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宇 发表于 2011/10/27 12:36:10

中医“气”字的谬用

中医“气”字的谬用 内容简介:炁-音(qi),历代道家常用此字,如:茅山顶宫山门两侧就有“道炁长存,万寿无疆”的对联。此“炁”字如何解释?各个字典有不同说法,如:《辞海》说:“炁”是气的异体字。其实“炁”是有特殊涵义的,就像《关尹子·六匕》说:“以一炁生万物”和“以神存炁,以炁存形”等。现代文字学家均将炁定为气的异体字。其实炁是人吃进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就是这个炁,人是以炁的形式吸收营养的。炁分为固体炁、液体炁和炁体炁三部分。中医界为什么用这个“气”字呢!?这个“气”不能表达中医深奥哲理的!中医“气”字的应用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关键词:


食物
吸收 正文:这个“炁”就是人吃进食物在消化系统中产生的炁,被肠壁吸收后送到头顶。人体内的炁是五谷杂粮之精微,胃肠以炁的形式收纳,在体内炁脉中运转的也就是这个“炁”。 中医书中的气是大气的气,与五谷杂粮之炁完全不同,不能通用。空气当中的“气”包含氧、氢、氦、氖、氩、氡①等等,与吃进食物化成的炁完全不同。“气”字在中医理论中贯穿整个内容,中医理论就是讲人体内炁的理论,如:《庄子》讲:“人之生,炁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内经》所说的“炁者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根本。”《难经》所说的“炁者,人之根本”,“炁居形神之间,妙通有无,可以论道。”,“炁始而生化,炁散而有形,炁布而蕃育,炁终而象变”, “从其炁则和,违其炁则病”②等等。中医讲炁的时候都是用的这个“气”,原本用这个“氣”,现在用这个“气”字作为通用了;实际上也不能用这个“氣”,因为这个“氣”是没有生命的,于这个“炁”本质上不同。如何理解古人讲的氣?当然古人讲的氣,绝非是大气的气,而是道家常用的这个“炁”。这个炁,孕育万物之灵的生命之炁。道家在修炼时常用这个“炁”代表人体内炁。它形象地表达了人体内炁的内涵。其实问题就出在中医书“气”字的缪用上,是没有弄懂中医讲的应是这个“炁”,而不是这个“气”。炁、氣、气概念的混肴成为中医界人士理解中医理论的羁绊。 为了弄清中医理论奥妙,深刻理解中医理论含义,就必须将人体内炁与人体外气严格分开。这个“气”只能通过呼吸进入肺脏,不能随意从其他部位进入体内:如针灸胸部时产生的气胸是一种严重的病证,就是因为这“气”进入肺脏的缘故,而这个“炁”必须在肺脏里行走、必须充满肺脏;再有,解剖进入体内的气,必须通过肠吸收排出体外,否则是不能吃东西的;输液时,不可有气体进入血管里,否则有生命危险;人吃进的空气,年轻时可以打嗝、放屁出去,到老年肠子蠕动力小,存在肠内不出去,就要致病;炁功师英年早逝,是因为体内炁成为负压,空气由五官九窍和穴位进入体内致病,现代医学又无法救治等等,这些都说明体外气进入体内会给身体造成各种病症,甚至死亡。 从上边可看出,这个“气”是不能随意进入体内的,只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脏,而这个“炁”就是充满体内的炁,在炁脉中运行的就是这个炁。因为炁在体内有个层次问题,人体内的炁由好的一直到坏的,可分很多个层次:人体炁有:液体炁、固体炁、炁体炁,其中每一种炁都有病炁、毒炁、邪炁、正炁、真炁、精炁、元炁等。炁体炁在体内作升、降、出、入运动,说明体内炁与体外气性质完全不同,不能通用。中医界“气”字概念的混扰,也使中医理论混扰了,中医很多问题搞不清楚了。 体内炁与体外气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只有明确这一道理才能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炁功道理:炁功本是练的这个“炁”,这个“炁”是生命,具有灵性,炁功的一切特异现象都可以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的玄学、空洞学、中医文化以及炁功特异现象的秘密逐渐揭开。气、氣、炁含义的明确是关于中医发展的大事,是关于人体生命科学的大事。人体中的炁远比这个“气”重得多。固体炁和液体炁是中医讲的阴炁,无形的炁体炁是中医讲的体内阳炁。中医讲的阴阳平秘是指液体炁转化为炁体炁适中。很多地方中医还把这个“气”应用到体外的很多地方,在体外的炁都是炁体炁,并且是阳中之阳的炁。在精炁学说里有很多的“气”字都应改成这个“炁”。 中医理论用这个“炁”字 更有道理 更有说服力炁有体积有重量的。炁分固体炁、液体炁和炁体炁。固体炁就是人的皮、肉、血、筋、骨、五脏六腑以及结石、栓塞等,有形之实体;液体炁,包括体内好的、坏的体液和精液,是可以看得见的;炁体炁,包括体内好的、坏的及所有的炁体炁,其中人们常说的真炁、神炁就在其中,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固体炁、液体炁和炁体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中医界用这个“炁”更好,更妥切,更能说明问题。用这个“炁”解释病理、病因更是具有说服力。其实人得病就是炁得了病,炁是有生命的实体,不能用有毒性和化学药物,不然炁就会死亡。“正炁内存邪不可干。”怎样扶植正炁是中医用药的关键。 《管子·内业》说:“精也者,炁之精者也”。还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庄子·知北游》中就明确指出:“通天下一炁耳”。王充在《论衡·言毒》中所说:“万物之生,皆禀元炁。《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炁,命之曰人③”等等,古人讲的“氣”都是指的这个“炁”。中医用这个“炁”字可以于现代医学接轨:从医理上看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从炁脉学理论上看,符合西医解剖学,因为炁脉的实质就是人体的实体。西医认为每一个细胞都能科隆一个人来,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就是说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生命。那么中医用这个“炁”字,它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炁的单元都包含人的全部信息,炁脉传送到各个细胞的信息就是这个“炁”,这个“炁”于这个“气”有天壤之别,所以中医用这个“炁”更实际、更具体、更贴切、更能说明问题。《难经·八难》说:“炁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炁也,怒则炁上,喜则炁缓,悲则炁消,恐则炁下,寒则炁收,热则炁泄,惊则炁乱,劳则炁耗,思则炁结,九炁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炁逆,甚则呕血及飧(sun)泄,故炁上矣。喜则炁和志达,荣卫通利,故炁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炁在中,故炁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炁还,还则下焦胀,故炁不行矣。寒则腠理闭,炁不行,故炁收矣。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炁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炁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炁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炁留而不行,故炁结矣。”用这个“炁”字,就把这个“气”分开了,也就是把食物化成的炁于空气分开。用这个炁解释中医理论和黄帝内经就好办了! ①化学元素周期表②我把古人用的这个“气”字,都改成这个“炁”。③参考《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张天宇 发表于 2011/10/28 10:51:01

用这个“炁”字,就把这个“气”分开了,也就是把食物化成的炁于空气分开。用这个炁解释中医理论和黄帝内经就好办了!

张天宇 发表于 2011/11/13 10:55:21

用这个“炁”字,就把这个“气”分开了,也就是把食物化成的炁于空气分开。用这个炁解释中医理论和黄帝内经就好办了!:lol::lol:

张天宇 发表于 2011/11/20 08:05:20

谁能说我用的这个炁是错误的吗?

张天宇 发表于 2012/1/4 19:43:13

中医“气”字的应用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气”字的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