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药之五行
凡用药,首论阴阳,次分五行。不知五行,何以配五脏六腑,不知归经,便如盲人夜路,一片漆黑,所开处方,只是胡乱抓瞎而已。
凡宇内万物,莫非五行所成,是故皆含五行之性。临床用药,以五行辨之,其理自显,一目了然!医者意也,如果仅仅死记硬背,什么大黄泻下,黄连清火,人参补气,苍术燥湿、、、、、、如此学医,仿佛照葫画瓢、鹦鹉学舌,岂能明医学之真意?现在中医教学之《中药学》讲义,骨子里是西医的套路,误人多多,其实不如一本陈士铎的《本草新编》,也不如刘渡舟《临床用药三十讲》,吾意可以付之一炬。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以五色论,青、赤、黄、白、黑;以五味论,酸、苦、甘、辛、咸。
木类:
是故凡中药晒干后仍色绿、色青者,其内蕴含五行中木之能量,可以木论之,故多归肝胆。如:黄芩,茵陈,软柴胡,绿萼梅,桑叶,蚕沙, 半枝莲,青蒿,皂矾,青风藤,木通,伸筋草,木贼,小茴等等。细论之,黄芩入胆经而清其湿热,茵陈利肝胆湿邪而退黄,软柴胡升畅肝气而解郁,绿梅花入肝而散郁结,桑叶清肝名目祛风,蚕沙升肝胆清阳而降浊,半枝莲解肝胆之邪而止胁痛,青蒿祛肝胆湿邪而畅阳气,皂矾驱肝胆之湿痰,青风藤入肝通络而祛风、善于止痛,木通祛肝胆湿邪而兼祛风,伸筋草入肝走筋而去筋之湿邪,木贼如肝胆而明目散结褪翳,小茴散肝胆结气,故治疝止痛等等。以后不再细论,
以味论之,凡味酸者,亦属木入肝胆,如:白芍,芋肉,乌梅,芒硝,五味子,胆矾,白矾,木瓜,山药等等。其余种种,学者举一反三自明。
以下略言之:
土类:
色黄者,属于土,含土之性,多归于脾胃,脾胃主肌肉,所以亦可以走肌肉。是以白术(白术虽言白,实带黄色)、苍术、黄精、玉竹、党参、硫磺、黄芪、黄连、黄柏、黄芩等等。或言,方书中未有言黄柏、黄芩入土者,是为汝误导也?其实不然,黄柏、黄芩正因为带土之性,方能祛湿,走肌肉,祛肌肤里湿邪,所以皮肤湿疹多用之。
味甘者亦属土,亦走脾胃。如黄精、黄芪、党参、玉竹、熟地、山药、杞子、大枣、饴糖、葡萄糖、甘草、沙参、麦冬、天冬,黄豆、莲子肉等等,皆是以味入土也,亦是脾胃中药也。
金类:
色白者属金,故色白者多入肺或大肠。如云苓,白术,山药,贝母,薏仁,化石,冰片,橘白,莲子,麦冬,天冬,白芨,白附子,龙骨,牡蛎,石膏,银耳,天花粉等等。
味辛者属金,故细辛,辣椒,生姜,苍术,旋复花,薄荷,橘皮,藿香,手掌参,南星,半夏,徐长卿,藁本,皂矾,冰片,樟脑,藜芦,皂角等等皆是肺或大肠药。
水类:
以色言,熟地,生地,玄参,补骨脂,磁石,女贞子,桑葚子,大云,黑料豆,车前子,椒目,黑蚂蚁,蜈蚣皆是肾水药。以味言之,芒硝,大云,锁阳,川断,盐,火硝,咸附子,五味子等等,亦是肾水药。
凡常中肯定有变,其中变化者在于,在五行土之中,除甘味外,味淡者亦属土,芳香者亦属于脾土,以芳香悦脾也。所以学医者当知茯苓,薏仁,石小,土茯苓,扁豆,淡竹叶等等以味淡而入脾。陈皮,藿香,丁香,甘松,大茴,小茴,三萘,草果等等,以芳香而入脾。
另外五行火中,虽以 苦味属火,然而心是君主之官,苦寒直折是为伐君,岂能入之?因此苦味一般以入小肠论而不入心。苦味除却以入小肠论,尚以入胆经论,因为胆味为苦,从其类也。如:黄芩,胆草,虎杖,公英,地丁,苦参,大黄,栀子,木通,枳实等等。入胆亦入小肠,苦味带有火性,故亦能胜湿。
入心者,色红为正品,如当归,丁香,朱砂,丹参,红花,杞子,龙眼肉,萸肉,丹皮,赤芍,五味子,枣仁,柏子仁,油苍术,肉桂,桂枝,代赭石,血竭等等,皆可以入心。
以上为五行用药大意,每用药,如此观之、思之、念之,胸中不执于任何一部本草,而一草一木自明,如仰掌观纹,如庖丁解牛,随手捻来,即是良药也。
回复 太虚幻人 的帖子
很好!
望楼主 继续 !
经典,有文采l见解超谷 回复 太虚幻人 的帖子
学习了,佩服!一看就知对药学有深厚的功底,高人也.
很好。学习。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