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笔昙 发表于 2012/2/6 19:03:15

伤寒笔镗录(第四,五条)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4,5条条文主要讨论的是传经的辩证。4条文"伤寒一日"所讲的伤寒当是外感病之总称。而非第3条文所指的伤寒。外感邪气侵犯人体,首先攻击的便是体表皮毛。首当其冲的便是太阳经。所以说太阳受之。外邪入侵,正气自然要出击抵抗。战场便是太阳经上。正邪相争,就会产生变化。特别是脉的变化,正气一旦外越体表抗击,脉必定也外浮。这在第一条提纲便讨论了。如果这样说脉是不可能静而没有变化的。但按前面所讲"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的确有外邪侵体。那么唯一可解释的便是这个邪气比较弱,相比下此人的禀赋强,胸中大气旺盛,卫阳充足能够克制住敌邪。无须动用人体内在的阳气外越抗敌。这样脉的变化就不会很大。呈现出正常的状况,静的状态。这样外邪便不可传经,由表及里。       伤寒传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阴,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六日六日而遍。"颇欲吐,若烦躁。"这个"颇"字是"很"的意思。很想吐的意思。为什么会吐呢0是因为胃气不能正常地自右息息下降。反而便会吐。这是传经的一个征兆。二日便是阳明了。"若"字是个不定词。是如果的意思。如果烦躁的话便可说是传经了。前面有一个"颇欲吐"了,再加上"烦躁",邪气便是离开太阳经往里传了。前面这两个证是因,后面的"脉数急"是果。因为邪气传经,表现两个证便有这个果。那么经邪会传到那呢?或在阳明,或在少阳。这样便与第5条条文相联系。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个"二,三日"并不是固定时间,二日传到阳明经,三日传到少阳经,只是个顺序,为了说明传经要按这个正常顺序。可能是二,三三小时也说不定。少阳证便是"颇欲吐"阳明证便是"烦躁"。如果没有这两个证就没有传经的表现,也就没有后面的脉数急了。"   外邪侵体,人体受病,正邪相争形势如何,传不传经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外感伤寒,入腑则病热,入脏则病寒。5条条文,阳明,少阳皆是三阳经。脉现数急是风寒邪气入里化热也。      周笔昙于2012年2月6日

馨不设防 发表于 2012/2/8 22:47:20

落款老让我想到周笔畅。

八面奇山 发表于 2012/2/11 18:12:55

解释的好清楚,期待你的下条解释.

ghostds 发表于 2012/2/15 13:09:37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愚按:脉静为太阳脉未变,故静。欲吐,此少阳,烦躁脉急者,恐为阳明。至此而已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愚按:此言,太阳入里,必经阳明或少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笔镗录(第四,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