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
发表于 2013/7/18 11:45:33
万病从根治30——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冲洗地面的故事——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洗地的感悟
快过春节了,我和妻子清洗屋外的地面。
妻子将地面扫干净,用自来水冲刷,由于水的压力不大,起不到冲刷的效果,于是将水管口捏扁后再冲地面,一样的水,压力变得大了起来,冲洗效果好了很多。
我一边帮忙冲洗,一边想,“水管变细了,压力就大了,我们人体的水管能变细吗?”
我随后想到了低血压的病人,以前治疗低血压,通过补气,提气来升高血压,但效果一般。往往病人服药期间还勉强可以,但停药后很快血压又降了下来,低血压病是否与血管弹性差有关系?
人体的血液大部分存在于大小血管中,当心脏的每分钟射血量不变时,只要稍稍收缩一下全身的血管,应该就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通过扩张全身血管,血压自然也应该会降低啊!
寒性收引!酸性也能收敛!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如是在治疗低血压时除了运用补气、提气、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我用上了仙鹤草、北五味子、枣皮等药物,患者的血压果然有明星改善,而且停药后,也能持续很长时间!!
后来查资料,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全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看来与其凉血止血,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也是很有关系的!
患者 李某 女 35岁
头昏三年余,加重一月。
患者三年来经常头晕、头昏,蹲在地上站起来时,几欲晕倒,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多次测血压85/50mmhg左右,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提示轻度贫血,三年来经常服用补养气血的药物,病情时好时坏,最近一月病情加重,出现心悸,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前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如上,伴月经量少,腰膝酸软。舌尖红,苔薄白,六脉细软。血压80/50mmhg。
诊断:虚劳
治法:补益气血,益精填髓
方药:红参80克 黄芪150克 当归60克 五味子60克 仙鹤草150克柴胡40克 升麻30克 淫羊藿80克 菟丝子60克制首乌80克 阿胶100克 鹿角胶100克 蜂蜜4斤。
制法与用法:上方制成膏药,服用一月,经期或感冒期间停服。
方中红参、黄芪、当归、阿胶补益气血;
五味子、仙鹤草收缩血脉;
柴胡、升麻升举阳气;
一补、一收、一升,从三个角度解决气血不足,血压偏低的问题;
淫羊藿、菟丝子、制首乌、鹿角胶益精填髓,从源头上解决精血不足的状况。
患者服用一周后,头昏头晕明显好转,蹲位站起时,头晕亦减轻,服用一月后症状消失,测血压110/65mmhg ,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月经量也比以前多,再服用一疗程,半年后碰面,告知病已治愈,未在复发。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低血压的治疗要从四个角度入手,一、补益气血;二、收缩血脉;三、升提阳气;四、益精填髓。
补益气血是关键,气血不足就好似干瘪的水管没有水一样,水管无论如何收缩变细,水的压力变化也不大,气血足了,血压自然也就上去了。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属阳,营属阴,“营阴”为“卫气”的物质基础,运用收敛的药物,可以减少营阴向卫气的转换,起到固摄营阴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卫气的耗散。使血脉充盈度增加。
升提阳气,可以促进机体阳气的升发,头为清阳汇集之所,清阳升发增加,自然头脑清醒,头昏缓解。
从现代医学来讲,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产生,依赖于骨髓的造血功能,而中医认为,肾主骨,骨藏髓。肾精不足,骨髓的造血功能就会减退,就会表现出贫血,因此对于血压偏低,贫血的病人,补养肾精,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疾病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案例中从上述四个角度入手,标本兼顾,所以患者病情得以治愈。
通过洗地的感悟,使我们明白了低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收缩血脉”。
moni
发表于 2013/7/18 11:48:48
万病从根治31——正确认识补药、高血压的治疗
正确认识补药-补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在民间,老百姓习惯将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归结为具有补性,比如白果、仙鹤草等,就是因为它们具有收缩的特性,身体虚弱的人吃之后,感到舒服,头晕也会好转。所以老百姓俗称它们为补品。
除了这些具有收敛之性的药物外,还有一类老百姓也归为具有补性,那就是粘腻的药物和食物,比如老百姓认为糯米比普通的大米养人,白木耳是补身子的,中药里面的熟地、大枣、阿胶都是补血佳品……
我们想想一下糯米、白木耳、熟地、大枣、阿胶,这些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偏于滋腻,滋腻的东西能够影响血脉的运行,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偏粘滞,身体虚弱的人,血压偏低的人,服用这些偏粘滞的食物和药物,血脉流行就会变缓,血压就会升高,人就感到舒服一些,精神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补药偏滞的原因,但如果长期服用这些偏粘滞的食物和药物对不对呢?
