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的医论
为了从现代科学-----信息论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角度,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火神派郑钦安学术思想,下面转发一篇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很有深度的探索性文章,非常难得,相信对我们理解"火神派"及"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启发(信息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热力学耗散系统.而我们就是要维护这个热力系统必需的能量平衡. 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生存所消耗掉的活力的补充,即是能量补充,也及对真阳与真阳化生的真阴的补充,病气就是一种污浊性的干扰能量,治病就是去增加有益的能量,排出体内的污浊能量,一方面是做加法+++.一方面做适当的细节上的减法----..大道至简)
前 言 余幼年之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病痛,饱尝困厄之苦。 13 岁即发愿学医,以解乡人病痛之倒悬。遂卖掉仅有之三间老屋,筹措资金,外出拜师,学习传统医学。16 岁学成回乡,尝试为人治病。孰料,所治病患病愈率达十之七、八,竟得乡人“小神医”之称。然,自觉学识浅薄,更用心不辍。每见医书必设法读研之,犹喜内经、伤寒、金匮之论,对本草、医学中衷参西录(清·张锡纯著)等诸多医派理论亦钟爱有加。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对西方医学亦有所深涉。尤其在对细胞学说的深研之中,发现中西医理论结合之点。认为自然万物出于一理,追根溯源,无外乎物质,只形、象表现之异罢。然无论变化如何,均遵“物质守恒”之理。 本论,乃聚 40 余年医疗学习、临床实践之精华。虽谓一人之说,实以先人理论经验为基。宇宙浩瀚,科学境界无边。余之浅见,犹如沧海一粟,豆点之光。医学领域诸多新科,尚需医界前辈、同学及后世继续探研。 本论,深得国家医界领导、前辈之垂询指导,使之获益良多。他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董福慧、高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诗雅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征美;海军总医院鹿尔驯教授;中医药管理考试中心主任医师郑跃先;北京市中医局主任医师赵建宏;中国残联主任医师成为品。在此深表谢意! 恳请医界前辈、同学对其中谬误之处给予斧正,并赐教以卓见,以期该理论尽快臻于完善,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作者:郭志辰
第一章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理论的形成 人体空间医学,是我在 40多年的医疗临床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我的医学理论构思。它源于传统中医,却不被传统中医理论所束缚,是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化与升华。人体空间医学又立足于现代医学的细胞理论。受其启发,在研究探索中,从人体空间理论的角度得到了新的认识——胞内为营,胞外为卫。此“胞”非彼“胞”,而是将细胞这一生命形体赋予了空间的概念;将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包”。这些功能各异的“包”,包包相套,包包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在此意义上,对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人体空间医学的雏形是智能医学① 。 在智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得之。在探索的过程中,已打破了传统医学、人体生命科学中繁琐名词的限制,更深入地剖析了人体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临床事实的有力验证。 通过智能医学的研究,上升到对人体空间的探索,反回来再学习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体医学理论和临床有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传统“阴阳”与“五行”等学说的认识。在智能医学的研究探索阶段,应用了“手势回照法”(见《智能医学回照法》一书),认识到了人体生物能量场的作用,指出“五行”是人体五种能量场的代名词;是人体不同性质能量的代名词;是能量运动的代名词。但,此阶段还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病理学说和三焦学说来治疗疾病。在对中医《伤寒论》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逐渐意识到人体“太阳区”②大空间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太阳区能量的疏导和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太阳区在人体能量“公转”与“自转”③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体细胞的物质运动及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之间的关系(传统医学称为“消化、吸收”)。由此,提出了以“症”为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常规病名作为参考依据。人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疾病的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不均衡(这里指能量在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平衡)所造成的。临床事实表明,许多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种种相同的症状。例如:头痛的症状,会表现在外感、高(低)血压、内伤、失眠等疾病上;恶心的症状,会表现在胃病、高(低)血压、肾病等疾病上;背部沉紧的症状,会表现在伤风感冒、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疾病上。
