能更便捷的阅读这篇帖子,我将前面三篇内容合并起来,组成小青龙汤应用释义汇编之四(总汇),并将之四的内容涂成蓝色,好让大家捷径找到。对于经方的学习和运用,各位同仁各有见解,对于高手我就不敢说什么了,但对于自学中医的或者刚从业中医的后学者,我认为如果你能够将登出的经方每天用心看一遍,日积月累,你的医术和修养自然会达到一个高度,但假如你只是瞧热闹,来此走马观花,那你只会入宝山空手而出一无所得。【原文汇要】: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0条);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1条);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十二*23);
    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十二*35);
    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二十二*7)。【适应症候】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干呕。或头面肢体浮肿,或渴,或下利。或咽喉有噎塞感,或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浮紧或浮滑。【类证辨析】 1、本证与大青龙汤证同属表里俱病之证,但所主各有不同,大青龙汤证热闭于内,表征为多,以不出汗而烦躁为特点。小青龙汤证是饮伏于内,外受风寒,里证为重,临床以咳嗽干呕为特点。   2、本证与麻黄汤证虽同属表寒之证,但麻黄汤证以表实为主,其咳喘为寒束体表,毛窍闭塞,肺气不降所致,故咳吐痰涎清稀但量较少。小青龙汤重在寒饮犯肺,肺气不降,故其咳喘痰涎清稀量多。   3、本证与太阳中风兼喘证相比,虽均有咳喘,但彼为太阳标虚兼证,有汗而无水饮内停。此乃太阳表实兼寒饮致喘,无汗而有水饮内停。故二者治法也不相同。【组成用法】麻黄(去节)3两,芍药3两,干姜3两,五味子半升,炙甘草3两,桂枝(去皮)3两,半夏(洗)半升,细辛3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3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4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方药功效】辛温解表、蠲化寒饮。【方论选录】   吴谦:太阳停饮有二,一中风有汗为表虚,五苓散证也;一伤寒无汗为表实,小青龙汤证也。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滞也;去杏仁者,以其无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呕者,仍用之,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倶得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麻黄,远表而就里也,加附子以散寒,则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止,少腹满可除矣。   此方与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而为腹胀水肿,宜发汗外解者,无不随手而消。越婢汤治有热者,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阳水也;小青龙治有寒者,故方中佐以姜桂以散阴水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钱潢:小青龙即大青龙之变制也,谓之小者,控制而小用之也。盖龙蟠蠖(huo)屈,非若升腾飞越之势之大也。夫前以天地郁蒸,非风狂雨骤,雷雨满盈,不足以散郁蒸之热气。此则水滞寒凝,非雨润云蒸,水泉流动,岂能解沍(hu)结之寒邪。是以大青龙为辛凉发汗之剂,故用麻黄全汤,兼桂枝之半,又倍增麻黄而加石膏也。小青龙乃辛温发散,敛逆之药,故用桂枝全汤,去姜枣而兼麻黄之半,又加干姜细辛者,一以助麻黄桂枝之辛温发散,李时珍谓使寒邪水气,从毛孔中散,一取其煖中去寒,温肺泄肺之功也,更加芍药五味者,所以收肺气之逆,皆控御节制之法也。蓋细辛干姜之用,以肾与膀胱,相为表里,素问病机云:“诸寒收引,皆属於肾”,故藏气发时论云:“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张元素云:“细辛味辛而热,温少阴之经,能散水气,去内寒”,李时珍谓:“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之,五味芍药所以收肺气逆也”,李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用,有痰者以半夏为佐”,皆本诸此也。愚窃谓肺寒而气逆者,可以酸收,若肺热而气满者,未可概用也。(《伤寒溯源集》)   【临床运用】   1、古代临床   (1)《经方实验录》:张志明,初诊,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净麻黄钱半,川桂枝钱半,干姜钱半,姜半夏三钱,北细辛钱半,五味子钱半,大白芍二钱,生甘草一钱。二诊,咳已痊愈,但沉微喘耳,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净麻黄六分,光杏仁三钱,甘草八分。   (2) 《国医杂志》:刘聘贤孙六岁,住刘行乡,南潘泾宅,十一月下旬,夜间祖父戽(hu)水捕鱼,感冒风寒,咳嗽痰粘,前医投方旋覆代赭汤,咳嗽陡止,声音嘶嘎,涎壅痰鸣,气急鼻掀,肩息胸高,烦躁不安,大小便不利,脉右伏,左弦细,乃予仲景小青龙汤原方:桂枝六分,杭白芍五钱,仙半夏五钱,北细辛五分,炙麻黄四分,炙甘草七分,干姜五分,五味子五分,一剂而喘平,再剂咳爽而咯疾便利矣。(3)《吴鞠通医案》:徐廿六岁,酒客,脉弦细而沉,喘满短气,胁连腰痛,有汗,舌白滑而厚,恶风寒,倚息不得卧,此系内饮招外风为病,小青龙去麻辛证也,桂枝六钱,干姜三钱,杏仁泥五钱,炒白芍四钱,生姜五片,半夏六钱,炙甘草一钱,制五味一钱五分,旋覆花三钱包煎。   2、现代应用   (1)呼吸系统疾病:董氏报道,曾治钟某,女,9岁。自6岁起反复发作支气管哮喘,常伴感染,冬春尤甚,西药仅能缓解或减轻发作。面色光白胖肿难分,呼吸急促,唇轻绀,不能平卧,表情呆,目无神,手足冰冷,无汗,舌苔白滑,脉弦紧略数。予解表温里:炙麻黄4.5g(后下),肉桂1.5g,炙甘草3g,法半夏6g,五味子3g,细辛3g,熟附子6g,当归6g,生地黄9g,生姜4.5g,泽泻6g,服药两剂,哮喘停止发作。朱氏报道曾治张某,男50岁。咳喘反复发作10余年,服用中西药皆无效。每至冬春季发作,早晚咳重,咯痰量多质稀,胸闷心悸,甚则不得平卧,形瘦纳差,颜面稍浮,舌淡苔腻,脉滑数。X线胸透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予本方加减:炙麻黄、半夏各10g,桂枝3g,干姜、五味子、细辛、炙甘草各5g,芍药12g,矮地茶15g。水煎服。5剂后诸症悉减,守方继进15剂而愈。   (2)心血管系统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当伴呼吸道感染时,诱发心力衰竭,发热,咳嗽,痰多,端坐呼吸,下肢浮肿,证属痰浊阻肺,本方有效,酌情合三子养亲汤、五苓散等,同时配合针灸天突、肺俞、喘息与膻中穴,效果更好。如一中年妇女,患肺原性心脏病,常有喘息、心悸、面色发紫、发作时喘息甚,甚至昏厥,予肉桂2~7g,白芍15g,五味子4.5g,法半夏9g,细辛3g,干姜3g,熟附子9g,炙甘草6g,葶苈子9g,石菖蒲6g(后下),黑丑9g,岗棯根18g,以发散寒邪,温里逐水,兼以开窍,收到较好效果。   本方对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亦可运用,如有廖某,男,19岁。原有风湿病史,7月23日咳嗽,咯血痰,呼吸困难,胸闷如压,两下肢浮肿,左心前区及右侧背部听到散在小水泡音,24日咳出血性泡沫痰150毫升,浮肿加重,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小便减少,X线等检查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伴肺水肿,用强心剂、镇静剂、吸氧而病情未见好转,使用本方加减试治。予麻黄6g,白芍6g,桂枝4.5g,炮姜4.5g,细辛1.8g,五味子6g,制半夏6g,桔梗6g,杏仁9g,黄芩6g,党参12g,茯苓1.5g,泽泻9g,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两次。服一剂,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好转。两天后,原方去桔梗、杏仁、泽泻,加栝蒌仁9g,炙麻黄9g,大腹皮15g,服后咳嗽、咯血、痰量显著减少(40毫升左右),心音清晰,两侧水泡音消失,逐日尿量增多,8月11日,X线检查,肺水肿完全吸收。   (3)消化系统疾病:王氏报道,曾治李某,男28岁。脘腹胀满,夜间尤甚一周,伴嗳乏力,四肢困重,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濡缓。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溃疡及占位性病变。诊为慢性肥厚性胃炎。证属湿阻中阳,脾失运。治当温阳健脾,除湿宽中。处方:小青龙汤加大腹皮、厚朴各9g,炒莱菔子15g,苏梗、枳壳各10 。水煎服。服3剂后腹胀减轻。守方再进6剂,诸证悉平,经X线、胃肠钡餐透视,未见异常。   (4)神经系统疾病:胡氏报告,曾治刘某,女36岁。患者素弱,情志急躁,癫痫发作近月余,每日或隔2-3日1次。发作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项背强直,手足抽搦,顷刻复苏,手足微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伴食欲佳,大便微溏,苔白腻,脉弦滑。予小青龙汤加郁金10g,香附10g,白术15g,全蝎3g。改汤为散,共研细末,每次服10g,每日2次。连服半月,基本痊愈。   (5)其他疾病:庞氏报道,曾治失音病人冷某,女,34岁,老师。语声不扬,逐渐加重,病已月余,曾自服喉症丸、胖大海无效。近因外感,遂致语言不出,伴见恶寒发热,咳嗽痰白,胸闷不舒,头痛如裹,身重无汗,苔薄白,脉浮。治宜宣畅气机,升阳散寒。处方:麻黄、桂枝、升麻、前胡、桔梗、甘草各10g,细辛8干,法半夏、五味子、干姜、白芍各6g。水煎服。一剂后即汗出音扬。原方去桂枝、以生姜10g易干姜,三剂而愈。   本方对某些遗尿病者亦可辩证运用,如张氏报道,曾治李某,男,65岁,素有慢性气管炎及习惯性便秘史。两月前因服生桃仁30g而口鼻气臭,头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10日后遗尿达3-4次。经多处治疗不效。昨日因患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卧,小便一夜八次。