肯定是不对的,长期服用偏粘滞的食物和药物,人体也会生病,因为气血运行受阻了,虽然头部供血改善,但身体其他部位就会出现不通,不通也是病。为了补而不滞,或者滞而不过,在补血药中就需要适当配伍活血的药物,或者行气的药物,比如川芎。
想通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补血的经典方四物汤,由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组成,这里的川芎行血中之气,就是防止熟地、白芍、当归补而过度,出现粘滞的情况。
临床上经验丰富的医家,在大剂量使用熟地的时候,就会配伍行气的药物,比如砂仁、陈皮等等,就是这个原因。
补血的药物如此,补气的药物也是如此。
临床上对于气虚的病人,在使用黄芪、党参这些补气的药物时,患者容易出现腹胀的情况,这就是补而太过,适当佐以行气的药物,如木香等,或者活血的药物,如鸡血藤等,就不会出现腹胀的情况……
从上面关于低血压的治疗以及补药的认识中可以得出两点:即“收缩血脉的药物”和“影响血脉运行的药物”均可以促进血压的提升,如果我逆向思维,是不是“扩张血管”、“促进血脉运行”的药物就能降压,就能治疗高血压呢?
高血压的治疗
事实上的确如此,临床上许多患者血压高,尤其是那些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他们的收缩压基本正常,大多在140左右波动,但舒张压可以高到120mmHg,虽然血压很高,但患者没有明显的头晕头痛症状,他们有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这些基础病,在治疗上如果单纯使用降压药,将舒张压降到正常,患者反而觉得头晕。这是因为血脂血粘度偏高,患者体内血脉运行受阻,血行不畅,机体只有反射性的提高血压,使血压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大脑的血液供应,人才感到舒服,如果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了,机体反射性的调节受到抑制,大脑缺血缺氧就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
通过使用扩张脑血管药物和改善血液流变的药物,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脑供血充足,在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下,原本较高的血压就会慢慢下降,身体的平衡就得到了恢复。血脉流行通常,原来因血脉郁滞所致的手足麻木,四肢无力,均会得到改善。
如果说低血压患者采用“收缩”和“粘滞”的办法来提升血压属于补法,那采用“扩管”和“活血”的办法治疗高血压就属于泻法,这一补一泻,治疗一虚一实,在两种疾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通过上面的故事和案例,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促进气血运行的药物就具有泻性,抑制气血运行的药物就具有补性”,理解了这句话,就知道了为什么吃人参的时候,不适合吃萝卜了,因为萝卜顺气,具有泻性,能够抵消人参的补性。
萝卜不能吃,大葱呢?洋葱头呢?陈皮呢?
这些都具有顺气的作用,所以对于气虚的患者而言,服用人参的时候,都不适合食用。当然大剂量使用补气的药物时,防止补而太过,补而过滞,适当的反佐顺气的药物,还是很有必要的。
前几年流行喝开胃汤,其处方为广木香和山楂,人喝完后会不停地放屁,气机顺畅了,气血就通了,人就感到不痛了,不胀了,舒服了,身体内的许多郁结之症就得到了治疗,这种疗法对于体内气机郁滞的人而言,是很好的,但是不是可以长期喝呢?
那是不行的,许多人喝着喝着,喝得浑身没力气了,因为气都泄了。所以喝开胃汤的时候,时间久了就需要配伍黄芪或者人参这些补气的药物,这样理气而不伤正气。
所以说:理气破气的药物,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因此具有“泻”的作用;同样活血通脉的药物,也能促进血脉的运行,也是具有“泻”的作用。
这样来理解补与泻,思路就会开阔很多,临床上运用的泻法,不仅仅局限于泻下,它所包含的内容其实很丰富,泻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消肿散结,行气散瘀,活血通脉,化痰开窍……凡是针对实证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其实都可以理解为泻法。
针灸上也存在补泻!
人体的气机升降运行是有规律的,可以概括为从左侧上升,从右侧下降,当你站在患者的前面看时,他是一个逆时针循环;当你站在患者的后面看时,他是一个顺时针循环。
所以如果在前面施针,顺时针运针,与人体气机循环正好相反,属于阻止气血运行的运针手法,就属于补法;逆时针运针,与人体气机循环正好相同,能促进气血运行,就属于泻法。
如果在后面穴位施针,顺时针运针,与人体气机循环相同,能促进气血运行,就属于泻法;逆时针运针,与人体气机循环正好相反,属于阻止气血运行的运针手法,就属于补法。
这就是一个原则,对补泻法深层次理解的法则。他不仅仅体现在疾病的治疗上,其实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的忠言逆耳,就是这个道理,好听的话,顺耳的话,属于泻性,对一个人的成长帮助是不大的;逆耳的话,不顺耳的话,属于补性,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顺着自己性子做事情,是泻;动心忍性,思虑后再做才是补啊!