[转发] 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医学的“气”的概念以及“元气”、“宗气”等学说和理论,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人体赖以生存的生理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在于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人体形体物质与空间能量是方向相对、撞击式的运动,二者之间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上,运用能量的撞击力逆向推动形体物质,促使形体物质与能量共同达到正常的运动状态。特别是对人体中“第三动力”④的运用,临床上得到了可喜的收获。例如,肝部病变,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而肺部的不适,令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等症状。能量的逆向推动,即从背部着手,调整背部的能量运动,则可治疗肝病。如下所示: ◆肝病→肺→活动背部,是治疗肝病的第三动力部位; ◆肾病→肝→肺的宣动,是治疗肾病的第三动力部位; ◆脊背→肾→腹部的调整,是治疗脊椎病的第三动力部位; ◆头部→胸→大椎的调整,是治疗头部病症的第三动力部位。 人体空间医学在辨证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传统医学整体疗法,以及人体空间内能量运动的重要性。逐渐掌握应用人体的大空间,调整人体的生理平衡。同时,提出了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认识到了细胞在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运动方向⑤的重要性。而且,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体的动力基础、心动力、小循环与大循环⑥的关系。对左、右半身与心脏左右两侧的功能关系⑦进行了探索;认识到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只有场地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回归健康,人的生命活动才会回归于自然。
[转发] 注释 : ①《智能医学》: 1998 年 3 月第 2 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太阳区:是脊背内侧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大空间。内则联系三焦,故,人体空间医学称之为外焦 或后焦。它是三焦能量出入的大通道。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太阳区与传统医学的太阳经有本质的区别。太阳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而太阳区是指腰背内侧的空间而言。 ③公转:人体的能量由会阴经丹田向上运动,过肚脐→下脘→中脘→膻中→咽喉→百会→大椎→ 夹脊→命门→尾闾,最后回到会阴,能量逆周天运动。 自转:各脏腑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是通过腹、背的前后横向撞击运动。与传统的任督 二脉运动不同。任督二脉运动是以经为主,运动的范围小;公转与自转运动的范围大,即有上 下运动,又有前后运动。 ④第三动力:这是相对于人体病患部位和受该部位影响的第二部位而言。譬如,因甲部位患病 致使乙部位不适,通过能够解决乙部位问题的丙,即第三动力部位,达到既解决了乙的问 题,又最终解决甲的病患。第三动力部位是驱逐疾病之门,是解除病痛的金钥匙。 ⑤人体空间医学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脏细胞群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上运动的;腑细胞群 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下运动的。 ⑥人体的循环是小循环(肺循环)推动大循环(体循环)运动(研究四妙永安汤,及牛黄安宫 丸所得的临床验证)。大循环的运动力之大小,与小循环的回流有一定的关系。加大小循环的 回流,等于加大大循环 的动力。加大小循环的回流,是改变脑循环的基础,是调整血压的方 法之一。同时,因性别 的不同,人体的主导循环也各异。男性以大循环为主,女性以小循 环为主。 ⑦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中线是从百会至会阴,中线之左代表阳,中线之右代表阴。人体空间 医学认为,心脏左半部统管左半身的疾病,心脏右半部统管右半身的疾病(从外科治疗所观 察)。
第二章 人体空间医学概念的探讨 人体空间医学是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的医疗科学。它是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在宇宙空间概念的启示下,以此作为研究人体空间的探索依据而得来的。宇宙空间空旷无垠、浩瀚无边,有一种空空荡荡的神秘感。宇宙中的“空”,是“无”,是“零”。空,既是无,也是有,更是无所不有。因此,人体空间医学围绕着无、有及无所不有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展开了对人体空间能量的研究和探讨。指出:当人体出现了无、有及无所不有等相互矛盾的疾病时,就是所谓的“空间病”。人体空间医学要解决的就是由无、有及无所不有之相互矛盾引起的空间病。 人体空间为何会出现无、有及无所不有这种相互矛盾的症状?因空间病不是实质性的疾病,而是因人体空间内能量所引发的疾病(传统医学谓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是因为能量在人体空间内不能及时地被疏散、流通,所以聚集形成了疾病。细胞在开合运动的过程中辐射于人体空间中的一种精微物质,人体空间医学称之为“能量”。科学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的精微仪器仍然无法观测到人体空间能量的存在。因看不见引发疾病之根源,即为“无”;但是,身体确实感觉不适,即为“有”;假以时日,如此不适的感觉已遍布全身,即为“无所不有”。 另外,人体空间病的另一个来源是信息。数学家申农提出了“信息论”,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的单一体。而是以物质、能量为载体,以能量为动力,三者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表现;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特性。人体空间医学所讲的“信息”,是指人在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耳目听闻 ,
使大脑细胞思维意识产生的能量波动。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七种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而七种情志与人体脏腑有一一对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是通过大脑细胞思维意识产生的能量波动作用于五脏形成的。所以,人的情志变化,轻者能造成人的情志失调,严重者可形成人体脏腑的病变。反之,脏腑的病变也可以通过情志表现出来。人体空间医学研究推理认为,由人的“七情”造成的疾病,是为空间病中的“信息病”。 何谓信息病?因为,能量是由人体内形体物质——细胞在运动时所辐射出来的反物质现象,是细胞在展现生命力时,细胞之思维力(主要是大脑思维力)的投射。因此,人体的能量,是由细胞的反物质现象与细胞思维力的投射相互结合形成的。当思维力投射于能量中时,在空间内便会出现许多影影绰绰的影子(幻)①。因其具有思维力,是为信息病。因而,信息病与思维意识相关。解决信息病除了疏通能量外,还须改变其思维意识,即所谓的“心病要由心药医”。唯有先调整其心态,才能改变大脑细胞思维能量的辐射力;唯有改变相互结合之因,才能将隐藏于能量中的思维给予驱除。若只是单纯的因能量不当的聚集引发的疾病,只需将能量加以疏通,或是加强能量的流动即可。若是由七情(以后统称信息)引发的疾病,则另当别论。 总而言之, 人体空间医学是解决人体能量与信息两方面问题的新兴科学。 注释 : ①影子:影子是象之变。人体空间内能量浓度与压力的改变,亮度的改变都与影子有关系,是通过视觉,在观察人的形体外貌过程中,突然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感知,恍恍惚惚,传统医学认为是观神的方法。
