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chang 发表于 2012/8/8 22:43:38

潜阳封髓

平淡一点 发表于 2012/8/8 23:34:47

还是葛根汤症。

hg90n 发表于 2012/8/10 16:09:49

夏天怕冷,明显就是伤寒少阴症,四逆汤主之。

lengxeng 发表于 2012/8/15 20:05:13

这个病人怕冷,有表寒证。主证骨节疼痛,恶风恶寒。病人没有说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病家提供的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其为水湿证。《金匮》“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寒者可加附子一枚。取麻黄附子汤之意,增强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去湿去寒能力。如果能面诊就好了,可以取得更多信息。

8051 发表于 2012/8/19 13:27:43

这个喘不上气是鼻塞而非肺气逆,当用麻黄宣通鼻窍,后颈不能受寒属太阳经受邪,麻黄桂枝汤

zx_51553 发表于 2012/8/20 19:21:06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水中火 发表于 2012/8/20 22:32:22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2/8/20 22:36 编辑

患者使用的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汤液经法》的辑录本《辅行诀》言其味咸。肺实则喘咳。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泻之。所以方中厚朴味咸入肺能平喘。 杏仁味苦,与甘草 大枣等甘味药,苦甘化咸,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所以,苦(杏仁)甘(大枣,甘草)化的咸不仅能弥补桂枝汤发汗所丧失的津液。咸又能入肺泻肺平喘。此等一举两得的配伍奥妙就是经方开方主师爷伊尹在烹饪中发现的五味合化秘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发明,而只是发现。没有空想,完全是药物的客观规律。经方中医就是一门类似于化学变化发现的客观医学,所以,把中医文学化,玄学话完全是错误的。中医需要的是实践,是经验的总结。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凡见汗出恶风等中风表虚兼有肺喘咳之证,屡屡获效

zx_51553 发表于 2012/8/21 10:34:48

本帖最后由 zx_51553 于 2012/8/21 10:37 编辑

先生,一直按照您医案的分析去理解方子,可是发现《辅行诀》的一些药味和《神农本草经》中的有些明显不同,向你这里说的厚朴,还有大黄在本经里面是苦寒,在《辅行诀》中味咸,等等吧。
想问下,您根据您的实践,是不是与《辅行诀》中药味不同的药,我们都按照《辅行诀》中的药味去理解这个方子就可以了?

水中火 发表于 2012/8/22 18:41:06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2/8/22 18:47 编辑

回复 zx_51553 的帖子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其承传之本草书籍《桐君采药录》遭汉献迁徙和永嘉之乱,其存于世者,千不遗一,今人所能见到的本草书籍,大多是后人补注,其中的性味混乱不堪。《本经》与《辅行诀》中药味不同的药,我们都按照《辅行诀》中的药味去理解这个方子就可以了

arty_yin 发表于 2012/10/12 22:13:07

向先生求教:
“受风后鼻子症状重的时候喘不上气” 与“肺实则喘咳”是同一种喘么?似乎原因不同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怕空调受风喘不上气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