形体消瘦,面色光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泡沫痰涎,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而滑。治宜宣肺散寒。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细辛、五味子各3g,干姜5g。水煎分三次热服,两剂后,身微汗出,咳喘大减,夜尿减至2次。原方加吴茱萸6g,麻黄、甘草减为3g。连进3剂,诸症皆消。继服健脾温肾药月余,随访2年未再复发。【实验研究】    王筠墨等以本方为主及主要组成药水煎剂和乙醇提取液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小青龙及其主要组成药的水煎剂和乙醇提取液,对豚鼠离体气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平滑肌松驰作用,并有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和抗氯化钡作用。这一复方组成,既有抗过敏作用和抗胆碱能神经作用,又有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经拆方研究,在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松驰作用和对豚鼠药物性哮喘的保护作用方面,麻黄在小青龙汤中不占主要地位。因而笔者认为治喘方离不开麻黄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方并引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谈小青龙汤证时,认为其主要药是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麻黄并非主药。实验证明,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后的乙醇提取液,显示了很强的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与抗氧化钡作用和对豚鼠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这进一步说明小青龙汤的平喘作用并非主要靠麻黄和半夏,其他几种组成药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此外,在对支气管解痉作用方面,本方及主药组成的水煎剂均比同剂量的乙醇提取液为差,说明方中的解痉成分水溶性较差而乙醇溶性较好。   王均默等用离体兔耳灌注法,以本方的醇提水剂给药,灌流液的流出量较给药前明显增加,并持续5-10分钟之久。还研究了本方对大鼠足跖温度的影响,认为小青龙汤对足跖温度的影响表现为先升后降的作用。栗山一夫等用小青龙汤浸膏剂治疗鼻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应用本方后,病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和组织胺较治疗前呈明显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而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血浆中cAMP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上马场和夫等研究了对小鼠长期经口投予小青龙汤时对儿茶酚胺反应性的变化。实验显示,喂饲小青龙汤以代水饮,同时每日2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浆中的cAMP含量,较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为高,并且较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血浆中的cAMP含量更高,有显著性差异。认为这提示长期经口投予小青汤可能使β-的受体的水平向上调节,亲和力增强,腺苷环化酶的活性增加,以及儿茶酚甲基转移酶的活性降低。小青龙汤长期口服组,使cAMP较易升高,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这说明了小青龙汤的部分作用机制。   森岛昭用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中,也发现本方在有效的病例中,有明显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值的作用,并认为这可能与本方能抑制呼吸道或扁桃腺体中浆细胞中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的物质增加有关。(完)   本帖内容参考书目有《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医宗金鉴》、《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等。   跋:本人早年有幸有缘拜视临济寺已故方丈有明老和尚,曾开示弟子,“常持大悲咒,常行菩萨道”。我之所以这么写,是觉得我们每一位从医者,都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咱们每一天的工作,其实都是在“施菩萨心、行菩萨道”。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4/1/3 10:06:23