第三章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总论 人体空间医学包含了预防学①、治疗学、养生修炼学三大内容。人体空间医学倡导:新世纪的医学应以调理身心健康为主,以治疗为辅;强调以“修心、养性、积德、忘我”为本,使心灵得到清静,恢复心灵原有的净洁,从而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并科学地运用她,为人类创造幸福。 人体空间医学所探讨的理论和方法,与当今世界上的各类医学有着甚多不同之处。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对其特点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论述。人体空间医学理论的着眼点,在于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因为,这是各种疾病形成的根源。传统医学之“六邪”是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属性。六邪的变化,是造成人体空间能量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因此,调理、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调整能量浓度与压力的工具是中草药的“气”与“味”②。“气”能降低能量浓度与压力;“味”则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人体空间精微能量物质的运动、更新,是恢复人体功能的动力。因为,它们的运动,撞击了周围的细胞,从而能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人体空间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辐射,故,要使细胞功能恢复,必须激活细胞,才能改善其周围的环境,改变其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才能够调整人体的功能。 人体空间内能量的运动规律,是能量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能量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部位疏散。 人体内部运动的特点,是空间的能量物质向上运动,胞内的形体物质向下运动。在能量、物质的升降运行中,细胞与空间能量的撞击是细胞运动的动力之一。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能量以公转与自转为运行方式;传统医学谓任督二脉的运行;在修炼与养生方面,道家称为大小周天,佛家谓之法轮常转。人体空间医学统称为公转与自转。公转是人体运动之大道,自转是人体运动之小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过公转作调整。 公转的运行是熵与负熵③转化的基础。一切生命体,都是应用负熵来改善自己。其本体之熵,不能为自身服务。本体熵之淤滞,是造成形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 人体空间医学注重“会阴区域”的细胞开合运动。其辐射在会阴部位空间的精微能量物质,传统医学称之为“元气”。故,在养生修炼的方法上,主张提肛收会阴。其目的是使会阴区域的细胞向上宣动,得以放松,为该区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空间。人体物质、能量的升降运动功能之源,就是此区域的能量运动。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人体之中有四个大空间,包括上、中、下三焦和外焦(也称后焦)④。三焦是能量物质运行的主要空间;外焦空间是公转与自转的总调节空间,是后天能量灌注和疏散的主要通道。
注释 : ①预防学:我国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首篇即强调养生。生活中若能做好养生,就可以尽可 能地降低患病的机会。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预防疾病、保证人体健康的思想和方法。即使到了 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面对现今人类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观念越来越被人类所重 视。预防医学是 20 世纪的第四医学,是 21 世纪的前沿医学。 ②中草药的气、味:关于中草药的“气”与“味”,人体空间医学认为是中草药的特性,是一个 事物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的关系。“气”是中草药能量的精华部分,其质轻清而上浮,有疏 散能量之力;而“味”是中草药能量中较粗糙部分,其质浊重而下沉,有收敛能量之功。 ③熵与负熵:是物质与能量的代名词,是一个事物的阴阳两方面或不同表现方式,仿如冰雪、 水、汽的关系一样。 ④外焦:见“太阳区”解释
第四章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 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是“至实至空,回归自然。”在临床应用上,则为调整人体空间能量的压力,使能量流通顺畅,人体自然健康。在调整压力时,是调整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促使能量与能量、能量与形体物质相互撞击。然后,再由相互撞击时产生的压力,推动公转与自转的能量流通。 一、 调整压力 调整压力是将能量从多(浓)的部位,调动到能量少(淡)的部位。因能量多(浓)的部位压力必然大;能量少(淡)的部位,其压力必然不足。将能量从多的往能量不足的部位调动,是为了调整、均衡压力,调整能量的浓度,让其保持动态均衡的分布。在调整压力时,必须有推动力的辅佐。人体动力的来源有二:一是借助元气的推动力;二是应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推动能量的流通。借助元气的推动力,适用于全身的能量流通;运用五行的生克循环关系,则适于局部或脏腑之间的能量流通。 二、 推动人体能量的相互撞击力 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力,就要巧妙运用药物的气、味与药之间的比率关系。用药的气、味与比率,就是调整好人体能量的升、降、浮、沉的关系,即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例如,当下焦或是下肢能量过多,或是能量皆聚积于下焦或下焦以下部位时,必然会造成下焦以上部位、空间能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将部分多余的能量调动至不足之处,或是将能量由下向上推动。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具有升与浮功效的药物。因该类药物具有往上推动的作用力,可以增加能量不足部位的能量。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又因相互的撞击和刺激,进而又形成一股促进周天能量流通的推动力。相对地,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制造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在于药物气、味的选择和药物比率的配伍。原则是升与浮的比率要高于降与沉的比率。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率,最少是 2 比 1 的关系。