生活如此,医学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moni
发表于 2013/7/19 07:17:31
万病从根治32——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切脉的故事——虚证、实证如何区别
前一段时间,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过来求诊,切完脉,我告诉他们,他们家小孩晚上喜欢趴在床上睡觉。父母点头称是,周围的患者十分惊讶:“晚上趴着睡觉也能号出来?不可能吧?也太玄乎了!
为了打消小孩父母的担心,也为了让周围的患者清楚地了解中医,我接着说道:“你小孩左手寸脉细软无力,反映心脏气血亏虚,属于虚证。我们人体的疾病,如果属于虚证,按压病变部位就感到舒服些,就好比平时我们肚子痛,如果用手捂着压着感到舒服,就是虚证;如果捂着压着疼痛加重,感到不舒服,就属于实证。你小孩心脏气血亏虚,趴着睡觉时,胸口被压着,就会感到舒服些,所以他就选择这样的睡觉姿势。”
我接着讲:“号脉本质上是号不出睡觉姿势的,但通过号脉可以确定脏腑的虚实,通过判断虚实,自然就可以推断出许多东西,有时甚至可以推测出不良生活习惯!”
周围的患者笑了,原来是这样啊!
在上一章,我谈到了“促进气血运行的药物具有泻性,抑制气血运行的药物具有补性”,其实我们想一想小孩子趴着睡觉的情形,对于心脏而言,也算是补啊,这是心脏气血不足后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被称为八纲辨证,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通过判断脏腑的虚实状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就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如果虚实不分,妄用补泻,就容易适得其反,加重疴隋。
临床上对于一种疾病的虚实判断很简单,比如头痛的病人,如果用手捂着,就属于虚证,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患者用手捂着后,疼痛会减轻,治疗时就需要使用补法;如果患者不敢用手碰痛处,说明邪气较盛,为实证,治疗时需要用泻法。
再比如腰痛的病人,如果患者不时用手拍打腰部,说明是肾虚引起的,以酸痛为主,拍打后患者会感到舒服些,病情会减轻,这样的患者治疗用药时就需要偏于补法;如果医生用手叩击患者痛处,疼痛加重,则表明实邪较重,治疗时就需要偏用泻法。
另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邪实与正虚的主次也是不同的,比如肾结石的病人,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患者腰部轻叩即痛,服用利湿通淋的药物后,可能会转变以腰酸痛为主,轻轻叩击反而感到舒服,这时病理表现就是肾虚为主了,治疗用药时,就需要兼顾扶正气。
再比如女性痛经患者,如果患者用手捂着、压着小腹部,疼痛缓解,多属于虚证,需要用温补的药物来治疗,如果疼如针刺,用手按压时疼痛加重,就属于实证,用药时需要偏用活血通经的药物。
理解了虚实,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就更进一层了。
moni
发表于 2013/7/19 07:19:21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19 08:09 编辑
万病从根治33——富贵病的诊断与治疗
养金鱼的故事——富贵病的诊断与治疗
有一次我到花鸟市场,看到养在鱼缸里的小金鱼非常可爱,于是就买了一缸回家。每天下班回家给小金鱼换换水,欣赏一下它们在水里悠闲自在的美态,一天工作中累积的不良情绪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慢慢地我越来越喜欢这对小金鱼。
有一天突然要出差,临走时向妻子交代,每天记得给小金鱼喂食。不想,出差几天,再回到家,小金鱼已经翻了白眼,我很心痛。后来无意间经过花鸟市场,又看见卖金鱼的摊位,就随口向老板抱怨了几句。老板听了我的抱怨,询问后得知是几天没有及时换水。他很严肃地说:“长时间没有流动的水,水中杂质过多,会发黏,各种细菌及微生物会增加,水中的氧气不足,金鱼自然不能活。”
听了老板的话,我才知道,小金鱼的死是因为我没有交代给金鱼换水啊。
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仔细想想,人体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我们将一个将死的人和一个活人来比较,这里面的差距,不是多一个器官和少一个器官的问题,也不是体内酸碱度的问题,而是阳气,是体内流动着的阳气没了,生命活动就停止了。
在这股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人体的气和血才能正常运行,有了这正常的运行,五脏六腑之间才能相生相克,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才能得到濡养,生命活动才能归于正常。
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写道:“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黄帝内经》也说:“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在人体的作用是推动、固摄、温养,表现的是脏器功能;阴气在人体的表现则是有形脏器。
阳气受损之后,人体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功能方面的疾病,就好比一个人挑担子,以前能挑一百来斤,现在只能挑六七十斤,但脏腑在器质上并没有出现障碍。
临床上很多病人都是如此,自己感到浑身不舒服,但在医院检查结果都正常。症状轻的,医院给定为亚健康状态;病情稍重,给下一个什么什么综合征;如果病情更重,患者抱怨多,医生就怀疑患者精神上有问题,考虑为癔病,有的甚至考虑为精神病,殊不知这些都是“阳病”,即病变部位在阳份,尚未累及阴份。患者不是癔病,是真有病,而不是没病啊!