       完成了一件善事。复制下慢慢研究,谢谢!

茗德中医 发表于 2014/1/3 10:23:13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多谢您鼓励,让我们一起多做些善事吧。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4/1/3 20:28:27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1/3 20:31 编辑

       丹溪叟《针灸验录2》风邪郁闭案跟帖:
       好案!如此证,如无针灸,当以何药治之?
       患者外感风寒而无热象,舌苔薄白,恶风寒,周身战抖,乃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又脉沉而细缓,则病在少阴,是否可用四逆合桂枝汤以及补血活血之剂?
       对此,先生怎么看?能否一献高论?

茗德中医 发表于 2014/1/3 20:52:12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你好,其实我不愿意讨论别人的医案,但这个医案你既然提出来了,我不回应就是我不礼貌了。我详细看了当时的发病描述,认为病属于“寒闭证”,治则当温通开闭,方药当选苏合香丸。

丹溪叟 发表于 2014/1/3 20:59:26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方对某些遗尿病者亦可辩证运用,如张氏报道,曾治李某,男,65岁,素有慢性气管炎及习惯性便秘史。两月前因服生桃仁30g而口鼻气臭,头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10日后遗尿达3-4次。经多处治疗不效。昨日因患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卧,小便一夜八次。形体消瘦,面色光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泡沫痰涎,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而滑。治宜宣肺散寒。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细辛、五味子各3g,干姜5g。水煎分三次热服,两剂后,身微汗出,咳喘大减,夜尿减至2次。原方加吴茱萸6g,麻黄、甘草减为3g。连进3剂,诸症皆消。继服健脾温肾药月余,随访2年未再复发。”
遗憾的是这位“张氏”虽报道了小青龙可治遗尿,但却未阐明之所以能治遗尿病之原理。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4/1/3 21:21:23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谢谢回复。讨论医案还是受本坛的影响,一案出,即有初学者跟帖发表见,或高人大医出面点评。
       苏合香丸原只知道是治疗心脏病之方,其实竟有如此通闭散邪之功,受教了!如无此次论及,何来新知?

茗德中医 发表于 2014/1/3 22:12:34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1/3 22:16 编辑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岂敢岂敢,我这么应对已感很吃力了。其实我认为哪个病例为“寒闭轻症”,苏合香丸不但是治疗“寒闭症”温通开窍的方子,同时在当前亦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你看丹溪叟老前辈,为什么“刺十宣、透内外关”,主要是通闭开窍,畅通经脉。针灸和中药同理也。不知当否?商请前辈和高手指正。茗德。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4/1/4 14:45:03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4/1/4 14:53 编辑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回复。又是一层收益!
       今有本人外甥因肾阳虚衰向我求诊,考虑我的水平因仅限于自治、治疗家人,且用潜阳还是四逆拿捏不准,所以想有求于先生,二则向先生学习,又多顾虑,不知意下如何,故先探问。具体情况请看我新发的求诊帖子。

茗德中医 发表于 2014/1/4 16:08:11

我正在外地出诊,不太方便作出回复,周日晚上8点以后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青龙汤应用释义汇编之四(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