三、 调节人体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空间病与实质性形体的病变,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是因形体细胞或脏腑失去活动功能力时所产生的结果。而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又会影响到形体细胞或脏腑在进行功能活动时的活动空间。因此,空间病与实质性的形体病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体空间只是提供形体细胞进行能量的辐射,以及能量相互撞击的一个环境。人体空间能量的聚积,就是因形体细胞辐射能量后,没有产生撞击力的原因所致。因形体细胞的活动功能力不佳时,也就是细胞的开合(吞吐)功能力不足时,所辐射出的能量无法刺激、推动周围能量的相互撞击,能量因缺乏外力的推动、有了惰性而聚集于细胞周围空间。细胞与细胞的空隙处,即是空间。空间的压力,也会影响细胞开合(吞吐)的活动力。如何才能保持空间压力的动态均衡?即应用不平衡、不对称,一松一紧、一虚一实的不协调的关系。只有不平衡、不对称,才能促使能量在空间保持动态的、相对均衡的压力,即动力
第五章 对人体空间能量的探索 人体空间医学在研究人体形体和空间的过程中,发现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物质。人体空间的能量与传统医学的“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宇宙空间中,其能量的运动、变化形成风、雨、雷、电;地球内空间的能量变化,会造成地动山摇;而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会形成人体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人体空间不同属性的能量物质。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均由能量的运行变化而产生。自古以来,物质都在变化之中。变化,即有能量物质的产生。物质形体是能量物质的本体;而能量物质是物质本体物质变化的精华,是物质本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量物质的特点,是游离于空间之中,摆脱了形体物质的局限,体现出一个“活”字,并能与异性能量物质产生异化。能量的流动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物质的聚散、变化、异化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万物源于能量物质。故有“天地瘟氤,万物化醇”之说。 人体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粗糙、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①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虽然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和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中有氧气的道理一样,而且,人体与外界自然空间是息息相通的,人与其它生物时刻不断地通过呼吸从外界空间摄取着能量,以此推论,它确实游离于人体的空间内,而且是有形有质的。它的存在决定了能量场②的存在。
二、能 量 的 性 质 1 、人体空间及能量的客观存在性 人体是由形体和空间组合成的,有形(肉眼可视)为体,腔乃空间。体腔内是由细胞和能量组合成的。细胞内外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异化,形成了体腔内的动力。人体的空间可谓辽阔壮观,它遍部于全身各处。形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虽然细胞群的大小不一,组成的器官不同,但是,它们所容纳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经络(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它的存在)中运动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无处不有,因其所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元真能量、膻中能量、先天能量、后天能量、胞内能量和胞外能量等等。阴阳媾精,天地造物,能量渐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阳化气,阴成形,细胞运动能量生。人体先天的能量为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没有后天的饮食和呼吸的能量)。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能量)”。 人体五脏六腑能量各有其积聚处:肝区细胞能量积聚于期门处;若行之,则横走隔下,而出幽门关,以助心力。薄荷开肝细胞;柴胡开期门;乌贼骨引能量至幽门;生麦芽助之,散于胸中③。肺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中府,过云门至太阳,散于背部;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章门;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京门;心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巨阙。
2 、人体空间能量的运动性探讨 人体空间的能量分分秒秒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不是静止不变。同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彼此混化、异化④和互相撞击的运动。人体能量的运动与自然界能量运动如出一辙。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体内,会阴区域为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区域为天,其能量下降。 人体内部能量传递的途径有二:一是经络;二是细胞之间的空间。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的实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人体能量在空间中运行的方式,是依循着人体中公转和自转的路径而运行。 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可看作是五脏六腑群体能量的运动。这种群体能量的运动有相互推动的特点。故,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浓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压力(浓度)低的部位(方向)运动。在公、自转的路线上运动,循环无休,周而复始。 人体能量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是能量的上下运动;出入则为能量在细胞内与外的运动(包括人体与自然空间的能量交换)。上下运动,如,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是由下而上;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则是由上而下。因有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才能使六腑细胞群的糟粕物质降下。即,清升浊降,气化生焉,三焦通矣。 群体能量运动的效能,是微则生,亢则害。少火生能量,壮火散能量。细胞形体的运动,受细胞外的能量场影响;而各个脏腑能量的运动,受公转(任督运行)能量场的影响。
3 、人体空间能量的利它性 现代科学认识到熵与负熵的作用。人体的细胞(熵)运动时所辐射的能量(负熵),都不能为本体服务,而是为其它细胞群服务;其所吸收的精微物质,也都是经过异化或混化后的能量物质。 人体五脏的功能区与本体均不在一个位置,说明了能量的利它性。而影响本体活动的,多半是本体能量所造成的实证。 例如,肾划入膻中区,是因为肾本在下焦,而功能在中焦;肝本在右,而功能在左;脾居中左,而功能在膻中;心本居上,左心功能在下,右心功能在头部;头部能量出之于大椎;肺居上焦,而功能在太阳;胃居于中,而功能在下焦。
