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吹 发表于 2013/8/22 16:54:18

吴茱萸汤治“气上冲”案

邬某,五十开外,平素体健,半年余前,因故常情绪抑郁,寝食不安。渐觉胃脘胀满,烧灼样疼痛,并有嗳气、泛酸,大便及饮食尚正常。2012年11月始就诊于黄师。黄师与半夏泻心汤治疗,处方:
       川连六克黄芩十五克法夏二十四克党参三十克
       干姜六克   甘草十五克大枣十五克佛手十五克
       海螵蛸十五克
       患者服药后,胃脘胀满稍好转,仍反复有胃脘烧灼样疼痛发作,间有嗳气、泛酸。患者为求方便,后来经常来我处过方,皆守原方。
2012年12月26日,患者来诊,诉近日胃脘胀满及烧灼样疼痛已经较前明显好转,故自行停药1周。2天前,因饮食过饱,又开始出现胃脘胀满,并觉胃中如烧开水一般,常常有水气翻滚,气泡上窜的感觉,感觉水气一直上窜至咽喉,口淡,大便及饮食正常。
       暗想,从西医看,此乃胃食管返流病,从中医看,“气从少腹上冲心”,莫非是“奔豚”?回念一想,“奔豚”只是气上冲,而此患者却如烧开水一般,应该是水气上冲。胃食管返流病,其实就是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造成粘膜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症状。此患者的这种水气上冲的感觉,应该与“食谷欲呕”、“干呕、吐涎沫”的吴茱萸汤证相类似。只是因为胃内容物返流,并没有刺激到会厌和咽后壁,所以没有产生呕吐反射而已。
       患者十分焦虑,欲服药即愈,我便以“放胆一搏”的心态,与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十克(水飞) 法夏二十四克党参三十克甘草三十克
       生姜十五克
       三剂。患者服药后复诊,诉胃中如烧开水一般的感觉已基本没有了,十分高兴。仍守前方三剂。患者不复来诊。
      2013年2月1日,患者又来求诊,诉近来胃中已无烧开水一般的感觉,亦无烧灼样疼痛。自以为胃病已好转,未再服药。昨日饮食不注意,胃脘烧灼样疼痛又再次发作,故速来求诊,仍与半夏泻心汤。2013年2月20日因咽痛来诊,诉已无胃脘胀痛及烧灼感发作。
按:《伤寒论》第234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患者,以“气上冲”为主症,但又并非“奔豚”,“奔豚”只是自觉有一股气上冲,而且以其“发作欲死,复还止”的表现看来,这种“气上冲”很可能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此案上冲的并不是单纯的气,而是胃气夹水饮,故不用桂枝加桂汤而选用吴茱萸汤。
       厥阴篇的乌梅丸证“气上撞心”,其实也是一种“气上冲”,但此证乃寒热错杂。患者口淡,无胃中烧灼感,知其并非寒热错杂,故不用乌梅丸。
事后,我无意间发现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亦有一类似医案,收录如下:
       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瘕块,气还则绝然不觉。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治宜吴茱萸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潞党五钱 干姜三钱 炙草三钱
      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
       二诊九月十八日:两服吴茱萸汤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全愈。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夹痞上冲者,或见或否。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 桂心钱半
       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
       服后全愈。
       2013年3月,黄仕沛老师曾治一河南省患者,66岁,多年来常见胃脘部寒冷,胀满,腹内有种东西在窜走,像气,又像水,走到哪里哪里不舒服,又不像是从胃里发出,有时上窜到咽喉,引起头晕,还觉得胃部“发颤”,持续几天后又变成胃部灼热,口苦,口渴,每逢冬天或阴雨天更甚。曾就诊于我市某三甲医院,予大柴胡汤合平胃散,腹泻后,胀更甚。黄师予乌梅汤,服药后,次日症状已明显改善。
       此证寒热错杂,又是另一种“气上冲”,与《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则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之证甚符,所以选用乌梅汤。这里的“气上冲”,像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与“奔豚”相似,所以乌梅丸中也有桂枝。这与前面吴茱萸汤邬某案的“气上冲”,胃气夹水饮明显是不一样的。如此看来,光是一个“气上冲”,便有诸多不同的情况,我们遣方用药不得不慎。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3/8/22 22:10:52

好医案,不过,先生的吴茱萸汤中少了一味大枣。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3/8/23 10:10:58

平降冲逆,可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茱萸汤治“气上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