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开头说的是什么意思?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开头说的是什么意思?历来大多数研究中医的人,都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解释成与人无关的阴阳、宇宙、万物、天地、生杀等莫名其妙的话,都离开了人这个本体,这是不对的,因为最后一句话“治病必求于本”吗,这就是说不能离开人解释这些的。 ⑴、解释:《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请看我写的《谁主神明》一文,文中解释了这些指的是什么。 ⑵、解释:《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炁,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炁生浊,热炁生清。清炁在下,则生飧泄;浊炁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这是接“治病必求于本”后边的。这里的“天”和“地”指的是上焦和下焦。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是说阳炁上升在头上,浊炁为阴重之炁就要下降到脚下。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炁不动就要聚,就要缩小,阳躁就是有阳炁没有养水的濡养,这时的人就要摔打东西,不懂事理就叫阳躁;阳炁要是挥发,阴炁也就发散这个就叫阳生阴长;如果阳炁变得没了(很小)的话,阴炁就是不动,变得更小。 “阳化炁,阴成形”。阳炁可以炁化阴炁。是阴炁就能变得看得见的形状了。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是练炁功时就有这种感觉:冷,就是从骨头里除病炁,出完病炁血液流通了,就感觉热,热到一定程度,又开始炁化又出病炁了就又冷啦,这时叫热极生寒; “寒炁生浊,热炁生清,清炁在下,则生飧泄”。冷的话就生浊炁,要是热的话就生阳炁,要是轻炁在下(炁场反转啦)就要拉肚子,吃了就拉,不消化,不吸收了; “浊炁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浊病炁在头上,就要胀肚。头上浊炁重,脚下倒是轻炁,叫做阴阳反坐,病从逆转了。得了这种病最难治疗! 我用炁功治病就认知了这些。不知道解释的对不对。请大家提出意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