人体阳气的功能出现异常,超不过虚实二端。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大多数人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这会导致人的形体是充实的,脏器本身不亏虚,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感到浑身不舒服呢?
阳气是由阴份化生而来的,就好比我们前面所讲过的煤油燃烧的故事一样,人体阳气也是通过阴份化生而来,如果阴份亏虚,阳气化生自然不足,我们就需要补养阴份;但如果阴份不亏虚,阳气仍然化生不足,那就是“阴向阳转化”的过程出现障碍,转化功能差了。
这又是因为什么呢?问题就是出在一个“动”上——活动得太少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死水容易腐败,是因为不流动,过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等)被不断排人,引起各种水生动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最终导致水的富营养化。
人体如果只吃,不活动,营养物质在体内储备过剩,也会形成“富营养化”。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出门开车,回家乘电梯,每天消耗的热量屈指可数,但同时,物质生活水平却越来越高,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人体内,没有正常的代谢,最终导致“富营养化”,出现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高、血糖高……如此多的高,人也感到乏力、头昏、四肢困顿,这样的人,治疗时就需要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加强锻炼,促进转化,积极消耗体内过剩的能量,让体内的气血顺畅流动起来,让“死水”变成“活水”,这样很多病都会得到治疗。
一名长期头昏的患者找我就诊,说自己体检结果是“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服用降压药、降血糖和降血脂的药物后,生化指标好转,但头昏还是存在,没有治愈,而且降血压的药物不吃血压增高,吃了血压不高,头晕加重。
看着患者肥胖的身体和紫暗的嘴唇,我说:“你的病不是药物治疗能治好的,只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坚持三个月就好了。”
病人的眼神告诉我,他不太相信。
我告诉他,你每天活动太少,应酬太多,消耗过少,营养过多,体内营养过剩,气血郁积,只需要多多锻炼,病情自然好转。
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不开车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就这样早晚各40分钟,一个月后头昏消失了,血压也稳定了。再来复诊,精神状态判若两人。患者信心大增,自己主动要求以后经常锻炼身体,平时只要不刮风下雨,能骑自行车上班,一定坚持下去。
moni
发表于 2013/7/19 07:20:44
万病从根治34——三高体质保健酒:洋葱葡萄酒与三参粉
保健酒的处方:洋葱葡萄酒。
干红葡萄酒5瓶、洋葱头0.75千克。将5瓶干红(7.5L)倒入容量10L 的玻璃瓶中,加入洋葱(洗净,晾干,切片),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即可。每天喝50一100ml,分一到两次饮用。
此酒看似简单,却对很多疾病都有好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葡萄酒具有“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的功效。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花色苷、前花青素、单宁等酚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洋葱在国外被誉为“蔬菜皇后”,所含有前列腺素A、烯内基的硫化物、硫氨基酸、微量硒,具有很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以降低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血管脆性和预防血栓形成。
我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吃了洋葱后,人容易放屁,而且放的屁很臭,其实这正是洋葱具有顺气效果的体现。酒能活血,洋葱能顺气,两者结合,可谓气血皆能顺畅,对于三高体质的患者,长期适量饮用,非常适宜。
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如果嫌干红太贵,也可以买葡萄回家,自己酿造葡萄酒,花钱不多,效果一样。
对于临床症状不重的患者,通过锻炼,通过服用洋葱葡萄酒,很多症状都会得到缓解,但病情较重的人,在上述基础上,还要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来配合治疗。
临床上对于血脂、血黏度偏高的患者,我建议服用三参粉,即三七参、丹参、西洋参,三者研成细粉后按照相等比例,混匀后冲服,每次5克,每日两次。
三参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对于前面所述的三高患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高黏血症,疗效尤佳。
这里的三七参,即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具有活血止血,化淤镇痛的效果。对于跌打损伤,各种体内出血,血淤而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停,小腹淤滞疼痛,以及因血脂和胆固醇增高而导致的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因其活血化淤的作用,对癌症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
丹参又名赤参,具有活血调经,去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美誉。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患者体内长期气血淤滞,在积郁的同时,也常常会因为郁而化火,所以在以活血化淤为主的治疗时,配伍益气养阴的西洋参,不仅可以增强活血化淤之力,也能改善气虚以及化火的症状。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另外一个故事,感悟中医之道:打粉机的故事。
moni
发表于 2013/7/20 07:14:43
万病从根治35——凡事莫过,过必伤身
打粉机的故事——凡事莫过,过必伤身
在临床上,许多病人适宜服用散剂治疗,这就要求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来服用。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麻烦。我以前是用碾槽来碾,累人不说,碾得粉还很粗。为了方便,药房购置了一个小型粉碎机,虽然每次只能粉碎半斤,但使用起来方便,粉碎的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打出来的粉足够细。有了它,省了不少事。
可问题不久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打粉机,使用不到半年,电机就烧了,因为是高速电机,得寄到外地进行维修,非常费时并且邮寄也麻烦。为了不影响工作,不得已只好又重新购置新的粉碎机。第二台机器使用没多久,噪音就很大,厂家建议换碳刷,可碳刷换后过不了几天,又出现了问题。这样频繁的故障也引起了厂家的重视,于是派本市的业务代表上门指导,业务员看了我们的操作过程,说了句,“你们装料时装得太满了!”
