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11/8/15 15:22:10

以“正牌”压制“冒牌” 养生专家是些什么人

吃绿豆,还是吃泥鳅?这是一个问题。信张悟本,还是信马悦凌?这也是一个问题。如今这个问题有了官方的解答。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8月8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市首批官方认定的健康科普专家名单,共计251人。

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些“正牌”养生专家将被优先推荐在养生保健栏目“出镜”。此举将防止“张悟本”等伪专家在养生保健市场里鱼目混珠。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在媒体上宣传养生知识的专家须“持证上岗”,凡持证非法牟利者将被取消资格。

这些“正牌”养生专家是些什么人?

“冒牌”养生专家

“排毒教父”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食疗专家”张悟本、“神仙大师”李一——民间的“养生明星”们先后风生水起,备受追捧,但大多跌落神龛。

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宣称自己是医师、教授,最有名的理论就是“生吃”、“不喝煮开的水”、“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2002年他的著作《无毒一身轻》出版,连续80周高居台湾金石堂畅销排行榜;在美国世界书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大众书局,香港三联书局更是久居畅销排行榜上。2003年~2008年的5年时间,他俨然是海内外知名度最高的“养生专家”之一。

但到了2008年,林光常推销的“排毒疗法”使数位癌症病人拒绝化疗,最终不幸死亡。林光常随后遭到台湾司法部门的调查,并最终被法官依常业诈欺等罪,判刑两年六个月。

自称“刘太医后人”的刘弘章,以“刘太医”系列丛书出名,鼓吹“是药三分毒”“小孩子不要打针、吃药”等理论,在民间粉丝无数。2008年因为无证行医、销售假药等被拘。

随后,京城出现了“最贵的神医”---张悟本,他本人和他鼓吹的养生理论甚至成为当年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他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成为2009年保健类图书的销售冠军。他说,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甚至还能治肿瘤。

在夸大式的养生妙招鼓吹下,小小的绿豆一夜走红,成了当时领涨物价指数的头号因素,甚至惊动了卫生部。2010年5月28日,卫生部首次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有律师称其违法行医。

打掉了“京城神医”张悟本,“神仙大师”李一又出现了。李一的理论是,辅以秘传外丹药浴和道医临床发功调理,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慢性心脏病及多种疑难病症有极好的改善。最后,这位“神仙大师”却因涉嫌强奸遭警方调查,养生班全被叫停。

最近又冒出一位“健康教母”马悦凌。她声称全身穴位注射当归液、吃生泥鳅可以治疗世界三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如果马悦凌所言属实的话,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坐在轮椅上只能靠眼睛支配电脑发声的英国科学家霍金,就能站起来了。“渐冻症是我治疗的最简单的病,我将攻克艾滋病。”马悦凌曾经公开表示。

马悦凌承认她至今还是一名初级护士,无医师资格证。

“养生大师”前赴后继,以“倒下一个起来两个”的趋势继续发展。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群众关心自己的养生保健,而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今后卫生部将加大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工作,并加强养生保健信息管理。

“我们还没有养生准入机制的相关标准,现在的养生市场还很不规范。”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

“正牌”养生专家

官方评选健康科普专家是养生市场走向规范的一个信号。

与民间养生大师们不同,此次北京市卫生局网站公布首批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251人中,入选者近九成为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及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主任医师,其他为副主任医师、教授、副教授。在“海选”阶段,全市141家医疗机构推荐报名的1425名专家中博士和硕士就有791人。

评选出的专家们涵盖18个专业和学科,具体为内科、外科、中医、口腔、妇产科、精神心理、预防(疾控)、五官、神经、医技、儿科、皮肤性病、肿瘤、传染(临床)、急救、康复、护理、全科。其中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各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各直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等10多家单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专家共50余人。

“此次评选出的健康科普专家跟民间的所谓养生专家有明显的区别。” 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评选健康科普专家一方面是为了规范现在鱼目混杂的养生市场,一方面是整合优秀的医生资源服务老百姓,最重要的是从预防疾病入手,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

此外“健康诉求不同,各种病也不同,不可能一个医生通晓所有的病,这个健康科普团里有各科的专家”。健康科普专家团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智囊团。

健康科普专家证书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市健康科普专家遴选工作办公室将对健康科普专家的资质进行重新认定和遴选。

认证的专家会不会拿证为己牟利?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科普专家在健康宣传活动中有夸大或不科学的传播等损害卫生系统形象的行为,或擅自以“健康科普专家”身份从事经营活动并与经营单位合作牟取非法暴利的健康科普专家,以及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市卫生局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任务影响整个工作进度的,都将被取消资格。

专家均是各医院热门科室的抢手专家。

为保证专家的专业性,北京市卫生部门成立了专家评审工作委员会。各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等20多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严格的遴选程序,对报名者专业特长、职称资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考核后投票表决遴选出首批专家。

