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hai
发表于 2012/10/31 23:01:57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少阴
发表于 2012/11/3 20:13:48
应该是附子汤吧
qsbyxcd
发表于 2012/11/3 20:38:26
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
zx_51553
发表于 2012/11/4 10:24:52
乌头汤
皆凡人
发表于 2012/11/4 16:28:57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水中火
发表于 2012/11/4 21:01:07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2/11/4 21:05 编辑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金匱要略》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匱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匱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匱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上述方中均有麻黄为要药。通过这个帖子的学习,希望诸位能形成一个方证思维,那就是麻黄有治痛的作用。这个患者使用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细辛“治诸风湿痹”,内助附子,外助麻黄,以温阳散寒。不论临床表现怎么千变万化,应用该方抓住阳虚感寒这一病机,就能很好地应变。生麻黄10 黑附子10细辛10 在当今这个医疗环境下,医圣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竟然成了剧毒之药,可悲,可叹。
lanhaicx
发表于 2012/11/4 22:18:16
唉 可悲 可叹!@ @
longxingtm
发表于 2012/11/4 23:01:12
先生从哪里看出患者感寒的呢
泽灵
发表于 2012/11/5 04:28:06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11/5 04:30 编辑
水中火 发表于 2012/11/4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金匱要略》湿家身烦疼, ...
麻黃附子細辛湯很好用﹐也不大發汗﹐專去裡寒。
細辛入湯藥常常要用到10克﹐可藥店好歹只給3克﹐只好一付藥分幾付拿﹐才能湊成10克細辛﹐多付錢。不知當初誰是"始作俑者"? 每次去藥店都被告知有"劇毒"﹐非回敬他們一個"胡說八道"不可。
橘井流芳
发表于 2012/11/18 18:58:34
細辛水煮无毒,直接食用是有毒的,并且用医院的密封高压锅熬药时,細辛的有毒成分无法挥发也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