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能肯定悬钟穴于前于后,但你的解释值得商榷:悬钟穴并不在胫骨与腓骨骨缝缝隙之尽头,阳陵泉穴倒有此特点,解剖学可证明胫骨下端与腓骨骨缝缝隙之尽头应在外踝尖上1寸处!
你说的透刺三阴交,那是角度引起的,与穴位命名好象没多大关系,因为绝骨之名在《内经》、《甲乙经》早有论述,元代的滑伯仁解释为:“外踝之上为绝骨”,实指腓骨外侧下段低凹处!透穴针法是金元时期才提出来的,如《玉龙经》云:“一针两穴世间稀”。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要明确悬钟穴的准确位置,需正解《针灸甲乙经》中的一句:“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刺入六分,留七呼 ,灸五壮。”
不知谁能谈谈“动者脉中”之意?
回复 自如 的帖子
“直接往那两个肌肉缝里扎”——这种定位法来源自哪里?不一定就是错的! 窍门 发表于 2012/8/22 2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wskz 的帖子
我虽不能肯定悬钟穴于前于后,但你的解释值得商榷:悬钟穴并不在胫骨与腓骨骨缝缝隙之尽 ...
說因為角度而使得透刺困難﹐是很可能﹐不過我自己經常透刺此穴﹐經常稍稍往下一點真就透不過去﹐怎麼調試角度都難﹐那個高度遠遠不止1寸﹐我個體高﹐所以此穴實際很高﹐3寸多。從同身寸的角度說﹐可能此處骨頭脛腓二骨雖沒連接一起﹐但骨頭縫太密﹐針不能透。穴位也應有高有低。倪海廈醫師專門有講解﹐他是用取凹陷的辦法找穴﹐而那個凹陷則有高有低﹐因人而異。解剖學可能指的是連在起的部份是下一寸﹐上頭骨縫多高多密﹐就不知道了﹐好像一般沒說。如果在腓骨後﹐則怎麼刺﹑什麼角度都可以透向對側(當然刺向對側可能已經不是三陰交了)。
回复 窍门 的帖子
已经铭记在心中。慢慢琢磨。 当然是一般摸時﹐延外踝上摸﹐到骨頭突然下陷處﹐脛骨和腓骨間的縫中﹐即此穴,因为我研究传统取穴法,所有正经穴位都在凹陷处。此处既是 、髓会,当然倪师所说正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