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16:43:06
我不管你是西醫出身還是中醫出身
我只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談
我是中醫學院出來的,但我不服膺學院的那一套
我原本以為先生是故意問問題找麻煩的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16:58:34
首先很多醫家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看傷寒
有從經絡(如:劉渡舟....),有從臟腑(),有從氣化(如:陳修園....),有從方症(如:吉益東洞.....),這些書我全看過,但總覺哪裡出了問題,每一家似乎都摸到邊,但每一家也只摸到邊
於是我想背後是否有可以一以貫之的東西,後來等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時,我才發現六經包含了經絡跟臟腑,(經絡也包括部分的臟腑,因為經絡的起止及其所過都會包括臟腑;此外臟腑也包括部分的經絡,有些症狀可由表裏經或其他經絡關係的角度來解釋出現在臟腑上的病症)
但我要談的是如:太陽病可能同時包含了數條經絡,數個臟腑或幾個經絡及臟腑的概念
所以有時單用一條經絡無法說明太陽病(或其他病)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17:10:08
正如:先生提問的薑苓朮附湯是足太陰病嗎?我會回答是也不是
乾薑,白朮,茯苓,可歸屬為太陰用藥;附子可歸屬於少陰(有些可歸為太陰或厥陰),所以此方可看成太陰病方或太陰少陰病合方,注意我並不講它是甚麼經?
附子湯,烏頭湯可看成少陰方(烏頭湯可治寒疝,故又可歸厥陰方)
最後我還要說歸為甚麼方,就我所學脈法,更可依其出現的相關脈位點及幾菽(脈氣的來去)來決定其究竟歸屬何經(非經絡,而是六經中的何病)?
但我還沒到那個程度,要完全整合我所學習的東西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17:18:11
所以我覺得為何先生已達7,8成的治癒率,為何還是有不效
我認為根本還是在辨證,也就是基本功,不是說先生基本功不好
我說的也不是後世所謂的六經辨證,八綱辨證,三焦辨證,氣血營衛辨證.....這些東西
我談的是望,聞,問,切這四個最基本也是最終結的功夫
就算練了數十年,還是練這四字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3/9/30 21:40:20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先生如何辩证?例如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膝关节内侧痛(部位在脾经),脉象以沉为主,临床上常用桂枝汤加苓术附加大黄桃仁黄芪为主方治疗,取效较佳,先生对这种怎么样辩证?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23:00:34
先生,關於這點,你是由病症的位置去推論為足太陰脾經之病,那你就應該回歸其是動及所生病去進行辨證,這也是時方派用藥之所以與經方派的不同,在這裏不是刻意挑起派別之爭,只是足太陰脾經之病與太陰病不能劃上等號
再者,由位置或症狀來推論究為何病是不智的且其之間絕無必然對應關係,比如: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23:12:31
眉棱骨痛,一般認為是陽明頭痛,但其實足太陽膀胱經也有經過,此外,少陽病亦有此可能。
另背部膏肓痛,一般認為是太陽病的範疇,但其實太陽少陽合病(如:柴胡桂枝湯)或厥陰方柴胡桂枝乾薑湯或太陽陽明合病方葛根湯皆可治療此症
我們是由把脈判斷脈位反應於什麼位置再判定為何病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3/9/30 23:15:50
所以脈象直接反應出病機,就算外症表現不同,只要脈的病機相同就開同一處方
若外症相同,但脈所表現的病機不同,就不可能開同一處方,所以處方的依据不在於症狀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3/10/2 14:29:38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这个确实,先生如碰到原来脉就是沉象再得病后的脉也是沉象该怎么样辩别?
cb6351
发表于 2013/10/2 18:30:40
膝关节的疼痛、和髋关节的疼痛多属劳损。中医属脾虚湿流关节。可用苓桂术甘汤加减。部分有湿热现象,用茵陈五苓散加减。髋关节为枢机不利。用柴胡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