三、能 量 的 作 用 ⒈ 会阴区能量 人体的会阴区,养生家称之为“海轮”、“周天之始”;医家称之为“任督交汇之处”,其能量为“元根之气”,“鼎风之底”,为全身动力之源。会阴区细胞运动的奥秘,是合儒、释、道、医之“气”的理论。这是通过我的自身养生修炼及四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得。许多养生修炼者只认识丹田之“气”、“元气”的重要性,却不知会阴区的细胞运动的作用。 会阴区域的能量来源:先天以肚脐为通路,以母为养;后天以太阳区为通路,以呼吸养之。提肛、收会阴的目的是使会阴区细胞易于放松,从而产生较多的能量。会阴区的能量与周围细胞群的能量辐射有关。如,膀胱细胞群、宫体细胞群、前列腺细胞群、大小肠细胞群、周围腹肌细胞群。会阴区能量场是上述各细胞群体的聚合性能量场。任何分体的能量增加或减少,都能影响会阴区能量场的浓度和压力的变化。 会阴区能量能辐射到人体的任何部位,所以,该部位能量的变化与人体各脏器均有关系。中医讲“补正祛邪”,是增加会阴区部位的能量运动,祛除不正之气。因此,人参大补元气,是阴中求阳;黄芪大补肺气,实则启动、运动会阴而已。 会阴区能量运动时对周围细胞产生的压力,是能量上升的基础,是物质转化的枢纽。若该区能量不足,则易形成小便失禁、前列腺增生、肠蠕动降低而造成大便秘结、妇科等等疾病。若见此症,应注意今后的疾病形成。
⒉ 膻中区能量 膻中区位于中焦,它是空间能量物质的集生地。《内经》有“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之说,即说明了物质与精微物质来源于中焦。同时,膻中区亦是任脉能量出入的门户,是宗气停留、运动之所。 膻中区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以物质为养。其能量是人体的运化之源,百脉之宗,是人体能量物质的升降重地。膻中区必须保持疏通,才能保证上下焦能量物质清升浊降的正常。其疏通的方法,就是能量的相互撞击,即五行的运行。 该区的能量为全身能量物质之总库,鼎中之釜,后天化生之地。医家调整营养,以及头部的总督均在于此。心胸宽阔,空间虚通,则头脑清晰,身体健康。养生家以“零”、“虚”为本,以胃肠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为根。 ⒊ 太阳区能量 人体的太阳区是一个能量运动、转换的大市场。人体各部的能量都要汇聚于此,进行混化和异化,从而产生新的能量。此处是能量的消化之地,与人体各部及大自然能量交换之所。故,一旦交换失调,则人体的功能就失调。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从空间到微循环(细胞),从微循环到空间的相互转化运动。 太阳区的能量来源于上焦宗气的“越”、“下”⑤,金、火相融则化精,“越”云门而“下”,行太阳之路,贯注脏腑之根,滋润四肢百骸。故,背肌必松,经脉于空间必通。中医视太阳为主表,实太阳为根。太阳经穴为俞、为腧。一旦能量发生积聚,太阳经络容易产生结节现象。太阳经是太阳区表的两条主干线;正中间也是一条主干线,都是人体能量公转的通道。 直接改变太阳区域能量压力的大小,是促进人体健康的关键。如果脏腑实,则减少太阳区的能量。如果脏腑虚,就增加宣腾太阳区的能量。如此,人体疾病就会很快得到治疗。人体五脏六腑的运动平衡,是通过太阳区能量压力的增减来调节的。人体空间医学利用药物的能量,药物之间用量比率的增大或减少,改变太阳区空间能量的压力,从而调整人体整体的能量运行。此为调治人体疾病最简单的方法。
四、人体空间能量物质存在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空间有能量,人就有生命;能量正常运动,身体就健康。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运动、变化会引起细胞、细胞群及脏腑的功能变化。人体空间能量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人体各部位、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常运行。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在太阳区域与外界因素相结合,才能完成能量交换,物质改变。故,古人称为“天人合一”。 五、人体空间能量与养生 养生,是人类保护人体健康的方法。因此,养生的目的就是强壮身体,抵御疾病,防患于未然,并能延年益寿。 养生法,本来无门无派,大抵都是通过肢体运动或外静内动的方式,达到活关窍、动细胞、运行能量的目的。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是在于细胞的运动。养生观任督,动脏腑,知气机,明细胞,知阴阳,生气血。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转化,均可以消、化、吸、收而概论之。养生法强调松与紧的相互交替,其势无非圆、方、刚、柔、形、势、劲。 养生之健身术,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运动,达到周天能量的流通。换言之,养生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周天能量的流通。周天能量的流通,应考虑到人体空间能量压力的动态平衡。而人体空间能量压力的动态平衡,必须是在不平衡、不对称的驱动力作用下,才能使能量由高(浓)的部位向低(淡)的部位补充和流动。倘若平衡了、对称了,给予均等的压力,如同在不平衡的天平两端加以均等的砝码一样,永远达不到变化的目的。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养生需应用不平衡的手段,才能达到相对平衡的效果。即,空间的“不平衡”理论。在人体能量高(浓)的部位增加压力,将能量输送出去;人体能量不足之处减轻压力,是为了更多的输入能量。一增一减,产生悬殊的压力差。于是,能量由高(浓)的部位流向低(淡)的部位,使之得以补充,自然能达到人体能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养生之术不管是应用何种肢体活动方式,都必须掌握“不平衡”理论,才能达到能量的动态平衡,以及确保周天能量的流通。 人体空间医学养生的另一个目的,则是要在人体内制造更多、更大、更洁净的空间;能拥有一个无贪、无嗔、无痴、无欲而轻松自在之身;有一颗无求、无受、普度于世的洁净无暇之心。
注释: ①人体内的亮度:人体的形体物质是各种(骨、血液、肌肉、髓体、神经等)细胞构合而成的。 细胞本身不是一个绝对的实体或黑洞,而是具有通透性的,其空间内外蕴涵着物质与能量,并且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和能量在运动过程中因互相撞击、摩擦而生热,由热而发 光,这正是体温产生的原因之一。而现代医学的诊断仪器可以观测到人体内部脏腑、骨骼等 运动情况这一事实,证实了人体内部的光亮度。 ②能量场:可以从人体空间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概念。人体空间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范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场所”。人体空间场所内充斥着能量物质,因此,人体空间医学将能量停留、运 动、变化的空间称之为“能量场”。 ③人体空间医学对于中草药在人体中所产生的作用原理,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和验证, 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症状反映,运用中药进行调理,结合传统中药学的理论经验,终于发现并 总结出部分中药新的作用和功效及其作用于人体中的部位。认识到中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通过它们的“气”、“味”运动可以调整、恢复人体脏腑的功能。人体功能正常了,疾病自 然得以消除。 ④能量的混化、异化: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同种性质能量相遇所产生的浓度增加、压力增高的变 化,是量的变化,物理变化,故称为混化;不同性质的能量相遇后,产生了性质的变异,是化 学变化,故谓之异化。 ⑤宗气的“越”、“下”:人体宗气通过肺部能量的越过肩井部位空间沿背部太阳区空间及太阳经向下运行的过程。