我们很是疑惑,他便解释道:“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打粉机装料装得太满,药材塞得满满的,没有活动空间,很容易将刀片卡死,刀片卡死后电机处于短路状态,负荷过重,就容易被烧坏…...”
业务员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的确如此,在投料时为了省事,不管粉碎什么药材,我们一直都装得满满的,普通的药材没事,遇到三七这些难以粉碎的药材时,装的太满,的确容易将粉碎刀片卡死,看来我们一直忽略了“度的问题”。
业务员接着说:“打粉机的料斗就好比人的胃,人吃得过饱,也会撑得难受,消化也会受到影响,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此,何况是这个铁疙瘩呢?爱惜点用,投料时装个六分、七分,多打一次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送走业务员后,他无意中说的话却时时在耳边回响,“投料时装个六分、七分,多打一边就可以了,好事不在忙中求嘛!”
很朴实的道理,却值得反复思考。
其实干什么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容易适得其反,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而已。
我们常听老人讲,说话不可说得太满、太过、太重......
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快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说话要留有余地,这样做事才会有回旋的空间;开车的人都知道两车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要留一点缓冲的余地,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出现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这些不肯定的字眼,人们习惯于使用,不是因为不自信,而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
因此凡事要留有余地,把握好一个“度”,不要把话讲的太满,要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
多么好的人生哲学观!
中医里面有五劳七伤之称,五劳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描述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视、卧、坐、立、行这五种基本的起居动作,都不可过度,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都会伤人。
平常我们经常建议病人多多锻炼,有些病人就把握不好这个度,锻炼过头了,反而伤了身体。
有些病人打太极拳,原本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但蹲久了,站长了,久容易伤骨,出现骨质增生,网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其实这不是打太极拳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问题啊。
睡觉是一种享受,但睡过头了,就不是享受,反倒是受罪了,伤身体了。上班族大多都深有体会,平常每天正常上下班,感觉还好,遇到周末,早上睡到十一二点才起床,人越睡越没劲,睡得浑身发软,这就是久卧伤气,睡得过久,气虚了。
仅仅只是周末睡睡觉就如此,如果每天睡觉如此会咋样呢?
有一些病人,在没有退休前,每天正常工作,正常起居,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但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养成睡懒床的习惯,每天睡到十点多起床,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体质越来越差,反而没有上班时健康,这其中的关键问题,还是一个度的问题,睡多了,休息过度了,体质不仅得不到增强,反而越来越差。
我常常告诫一些气虚的患者,每天晚上不要睡得太晚,熬夜伤阴又伤阳,早上不要起的太晚,久卧伤气。
肺主气,久卧伤气,伤的不仅仅是气,还有肺啊。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站的时间多,站多了也伤身体。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腰椎间盘突出或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比比皆是。
肾主骨,久立伤骨,不仅仅伤的是骨,伤的本质上来讲,还是肾啊,所以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就很容易出现肾亏。
人体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但与目关系最密的物质是血,目得血则视。而目为肝之所开窍,肝脉系目,肝藏血,肝血滋养人的眼睛。用眼过久,首先会耗肝血,肝所藏之血被耗,则人体的血也会被消耗。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爱惜眼睛,长时间看书熬夜,上网或迷恋于电视,以致出现双目干涩、视力急剧下降。因此,这样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适度用眼,看一段时间的书后,要外出远眺,或做眼保健操,老年人看书报或电视、电影等也应以1-2小时为宜,持续时间不宜过久。对于贫血的病人,用眼上更加应该注意把握好这个度,这个度把握不好,最终伤的不仅仅是眼睛,而是人体的阴血,乃至整个身体……
除了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伤人之外,还有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不节伤志,古人将这些总结为五劳七伤。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关于“度”的问题,不仅仅是五劳七伤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度的问题,太过与不及,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生活中通常我们会注意到不及的坏处,而往往忘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只有招式保持在一定的度之内,才能自由的进行阴阳转换,才能体会到刚柔并济的意境。招式过老了,就体现不出“柔”,展现的只有“刚”,只有阳。因为阴为阳之基础,没有了阴这个基,刚也就算不上真正的阳了,所以打太极拳,打的就是一个“度”,招式上失去了度的太极拳,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太极了。
打太极如此,治病也是如此。临床上我们常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胃病,通常情况下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胃部不适明显好转,停药后不久,病情再次发作,病人常常抱怨医生,为什么没能将他的胃病彻底治愈,借用农村的俗话,为什么没能将胃病“挖根”?
