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鸣之病有脑鸣、耳鸣、喉鸣、肠鸣,其实还有鼻鸣、颈椎转动时有响声、胃里有振水音、关节响声、等等也是。
上面这些病叫鸣之病,治疗时首先要考虑从痰饮治疗。
现在临床一见脑鸣耳鸣就补肾,一见肠鸣就酸涩,疗效很差,却又不去找原因,反而认为疗程短。大错特错。
这是王稼祥老师转载的冯世纶老师的一则医案。
耳鸣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伴有其它症状,病人主诉较为痛苦,但西医检查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对于脏腑辨证来说,对于耳鸣病人的耳鸣程度较为关注,从而发展了从耳鸣如潮和耳鸣如蝉来辨。对于经方辨证来说,耳鸣离不开六经。耳鸣的治疗同样不能够脱离六经辨证。
如:姜某某,JYH,女,50岁,2008-2-23
耳鸣月余,咽不干,不苦,腹胀,平日饮食凉物后不适。无头晕,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处:
桂枝15g 茯苓15g 苍术12g 炙甘草6g
清半夏15g
三剂水煎服
林泉按:临床分析耳鸣,常见于少阳热扰或太阴水饮上冲。此案无明显热象,除外少阳证。《伤寒论》中有“起则头眩,振振欲辟地”,就是水饮上冲的表现。此案口中和,腹胀,为太阴里虚寒的表现,虽无水饮上冲的头晕,但从耳鸣来看,仍属于水饮上冲导致的耳鸣。六经属太阴水饮,为苓桂术甘加半夏汤证。
鸣之病,大部分都需要用半夏一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