智能医学的理论核心是物质、能量、信息。它研究了物质的运动规律,能量的运动规律,以及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而存在并运动变化的信息的接收与发放的方法。研究了物质转化为能量,能量转化为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是传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医学理论体系。
智能医学认识到,人体主要的物质结构,是由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构成的。故,研究人体科学,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要着眼于细胞的研究。从古至今,医学界对细胞的研究各有其说,各有其论。虽然名词不一,但是,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细胞的吞吐运动,或者细胞的代谢问题。智能医学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及其吞吐变化的功能。认为细胞在吞吐变化过程中其障碍的产生,是细胞内外压力的问题。其抗压力过高,致使细胞开合运动紧张,吞吐不利;若细胞过于松驰,导致细胞开而不合,失去其正常吞吐功能。只有明其因,方可得调理方法,从而实现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智能医学研究探讨了人体整体的物质运动变化和空间能量的变化运动。水谷入胃,
是人体外界大自然的实体物质,在人体内部的消化系统中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运动。在消化的整体运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各部位不同,其细胞的吞吐运动也不同,所吸收的营养物质成份亦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上、中、下三焦各自不同的能量运动变化。细胞在开合运动过程中,其内部物质的精华辐射于细胞外部空间内。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细胞其形状不同,内部物质结构不同,构成脏腑的功能不同,因而,它们各自辐射于人体空间的精华物质亦不同。这些性质各异(当然也包括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能量在人体的空间内混合在一起,产生相互撞击、混化、异化等变化后,又被细胞再吸收,促使细胞内部物质的再变化。从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生理功能运动变化。
人体疾病病理的形成原因,是细胞内部物质的聚集或不足;细胞外部空间能量的积聚或不足;或者二者俱盈,二者俱亏。因此,在调整细胞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的过程中,要注重于细胞内外的双重压力的问题;注重于细胞的松紧度以及渗透作用等问题。智能医学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识到,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几大疑难病症的致病原因:癌症是细胞内外双重压力的问题;吸毒是细胞松弛的问题;艾滋病则是细胞渗透方面的问题。故,研究癌症、吸毒和艾滋病,要着重研究细胞的功能状态。
智能医学不仅注重于对细胞的研究,而且,非常重视人体整体空间的变化运动。换
言之,是研究人体之中空间通道的变化。它不同于传统医学的经、脉的运动,而是空间能量混化、异化的大、小“市场”的运动变化。
人体三焦,上焦者心肺之居;中焦者肝、胆、脾、胃、胰脏之所;下焦乃肾脏、膀胱之居。其能量的运动,上下疏通,上下贯通,前后流通。智能医学不但研究和应用了人体脏腑的辩证,经络的辩证,气血以及三焦的辩证,而且,更注重于以公转和自转(有专题论述)的辩证,调整人体大、小“市场”的空间能量运动,从而通过空间能量的运动变化,推动、改变细胞的运动,使细胞恢复到本来的健康面貌。通过对公转与自转理论的研究和方法的应用,更加明确了传统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任督二脉、奇经八脉的运动规律。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传统《伤寒论》的辩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中草药的“四气”“五味”在人体中的调整作用,并提炼总结出新的中医中药辩证论治理论----智能伤寒论(已形成理论体系)。它以人体太阳区域为辩证总纲,以“通天汤”、“增物汤”两个基本方剂,对人体细胞及其空间进行辩证调治。实现智能医学强调的物质运动宜“实而不满”,能量运动应“满而不实”虚实相互转化,相互变化的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智能医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注重掌握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突变论、熵与负熵的理
论。由于时空的不同,能量的压力、辐射与撞击的不同,以及性质改变的不同,所以,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就有突变的可能性。而且,一旦突变,将彻底改变物质原有的属性和内涵 。任何物质,熵的存在是自身能量力的存在,是物质基础的存在。宇宙自然空间中的任何物质,都是接收了其它物质的负熵,才使自身的熵发生变化。场与场象(影子科学)的理论,是智能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与治疗的又一基础理论。
人类生存于宇宙空间中,随时随地都被一些无形的、肉眼看不到的物质所左右,这
种无形的物质即是场。大自然的场,具有一种隐形力,对人体起着或好或坏的作用。同时,人体自身中也有着各种场的变化运动。中医《内经》曰:“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人体的场来自于人体细胞运动过程中辐射出的能量,在隐形力的作用下混化、变化。由于场中能量的轻升浊降,进行着不平衡的运动,形成了场象的变化。同种场象增加,异种场象变异。场象的浓与淡,直接反映了场中能量的高与低。能量的过高与不足,是人体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智能医学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人体癌症的形成原因,正是细胞或脏腑外能量场的高度积聚的结果。这与前文中讲到的细胞内外双重压力的问题是一致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规划研究院与加拿大CLCCC国际合作公司研制的“医用红外热图扫描诊断仪”对各种癌症的诊断结论是极其吻合的。因此,智能医学认为调整人体细胞内外的压力,调节能量场的浓度变化,是根治癌症的很好方法。而且,人体内部的场又与大自然空间场时刻地相互作用、变化。大自然和人体场浓度的高低变化,影响了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即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场与场象的理论,是对传统医学“天人合一”观的进一步探讨和深化。