胃病能挖根吗?挖得了根吗?
许多胃病患者,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饮食偏于过酸、过冷,喜欢喝浓茶、咖啡......
这些都是胃病产生的诱因,这些不良的生活不改变,靠药物来治病,那是舍本逐末。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彻底根治胃病,只能“三分治,七分养”,学会调养自己的胃,爱惜自己的胃,才是治疗的根本法则。
胃病的调养,首先要养成一天三顿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能闲的时候吃个饱,撑得难受,忙的时候,两餐合并在一起吃。都市上班族,每天为了赶着上班,常常忽略了吃早饭,这对胃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
第三: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
第四: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性的食物以及水果。
第五:胃不好的人,吃完饭后饭后不宜工作和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抑郁和脾气急躁,是胃病的大忌。
药物治疗只能治其三分,七分需要自身的调理,如果为了彻底的治好胃病,长期服药,最终反而制造出新的胃病来。比如反酸的病人,为了抑制胃酸,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药物,结果胃壁细胞长期被抑制,最终容易换萎缩性胃炎。找到胃病原因,纠正不良的习惯,适度的药物调理,才是胃病挖根的办法啊!
不仅仅胃病如此,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是如此,药物调理的目的是折其病势,病势转换了,疾病就会向好的方向转换,这时纠正以往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顺应五脏的生理规律,疾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如果盲目的靠药物来治疗,过度治疗,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对疾病也是没有帮助的。
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去解决,则疾病永远治不好。
治病如同打仗,《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打粉机投料需要留三分,打太极招式上也需要留三分,胃病的药物治疗上只取三分,倒茶只上七分,斟酒只取八分......
治病用药如此,打仗用兵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啊。
生活小事可以感悟真理,通过真理则可以透视人生。做人做事也要留三分啊!
道理就是如此,看似略有缺憾,其实已是满分!
moni
发表于 2013/7/20 07:18:50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21 13:41 编辑
万病从根治36——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口臭的治疗
通下水道的故事——口臭与头晕的治疗
有一段时间,家里厕所经常有臭味,窜得满屋子都是,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后来请来专业维修人员,工人师傅看后,说是下水道不畅通。于是用工具从下水管取出一团头发、塑料等杂物。此后,卫生间再也不臭了。问题就此解决。
原来是因为下水道通而不畅,导致秽物残留,厕所才有臭味啊!
因为异味消除后心情好了很多,小小的一件事给我的感触却很深,但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件小事后来给了我临床上治病的感悟。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几个月后的一天,有个患者过来就诊。我看到她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手挡住嘴,但我并没有太在意。我看病通常是先切脉,从脉象分析病情,患者再稍作补充,就可以开处方了。
观这位患者脉象,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患者胃气上逆,浊气上冲,肺火亢盛,应当有消化不好、总是打嗝、咽干不适、刷牙恶心、大便不畅等症状,我一边细细体会脉象,一边给患者分析。
她连连点头称是,但最后补充道:最近口气特别重,有时还带有粪臭味,头昏昏沉沉的,和周围的人讲话时,都有些难受,连老公都不愿意跟她近距离讲话了,这个病弄得她心情很压抑。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口臭,会带来这么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家庭关系和睦。
以前治疗口臭,我多是采用芳香除臭的办法,治之以兰给病人服用藿香、佩兰等药物,疗效有的很好,有的差些,这里面的病机难道没有悟透?我让病人放开手,近距离跟我讲几句话,让我闻闻她的口气。
