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杏中医 发表于 2012/1/1 13:30:44

槐杏医话(四十五)关于中医学争论的看法

凡是自以为是真理化身别人都是残缺者,大都是自我残缺。大凡有些理性思维者,是绝对不会自以为是真理化身而别人都是残缺者的。因为人人都不可能成为真理的化身,人人都是自我残缺者。如果有人非得如此认为,那就只能归于理性思维者之外了。与无理性思维者争论,甚至是讨论,都无必要。
中医学的感性色彩非常浓,这是它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但对于中医学的讨论却必须遵循争论和讨论的一般性原则:理性思维。同时又不能不兼顾到它本身的感性色彩。
坚持理性思维,首先体现在对任何中医都必须认同和遵守的一般性原理的共同认识上。这是决定你是否是作为一个中医,或者具有合格中医思维的爱好者的资格来参与讨论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基础认识都不能统一,则讨论必然不能展开。当然,跨学科的讨论另当别论。如非中医但具有严谨理性思维者参与中医讨论,其讨论资格是毋容置疑的。中医也欢迎这样的人来参与讨论。
其次,体现在对各流派不足之处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上。既然人人都是自我残缺者,那必然不可能是全部真理的化身。自我批评是建立在对自我残缺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来自流派外部的善意提醒,甚至非善意的批评,与其把它看做是对本流派的不尊重甚至是恶意的攻击,不如把它看做是对本流派自我残缺认识的促醒剂。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具有理性思维者应有的本色,只有这样,本门派才有可能进行深刻的反省,才能更好的自我批评和不断地自我完善。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的门派必然是勇于面对质疑和挑战的,并且大度包容,善待一切批评者!
中医任一门派的独到和特色,都是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的,也是被人尊重的理由之一。这一点,相互之间心知肚明。一个流派能生存和发展,必然有被尊重的理由,否则就很难生存和发展。任何门派的不足必然体现在临床疗效上存在不足。一般公认这种不足不影响对此流派的尊重。所以,客观上讲,只要是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门派,其被尊重和不足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好的门派的师生必然对这种被尊重是充满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于较多的临床疗效。一定程度上来讲,已被公认。这样的前提下,对任何质疑和批评必然可以坦然面对。否则就是不自信,反而让人觉得已有的被尊重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理由就是:你不够自信。       师尊与术尊不能混为一谈。有些人不明白这一点。青出于兰,何能胜于兰?必然是尊重学术真理在前,才能在学术上超过老师,难道只要对老师的学术提出质疑和批评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吗?人说名师出高徒,我说明师出高徒。因为老师也是人,人无完人,你要否定老师的学术思想,必然他也会有一时的不理解,不高兴。但反过来讲,哪个老师不为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而更加感到高兴和自豪?那当时的些许不尊,都如烟云消散,又算得了什么?那些把师尊和术尊混为一谈之人,要超过老师,实属不易啊。
其实,真正的师尊,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日为父师,终身为父。那么,你的父亲是个非常完美的人吗?他的缺点他的不良嗜好你也应该不假思索一概尊重吗?比如你认为在不恰当的场合抽烟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而你父亲抽了,请问你选择尊重规则还是尊重父亲?所以,师尊和术尊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明师尤其知道这一点,明智的学生更加需要知道这一点。
一个批评者,可能来自于本门派,可能来自于其他门派,也可能是无门无派人士。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必然是被批评门派的热情关注者,或者更可能是该门派理论的实践者。正是在关注或实践中碰到了问题,产生了疑惑,才提出质疑和批评的。请问,这对于该门派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认为是前者,那必然是海纳百川,对门派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认为是后者,那就拒之门外,听不到任何质疑和批判的声音,造成的结果当然是智者自明。也就相当于说,这个门派自认为是理论完美,没有不足,无须别人说三道四,无须完善无须批评和质疑。回到题头,只能说明此门派本身也是自我残缺的。
为什么还要兼顾到中医学的感性色彩呢?一是中医大多有个相对感性的脑子。争论或讨论过程中难免说一些不理性的话,既然是大家共有的特点,就应该相互谅解,别人的缺点往往也是自己的缺点,何必耿耿于怀?二是基于个人临床经验得出的结论大都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具有个体化的感性色彩。没有亲身体验的人,而且越是不尙空谈尚实证的人越是不能被说服。往往与你争论的最激烈的,恰恰是最重视你的经验的。嘴上也许不认可,心底想的却是有机会一定试试,验证验证你说的是否在临床上可行。很多时候,争论或讨论的意义和结果不能在表面上加以体现,对各自所取得的收获也不在此时此刻。
所以,医学的争论或讨论,在明晰这些前提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存在,也必须存在,才能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学习和提高。关起门来对风声雨声雷声骂声充耳不闻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新年首文,与同道共勉。祝大家新年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槐杏医话(四十五)关于中医学争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