从下面几种疾病病因的分析及治疗中,可以使您了解智能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肺癌的形成与治疗
肺部的正常功能是宣发能量并向外辐射;肃降能量以滋养两肾(金生水)。肺部能量下隐为顺,它的管辖区,即胸部空间。两肺受空间能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如某种原因造成肺部细胞开合不正常,能量不能向外辐射而积聚不散,使空间场的能量浓度高,肺细胞内物质和细胞能量运化失常,因而形成肺癌。
肺部能量不下降,则引起大小便不通,因肺部能量过高造成。
治疗肺癌的关键,在于使细胞开合得力;清除肺泡内部积液;疏散细胞外空间能量压力。背部是肺部能量运行的通路,用麻黄打开细胞,能量向外辐射,配用桂枝能量快速向物质转化,用大贝消散空间能量压力;用葶苈子、不留子清除细胞内积液;用浮石清除空间粘液;独活、知母解决太阳区域的能量运动,促使肺部能量顺应公转运动。桔梗能打开肺门;前胡使肺部能量下行。这就是治疗肺癌的用药法则。必须以“调功能,祛其疾”为治疗原则,方可确见实效。
2、糖尿病的成因与治疗
糖尿病是胰脏后部与中焦能量浓度高,胰脏细胞受能量压力的影响,开合受阻造成的。胰脏后部能量之聚,引起患病者,喝水多,饭量多,小便多,身体则越来越瘦等症状。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忌吃甜食呢?是因为甜味物质在人体内部所产生的能量,作用于中焦空间,使中焦能量浓度增加,造成胰脏细胞运动受阻。所以,糖尿病患者忌吃甜味食品。
此症的解决方法,应以疏散胰脏周围能量为原则。
通天汤加薄荷、花粉、乌贼骨主治。薄荷能疏散能量、透背而出,花粉能降低胰脏
周围的积热并补充人体津液,配以乌贼骨能疏通中焦空间通道和疏散胃、胰脏周围的能量。胰脏后侧的高能量场疏散开了,其病自愈。
3、肾炎、尿毒症的形成与治疗
肾炎,其形成原因与肾区周围空间的能量运动和两肺能量是否正常下降有关。长期的腰肌劳损、命门能量不足;若感冒久治不愈,肺部能量过高,影响太阳区域能量的正常运动,从而诱发肾脏的各种炎症。
肺部能量过高,引起小便癃闭不通,形成浮肿、尿蛋白,严重时影响肾脏渗透功
能,微循环受阻而引起血尿。
治疗肾炎要以清补为主。清,即清除空间湿热或炎症。补,即补充肾脏能量的亏
损。智能医学常用薏苡仁来清补,而且效果好。清除细胞内外湿热,用扁蓄、矍麦。用开放性的消炎药蒲公英来消散肾区周围过多的能量。
肾虚容易造成五更泄,腰椎间盘脱出。这是由于肾区细胞运动缓慢、辐射的能量压
力不足而致。肾病久治不愈,肾细胞失去了开合的活力,功能严重衰竭,肾脏周围能量过高,细胞开合不利,细胞内物质难以运化,造成下焦湿热,瘀血等;细胞无法将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综合问题,形成了尿毒症。
对尿毒症的治疗,智能医学通过临床实践应用中草药研制的系列能量调节丸和特殊
的按摩方法已经获得成效。
综上所述,智能医学通过对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之间的运动、转化和变化关系的
研究,总结形成了细胞运动学说,场与场象学说,空间运动学说等一系列理论体系。并以此为理论指导,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各种有效的,如运用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草药;形体手势等方法,对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智能医学是医学发展里程碑上的一次变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它成为新型医学
中的姣姣者,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中, 古老的中医学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解剖学始终无法寻觅的人体经络,我们的祖先何以知道得那么清楚? 如此多的中草药药味归经,古人又何由得知?据记载,我国东晋时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日诊百人而终日无食意;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一书中,谈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 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锻炼和修炼方法, 开发了人体潜能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
《史记》中记载了扁鹊为齐桓侯诊病的经历。扁鹊能一望而知齐桓侯有病,始在腠理,并提醒他早日医治。 因齐桓侯当时未出现症状,不信也不肯就医,继而使病入血脉、肠胃、膏肓,应验了扁鹊的诊断,而身亡。现今,世界各地发现不少“经络敏感人”, 他们能明显地自我感知经络之气循经而行。而这些人大多根本不懂医学和经络穴位, 但他们所描述的循经运行路线,与经络学说所言基本一致, 这些事实证明了什么呢那么,这门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呢?
首先从“气”这一名词上来分析。所谓“气”,就是一切物质、 能量在其导、转换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外在现象。物质、 能量的这种运动变化现象,有些是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因此,从感觉上讲,气”也可以说是从无感觉到有感觉之间的能量运动的变化过程, 是物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转换波。 何谓人体之“气”呢?《内经》中对人体之“气”的论述很多。如, 肝气、胃气、经络之气、腠理之气等,都是所谓的人体之气。一言以蔽之, 人体什么部位的细胞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运动,就叫做什么“气”。 所谓人体之气,就是人体各种细胞运动中产生的能量流动现象。
宇宙大自然也有“气”的运动。大至宇宙天体、日、月、星辰, 小至芥子之微。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而且,这些变化运动,不管是有机、无机的,还是物理、化学的, 甚至更为复杂的变化,都要产生所谓的“气”的运动。任何物质,处于某种状态,即液态、固态和气态,都是通过能量的运动变化而相互转化。因此,在自然界中,花、草、树木、高山大川、河流、低谷之中,到处都有“气”的运动,“气”的变化。它们的综合运动变化,就是自然之气。各家气功,无论哪门哪派,最初大都讲“气”。如引气、发气、 运气、采气;还有的讲经络之气,脏腑之气,三焦之气,混元气等等, 不一而足。但是,这些都是修炼中的一种表象,并非是修炼的本质. 什么是气?要揭示它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它研究的对象;二是它的研究方法;三是它研究的目的、目标。气研究的对象是人体和大自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 重点是研究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尤其是大脑的奥秘。气的研究方法是内求法,强调修心、养性。既包括意识的运用, 又包括道德的涵养。用意是气修炼的灵魂。
气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是巩固人体已有的功能,这是最基本的一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开发人体的潜能,提**类 的整体素质。既健康身心,又启蒙开慧。
总之,气修炼是以人体和大自然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求的方法,巩固人体的现有功能,开发人体潜能的一种科学。人体修炼的共性是松紧运动。