果然异味很大啊!闻着这股气味,我立即想到了几月前家里厕所的问题,真是茅塞顿开!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是《黄帝内经》中的原话,这里的“浊,可以理解为浑浊、污秽之物,包含人体的大小便和矢气等,臭气本属于浊气,其出路当为下窍,现在浊气上冲,自然出现口臭。
脑为清阳汇聚的奇恒之府,故又称“清空之府”,清者,清灵之意也。浊气上逆,清阳不升,浊邪侵犯清空之府,所以病人就出现头昏脑涨。
想通了这些道理,再结合病人的脉象,我开了一个处方:枇杷叶、代赭石、连翘、苦参、苦杏仁、川芎、薄荷。
患者服用三剂后,矢气连连,口气清新,头昏、打嗝、咽干不适也好转了不少,患者连连称奇。
我来分析一下这个处方。
枇杷叶为君,归肺胃二经。《本草纲目》上说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在这个处方中,就是取其降肺胃之气的功能,肺胃之气降,则浊气自降。
代赭石、苦杏仁为臣,代赭石质沉,降胃之气速;苦杏仁收敛肺气,增强肺之敛降功能。一个从胃人手,一个从肺人手,增强枇杷叶的降气之力。
连翘、苦参、川芎、薄荷为佐。佐连翘,取其散结之功,浊气郁结之处得散,流行通道自然顺畅,则下气也自然甚速。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解浊气长期淤积所化之毒。
川芎力能升清,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写道:“川芎气香窜,性温,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其特长在能引人身清轻之气上至于脑。”用川芎的目的是为了升清,升清的目的是为了降浊,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浊气上逆,清阳不升的病机。
薄荷药性为升,看起来似乎与病机不符,其实薄荷归肝经,作用于肝,也是为了生发人体阳气。
全方的用药思路充分贯彻了《黄帝内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宗旨,患者体内阴阳升降得以恢复,清浊各归其路,自然疾病能够得到治愈。
有了这次治疗经验后,我对《内经》“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最朴素的理论,往往指导着最复杂的事情。
moni
发表于 2013/7/20 07:20:18
万病从根治37——清阳不升,导致头昏
清阳不升,导致头昏
临床上很多病人头昏,总感觉头脑昏昏沉沉,犹如阴雨绵绵的夏天,用手敲打,会感觉舒服一点,在医院检查,做颅内彩超,结果大多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西医多采用扩张脑血管的办法,收效慢不说,还容易复发。
其实这里面就是一个清阳不升的问题。
清阳要上升,需要力量和顺畅的通道,没有力量,则清阳无法上升,上气不足,不仅头昏,而且人不会感到心慌气短,这是因为心肺与脑同居上焦的缘故。如果清阳上升的通道不顺畅,自然也会出现头昏。
清阳上升的力度与肝脾两脏有关,脾主升清,肝主调达,两脏一左一右,升发着人体的清阳,如果这两个脏器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自然就会升发力度不够了。
曾经有一位严重头昏的病人找到我,据说在医院多方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想寻求良方。通过切脉,我发现患者肝脉郁涩严重,询问患者,体检报告单上是否报告患有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点头承认。
我告知患者,你的头昏是由于脂肪肝所致,别无他病。
患者将信将疑,我说,你如果不信,就试着服用一周护肝片,这药虽然不能治疗你的脂肪肝,但对修复受损的肝脏还是大有益处的。
患者服用护肝片一周后,头昏大大缓解,深感意外,随即问我:“这护肝片上没写能治疗头昏啊,为什么就有效呢?”
我笑着说,买盐的钱难道就不可以买油吗?护肝片针对的是肝脏,调理好肝脏,这些相关症状自然就会得到治疗!
脾脏不好的病人,也容易头昏,这是因为脾的升清作用受到了抑制,人体清阳之气得不到升发所致。脾喜燥恶湿,最容易伤及脾脏的就是湿邪,湿邪困脾之后,人会感到头昏,这样的患者,调理脾脏就是关键了。
在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很多,他们大多伴有大便不调,脘腹胀满的症状,女的大多还伴有带下病,男的则多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在前面“湿衣服的故事”一章中,我谈到过湿阻气机的问题,其实阻滞的气,就是人体的清阳,清阳不升,就是头昏的根源。
对于这样的病人,除了辨证下药外,我常常建议他们用白术配苍术泡茶喝,两者等量使用,各l0克。服用一段时间,这些患者都感到明显好转。
不仅仅对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头昏有效,只要存在这样的病机,对于妇科疾病以及男科疾病,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除了上面谈到的“升”的问题,其实头昏的患者还有一个“通道”的问题,也就是阳气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上升的通道不畅,也是头昏的原因。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供血不足,血液无法供应给头部,导致头昏,这样的患者静滴丹参注射液,或者血塞通,都能解决问题,但是不是就这么简单呢?
