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疑难病与“湿”
“湿”在人体无处不有无处不存,盈盈然养之以身。不及则枯,过之则腐。害于人则枢机不利,气血萎顿,精津混浊,经络不畅,阳不化阴不养,上下不通,内外不协,谷不化精不生。 湿盛于天则云雨无节,寒暑失时;盛于地则热增物腐,声障质黯。及于心则火为之黯,气为之阻,血为之瘀,神为之动,阳为之郁。其气挟暑火之性,故心动而烦,神倦体热,情思恍惚,溲灼短涩。
及于肝则干枯叶萎,生机失,藏艰疏难,脏滞经涩,神精具惫。其气挟风木之性,故筋缓肌痛而无力。
及于脾则无生无育,肌挛志疲。其气重着于土湿之气,困之脏而阻之经,气胶不通血粘不畅,何能成化生之道。及于肺则肺金失华而清明全灭,气浊而不用,虽朝百脉至之穷,皮毛松懈,机体失固。其气挟燥金之性,化炼太过则易为痰为痞。
及于肾则水污而不养,浊而不化,寒而不生。其气挟寒水之性,使肾元封固而精不化,阳不温阴不滋,脑髓亏竭。
六气之内唯“湿”独居于机体之内,而养之物。或感于外或伤于内,为秀灵之气、或污秽之质。“变之变决于变”。
而疑难病之“疑难”。是因“湿”溶于物之内。杂、变、隐、微、粘、弥、重着之特性而为疑难病之特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