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已在北京卫生信息网上进行了公布。在名单中,所有专家均是各医院热门科室的号源抢手专家。比如,西医方面,有友谊医院肝病中心的贾继东、消化内科的张澍田等;中医方面,有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王麟鹏、肛肠科的许山鹰等。

除了专业知名度以外,科普能力和科普经历也成为此次评选的重要标准。

首批养生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林江涛表示,2011年6月和7月他已经接受过两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技巧,也就是如何将医学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的语言告诉老百姓,用于养生促进健康。”因为此次选出的是健康科普专家,所以除专业知识需过硬外,科普能力也是考量标准之一。

林江涛曾多次在医院内做健康大讲堂,内容包括哮喘、慢阻肺、控烟等方面。听课的人主要是患者和患者家属。

“我们的评选标准主要考虑科普专家的科普经历还有就是专业影响力,不能光看挂号一方面。既然是科普,你得表达得出来,得给老百姓讲明白了。讲得不好,老百姓都不爱听不行;老百姓爱听,但是你胡乱讲也不行。”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说。


记者:吕爽 张琰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1/8/15 16:14:14

但愿不会事与愿违!
可别“中西医结合”出四不像。

mozart 发表于 2011/8/16 02:23:25

本帖最后由 mozart 于 2011/8/16 02:27 编辑

尼玛 健康科普 = 养生 ?

啥叫健康?

人民都健康了, 那些各种科室的主任医师,医院们,药厂们喝西北风去啊 ?

平康中医 发表于 2011/8/17 02:10:00

会讲课和会看病是两件事。曲黎敏口才好,会讲课,你让她看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就算那些专家会治病,讲的东西老百姓能懂吗?挺怀疑的。

梁知行 发表于 2011/8/17 17:48:54

ZT:论“认证专家”之不可行


北京市卫生局上周给251名健康科普专家做了“认证”,发了“腰牌”,他们在媒体养生类节目中享有“出镜特权”,演讲培训后可优先上电视。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张悟本们”卷土重来。

    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出击,邀得了舆论好评,但也有人担心这个政策的可操作性,忧其难从根本上改变养生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我的担心倒不在此——我担心,可能因此衍生出更深的不公。

    以政府名义建的专家库,应该算是政府掌握的公共卫生专家“白名单”了,虽然据说会不断更新,但难免挂一漏万。如果这个政策执行起来效果很好,老百姓很认可,在心里形成了“政府认证专家可靠”的意识,那反过来,那些没能进入“白名单”的专家就有可能在老百姓的意识中被“拉黑”了,他们的信誉也就被间接折损了。如果政策执行起来效果不好,有的专家还借以谋私,老百姓不认了,那就更赔了,直接把政府的信誉赔进去了。这是我所担心的不公之一。

    新闻报道中说,首批亮相的251名专家来自内科、外科、中医科等18个专业和消毒、环境卫生、营养等公共卫生领域。覆盖很全面。但我担忧的是,万一发生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认证的专家该替谁说话?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理应为客观事实和科学真理代言,站在客观的立场沟通舆论,但他们是被政府“认证”的专家,当公众利益和监管部门冲突时,还能不能发出独立的声音?万一他们说了政府不高兴的话,被逐出了“白名单”,或者为保“认证”替政府辩解甚至干脆噤声,那这个所谓的“认证”此时岂不成了封堵异见的手段。

    我的这一担忧并非捕风捉影。例子可谓“琳琅满目”,远的不说,近如“山西老陈醋事件”。“打翻醋坛子”的那个副会长严格意义上还算不得专家,不过是个业内人士,结果他又是否认,又是被免职,搞得内外狼狈。要是个被山西醋协“认证”的专家,估计下场也跟他差不多。

    公共政策的制订不能只看初衷好不好,也要看它执行后会不会带来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北京市卫生局搞公共卫生专家“认证”的初衷当然好,对封堵“张悟本们”也可能会有效,但这个政策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可不察。如果执行者不能秉持公允之心,那么它将有可能伤及更大的公共利益。这就值得商榷。

    其实说白了,人们担心的并不是被“认证的专家”,而是被“认证的声音”。如果能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专家言论不受钳制,那么这个“认证”蛮有意义。但据我观察的情况,似乎并不能让我免除这种担忧。这或许是中国当下的国情使然。既然国情不允许,我以为培训可以先搞,但“认证”不妨再议,扎牢制度篱笆,请法律上位,招摇撞骗的专家也好,失察的监管者也罢,用严厉的问责对他们竖起“高压线”,还真正的专家一个自由、安全的舞台,就够了。

作者:张显峰

来源:科技日报



比勒 发表于 2011/8/18 15:01:30

回复 mozart 的帖子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说得太对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正牌”压制“冒牌” 养生专家是些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