头昏,更多的是因为大脑缺气
临床上部分头昏的患者,通过检查,的确存在脑供血不足,但是用扩充血管的药物、活血的药物,却不能解决问题,患者病情不能得到缓解。这期间除了血脉的问题,其实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经络的问题,经络不畅,患者头部供气不足,而不是供血不足。
气与血是两套系统,血脉中运行的是血,经络中运行的是气,人体内的病理产物能够阻塞血脉,影响血液向头部的输送,同样也能停滞于经络,影响气向头部的输送,扩张血管可以改善血脉的流行,使其通畅,但却不能改善经络的郁滞,促进气的运行。
所以针对通道不畅的问题,需要辨证,及时清理人体内的病理产物,行气与活血并施,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头昏的疾患。
moni
发表于 2013/7/21 09:05:07
万病从根治38——浊阴不降引发的头昏
浊阴不降引发的头昏
头昏还存在“浊阴不降”的问题,患者的头部就好比一个浊气熏天的房间,你单单打开进风的窗户是没用的,浊气不从另外一个窗口排出,房子内空气不能一个方向进一个方向出,通道就不存在,就不能形成对流,正所谓“欲求南风,须开北牖”,也如《黄帝内经》所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一升一降,气机就能对流,人才会头脑清醒,耳聪目明。
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机体,上面说的这些东西,机体自身都能非常巧妙地完成,肝胆互为表里,肝主升,而胆主降;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而胃主降。这两对脏腑一升一降,非常巧妙地完成了人体气机的升降问题,所以我们在寻求“清阳不升”的同时,也应该寻求“浊阴不降”的原因;在考虑肝脾不升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胆胃不降的问题;在考虑清阳升发通道不畅的原因时,也应该考虑浊阴下降通道不畅的原因。对于那些长期便秘的患者,也许痛痛快快地拉出大便,头昏就能立时好转,这是因为浊阴下降的通道打开了,浊阴下降了,患者体内的清阳也就能顺利上升了。
曾经有患者因为头昏找到我,我通过切脉后发现他是胆经不畅,也就是体内胆气不降,上逆人胃,导致胃气下行也受到影响,肝脾的升清功能尚可。于是我建议病人经常用手指按压阳陵泉和足三里,以取降胆胃之气的效果,三天以后病人反馈信息,说疗效神奇,而且按压这两个穴位后,口苦的毛病也好了不少,按压期间,经常排气,这就是浊气下行。浊气下行之后,清阳才得以上升。
通过“通下水道的故事”,感受了口臭的治疗,也借此深刻理解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意义,同时阐述了头昏的治疗思路,其实“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谈的不只是口臭和头昏,它讲的是道,人体清阳与浊阴的运行法则,顺之则康,逆之则病,人体许许多多的疾病都是违背了这个基本的法则,借用这个法则来调理身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理看似简单,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却非常深远!
理法方药,理为先,是不是理明白了就一定能治好病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后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moni
发表于 2013/7/21 09:06:25
万病从根治39——专病专药:威灵仙与龟头感染
划玻璃的故事——专病专药,疗效最好
前年,有个患者建议我在诊断桌上放一块玻璃,这样一些临时的小事可以写在小纸片上,放在玻璃下面,时刻提醒,不容易忘记。的确是个很好的建议,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弄块大小合适的玻璃。
很巧,邻居搬家,把家里茶几弄坏了,可茶几上的一块玻璃是好的,丢了可惜,打碎了卖也值不了几毛钱,实在不划算,邻居老奶奶便问我要不要。听到我想在诊所桌子上放块玻璃后,老奶奶二话没说,马上派人给送上门来,往桌子上一搁,宽度正合适,就是长了一截,这个好办,划上一条线,切下多余的就行了嘛。
没有划玻璃的刀,我找来一根钢锯条,掰断后用断口划玻璃。滑溜溜的玻璃被钢锯条划开了一条浅浅的白线,但是想就此将玻璃掰成两半,好像不太可能。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用了个遍,一块玻璃就是切不开,看来还得要玻璃刀才行啊!
不得已,下班后我扛着玻璃来到专业的铺子,请师傅帮忙。划玻璃的师傅用玻璃刀轻轻一划,再轻轻一掰,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解决了。
划玻璃的师傅看了看我划的痕迹,笑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是啊,没有金刚钻,还真不能揽瓷器活。
通过这次划玻璃的事情,我时时在想,玻璃、瓷器这些又滑又脆的物件,在金刚钻面前,变得就像豆腐一样,我们人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瓷器活与金刚钻呢?
威灵仙与龟头感染
临床上除了白芷,类似的金刚钻还有很多。
威灵仙治疗龟头感染效果很好。临床上经常遇到龟头感染的患者,有的患者出现糜烂,有的患者出现溃疡,有的患者红肿疼痛,采用威灵仙50 克,煎水后,装入杯中,将龟头浸入杯中,泡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两次,一般两次见效,两三天就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