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黄煌医案一则及按语
孙某某,男,31岁,为南京某大医院主治医生。形体中等,于2006年02月28日初诊。就诊时面色黄而少华。因疲劳近两月来反复感冒发烧,一般都在39度左右,神疲乏力,有汗,食欲不振,身体不适疼痛,舌暗红。黄师处以柴胡桂枝汤方: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党参12克,生甘草6克,肉桂6克(后下),桂枝6克,白芍12克,干姜6克,红枣20克。药后一周没有感冒发生,自汗好转。再以原方加减半个月后疲劳感减轻,食欲增加,身体不适不显。波按:黄师认为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大凡经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后,患者在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此方有“群方之魁”的美誉,黄师在讲经方运用时的第一张方子便是桂枝汤,且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同学们到回到张仲景时代,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跟随张仲景一起看病,让同学们明白创方者的目的。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年代,张仲景作为长沙太守除了给老百姓看病,也一定会是一名军医,去解决在战场上厮杀后士兵的痛苦的。仲景当年,一群从战场上下来士兵,他们经过激烈地搏击,身上早已湿透,连续行军作战,他们早已疲惫不堪、饥寒交迫,憔悴苍白的面色中流露出恐惧的目光。张仲景给他们每人一碗微辣微甜的桂枝汤,然后喝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糜粥,然后安排他们回营帐中盖被睡觉。热汤、热粥、热被窝,很快他们的全身温暖起来,微微的出汗,待一觉醒来,痛苦若失,疲劳和恐惧宛如一场梦境。黄师认为小柴胡汤是古代的免疫调节剂。仲景当年,一些疾病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病人发热持续不退,或发热时高时低,或时而怕冷时而怕热,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等。仲景说,此时疾病进入了迁延期和慢性期,恰如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和胶着状态,难分难解,不能速战速决,应采取求和的策略,仲景的经验,当用小柴胡汤治疗。仲景接着又说,如“伤寒六七日”,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此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俱在,当“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们认为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而又易感冒,脉细软弱等是柴胡桂枝汤的经典指征。 获益匪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