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7项条文涉及到太阳病灸误导致火逆等变证。诸如“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等等,诸多记载明示后人伤寒太阳证病人不宜灸法。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浮萍3克 蒲公英10克 水煎服一剂病可大退,若无反复,不必再服。若反复,再进一剂。 什么桂枝汤也好,别的什么汤也好,你辨证的再准,但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统统是白搭!纸上谈兵容易,他给你好好喝吗?不说其它,光抓药煎药不得折腾两三个小时?
因此,便有了小孩喜欢的小儿成药!小儿麻甘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七珍丸…
小儿麻甘颗粒的基础方是麻杏甘石汤,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皆可用。要比说明书用量大一倍,方便快捷,小儿接受。再加上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丸。这三种成药对付小儿感冒,发热,咳喘…绰绰有余!何须给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开什么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
辨证归辨证,临床归临床。小孩不是大人。
一般中成药说明书上的用量,是保证安全量,首先保证喝不坏你。好不好暂先不管。因此,要想求效果,用量要加倍,有时甚至几倍。 用小柴胡 赞同野医先生的话 23点睡觉前喂了两包小儿麻甘颗粒,23:30体温39.5,温水擦身体,体温降到38.7,凌晨1点体温39,喂竹茹蚕子陈皮汤,体温一点点在退下来,直到早上7点正常,可是一直在出汗,坐着都能出汗,穿的衣服也不多,食欲一般般,上午拉了一次大便,不成型的,还流清鼻涕,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把感冒看好。
竹茹蚕子陈皮汤,我也是看一本书上的, 今天一天都没有小便,老是叫着喝水,烧退后就一直在出汗,坐着都能出汗,体温39退到正常体温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出汗,谁能帮忙解释一下不? 小柴胡颗粒按说明书用量服用一两天,胃口复苏收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