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0:55:47

本帖最后由 hongda 于 2012/9/17 01:17 编辑

breadjin 发表于 2012/9/15 08: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具体的用量是多少呢,谢谢了
用量要看個人情況而有所差別,這個說不準,
我是用脈診跟個人感受, 以及症狀來調整用量,
脈診會些基本的就能應付很多狀況,
可以看看 深山老牛 版主的脈診教學 (我另外在華夏中醫看過修改版, 寫得更好),
浮沉遲數, 弦脈, 之前提到的硬脈, 郁脈, 沉按是否有力, 細脈, 澀脈,
這方面我雖然還是初學(這最近一年開始體會學習), 但已能從中獲益.
至於個人感受是指吃完藥有沒有舒服的感覺, 還是沒感覺, 或感覺差,
因為掉髮的人, 以我來說是同時帶有其他不舒服的感受, 如精神很差, 易怒(肝)等等,
因此感受也是調整用藥及用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此外對偏性重, 自己又不熟悉的中藥第一次用量都會較小, 這較保險
若不確定自己的體質, 最好以中道為原則開方, 那就是藥的組方能達到陰陽平衡, 寒熱平衡, 動靜平衡等等,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喜歡用黃精加炙甘草, 因為黃精微寒, 炙甘草性溫可以補偏, 同時炙甘草又能補脾胃 (脂漏性掉髮的人脾胃多多少少都比較虛弱, 如何補脾胃也是一關鍵), 因此用起來效果很不錯.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0:57:26

本帖最后由 hongda 于 2012/9/17 03:53 编辑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9/15 1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治脾湿不一定非要兼用温燥之品疏肝理气,具体自然酌情而定。一般大多数情况只是脾湿,问题多出在右半降上面 ...
前輩, 請教一下,
右半降問題是指?左路不升 故 右路不降? 因此用茯苓升左路就解決右路不降問題?
能說明不?
感謝~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1:05:46

本帖最后由 hongda 于 2012/9/17 01:52 编辑

dwang9876 发表于 2012/9/15 1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hongda 的帖子

楼主的经验,真可贵,不知你是怎么觧决阴虚火旺的事,能说说么?
只要願意試就會得到經驗, 我一開始常走錯路:mad:, 即使現在也不敢說走的是最對的一條路, 而且學了之後才知道用藥時, 若沒有足夠的經驗, 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辨証不對或不夠全面, 組方不對等等), 也才體會到中醫的難處.
肝之陰虛火旺還有一個重點我之前忘了提, 那就是肺金的重要性, 我其實最後真的將肝火旺
穩定的解決(可以不用每天吃黃精)是靠生脈散, 所以吃黃精, 炙甘草為主的中藥是我解決肝火旺的倒數第二步,
最後一步其實是吃生脈散, 主要是因為肺金克肝木, 肝木過旺有時是要責之肺金不收, 這部分看彭子益大師的圓運動, 裡面就有總結過, 不過我不知道怎麼用把脈, 或症狀, 來知道問題是出在肺金不斂使肝木過旺, 肺金不斂的脈象跟症狀是甚麼? 也許有人可以說說經驗或提出看法.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1:11:54

本帖最后由 hongda 于 2012/9/17 01:43 编辑

回复 hongda 的帖子

補充一下 :
若無陰虛及肝肺的問題, 就可以專門針對痰濕做處理 (例如 岳美中先生的醫案)
而去痰濕時以溫膽湯為例, 可去痰濕, 但枳實會造成胃寒拉肚子 (雖然有生薑在, 但我每次用多就會拉肚子)
那麼脾胃陽虛的人就可以改用 平胃散, 效果也很不錯,
另外以我的經驗, 我推荐的去痰濕方子, 其中一味生薑是最傷陰的, 圓運動也有提到生姜易劫肝肺之陰,
所以陰虛的人也可以考慮先去掉生薑來去痰濕.若不小心傷了陰, 可以吃些養陰的, 如麥冬救回來.
我就有這經驗, 吃多生薑, 頭皮發燙了, 就吃麥門冬湯, 一下子熱就退了.
至於茯苓, 就我的了解, 是治水氣氾濫的.
如何去痰濕這部分我也還有許多需要學習, 也歡迎大家補充或提出修正.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12:57:47

回复 breadjin 的帖子

找到時間, 再說一下參考用量好了

bcxpj17 发表于 2012/9/17 13:37:28

高手出招了。:victory::victory::victory:
我准备试试。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9/18 20:27:17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輩, 請教一下,
右半降問題是指?左路不升 故 右路不降? 因此用茯苓升左路就解決右路不降問題?
能說明不 ...

脾湿与脾阴虚无涉。脾湿则运化不力,脾为已土,主升,肝木虽根于肾水而实生于已土。所以大多数情况,脾湿一证,可导致肝郁胆逆、肺胃不降。左半升指肝木,右半降指肺金。茯苓能化脾土之湿,湿去则乙木不郁,故能半升,太阴之湿去则阳明之燥可降,所以肺之降为半降。肝随脾升,肺随胃降。岳老先生的一味茯苓饮,就打在脾之湿“点”上。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9/18 20:41:05

hongda 发表于 2012/9/17 0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輩, 請教一下,
右半降問題是指?左路不升 故 右路不降? 因此用茯苓升左路就解決右路不降問題?
能說明不 ...

脾为已土,主升,足厥阴肝木根于肾水而实生于脾土,脾土太湿则不能生乙木,肝木不升则反克脾土,故肝郁而血不荣滋,脾再受侵伐。胃为戊土主燥,阳明金也,主半降,本从化于足太阴之湿土,所以脾之湿常胜胃之燥,脾湿则胃土不降。关键只要着眼于一点“湿”,茯苓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经,能化水祛湿,湿一去,问题就都解决了。另外治痰也要先去湿,也用得上茯苓。你治病的问题就在于只着眼于疏肝,而不作用在去湿上,本末倒置了。茯苓一味,在《伤寒论》中,几乎是治脾湿的专员和猛将。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9/18 20:49:26

肺为蓄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湿一证,关键还在于一个“湿”字。湿不去化痰何益?中焦不运,四运皆滞。故而出现肝郁、反胃、胸闷、气短、血压升高诸证。

hongda 发表于 2012/9/19 00:04:34

扁鹊书童 发表于 2012/9/18 2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脾为已土,主升,足厥阴肝木根于肾水而实生于脾土,脾土太湿则不能生乙木,肝木不升则反克脾土,故肝郁而 ...

有看過木生於水而長於土這句話, 但不曉得脾土對肝木的貢獻, 與腎水對肝木的貢獻分別是甚麼?不知前輩的看法是甚麼?
另外前輩所說的, 脾濕無法生肝木 --> 肝木不升又反克脾土,
肝木跟脾土會互相影響, 觀前後文, 前輩認為根源是在脾土先虛而生濕, 才有肝木之郁, 並再回頭剋脾土,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先有肝郁, 才有克脾土造成脾虛生濕, 並再回頭影響木之生發,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我知道兩者會互相影響, 但想法是偏重於後者. 不過肝郁陰虛火旺下只治脾濕, 是否真能解決所有問題?
是不是只有在肝問題較輕微時, 只治脾濕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自療 脂漏性脫髮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