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路线,是人体所谓的「公转」与「自转」。空间医学中的公转,就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至于厥阴与少阴,少阳与阳明,均是脏腑的关系,空间医学称之为自转。公转是人体之大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过公转做调整。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空间医学》认识到人体细胞辐射与空间的关系,太阳区对公转与自转的重要性,以及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以「症」为主,即以症状做为诊断依据,打破了以常规的病名做为诊断依据,对病名,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
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空间精微能量物质的运动和更新,是恢复人体功能的方法。因为它们的运动,撞击了周围的细胞,从而能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故要使细胞功能恢复,必须激活细胞,改善其周围的环境,改变其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人体内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疏散。能量运行特点,是细胞外空间的能量物质向上行,细胞内的实体物质向下行。在升降的运行中,细胞与空间能量的撞击,是细胞运动的动力之一。
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只有这些空间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才能回归自然,恢复和保持健康。细胞的运动与细胞的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细胞周围空间能量的压力与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开合与辐射。周围空间能量浓度越高,压力越大,其细胞内的物质越积聚,即形成传统中医所谓的气血淤滞,它是造成细胞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脏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质、能量不能疏散,从而形成淤滞所致,即气血不通而形成疾病。
空间医学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抽象、升华,不以脏腑之分为主,而着重于人体的四大空间;不以经络之说为主,但着重于人体的公转和自转;不以系统之论为主,却着重于细胞群体;不以病名为框框,以身体本身反应的症状为依据。因此,与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有所不同,前者仅起到先导、基础、参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及简明,因此易学、易用、易普及之特点。
智能本草它讲归“片”没有归经。
和其它“本草学”不同,没有归经这一讲,它讲归“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可以观察到各种药物的管辖区,管这一“片”,管那一“片”,这是归经的区别。打破了传统的中医中药的认识规律,它首先从能量辐射和场的运动角度上分析药物的归属。 人体的病变与能量有一定关系,运用药物调节病变,并非这个药特能够直接治疗这个病,它是依靠能量的辐射作用来调节人体,刺激细胞运动。 所以,研究药物要认识到这一点,从能量运动的角度去把握中草药,才能做到“调功能,祛其疾”。 数十年来,智能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目前,对心血管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尿毒症,早、中期癌症等疑难杂症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喜人的疗效,每年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及加拿大、菲律宾、南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各种疑难杂症患者达万余人次。目前,智能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她将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为提高人类的身心素质,作出她应有的贡献。当然,智能医学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为使祖国医学更好的继承和创新,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我院光监指导。
我们再来看看如何用药。 感冒引起的心肌炎,用板兰根让肺部“下雨”,用银花消炎,心肌炎就解决了;肺部能量高引起的黄痘性肝炎,用双白皮,车前子两味药即可;引起的呕吐、胃病,用川军、浮石两味药泻下去就行了。所以,在用药上,同样是调整能量的多少问题。当然,在用药在上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中草药分“气”与“味”,“气”是减少能量的;“味”是增加能量的;从质上看有“轻”有“重”。“轻”的,疏散能量;“重”的聚集能量,这就把中草药分清了。癌症是能量太多,我们用“轻”药;身体虚弱的用“重”药。“重”药有枸杞、熟地等等,是补药;“轻”的如橘叶、双订?柑黄等,很“轻”是疏散能量的。 病在人体上部,不要用“重”药;病在下部不能用“轻”药,用轻药能量下不去,这没有什么神秘的。人体好似一个试管,不同药物在“试管”中的归属不同。“轻”的在上,“重”的在下,“中性”的归中,我们知道,盐性重,多吃盐后,较浓的场性归入肾脏周围,压迫肾脏细胞开合,所以肾病患者忌食盐太多,但是,如果长期不吃盐,脉又没劲,因为肾脏周围场性浓度又太小了。这就是能量压力问题。当然,在用药上还有个辩证的问题。 公英“轻”,为什么治肾炎呢?因它能与下部能量中和,起到疏散的作用。这就治肾炎。熟地“重”,能使肾周围能量增多,从而补充肾细胞的能量,也就治肾虚。用这种辩证的观点研究用治病,就能主根本了。书中讲调和营卫。张仲景最擅长用“桂枝汤”,“桂枝汤”能治疗很多种。一句话,这是调和作用。相当于动意功的手势回照法,能量多的向能量少的地方补充。所以用能量论既可以解释中医理论,也能解释西医理论。比如西医的输液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浮肿的输高渗葡萄糖;缺水的输等渗葡萄糖。高渗的、吸收、利小便;等渗的,补充,进行调和。所以病因就是个能量的高低问题。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其问是晴天和阴天,当然还有个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场象形成,场象就带有信息。人体也如此,通过对场象与信息的观察了解人体的疾病,用能量运动学说解释它,就达到治疗的目的。 有的还讲,西医有病菌学说,我承认。你想:一个河沟中,假如水是流动的,它就不生虫,“流水不腐,户枢不襄”嘛,反之不会生虫,变腐臭。人体的气血运动正常时产生不了病菌。所谓的病菌,就是人体有很多的“死水坑”,其中气血不流通产生的湿热(中医名词)。许多治不了的病,如癌症,都属于湿热的范畴。湿热不好调,去湿多了,形成热燥,去热多形成了寒。肝经的湿热,用菌陈;胃经的湿热,用获苓,肾脏的湿热用白头翁;肺经的湿热用浮石。这是用中药调和人体的湿热。所以,对病因、病机来讲,应该了解五脏六腑的能量运动――怎么聚合,如何消散。无论药物有多少种,它们的作用,用两个字来概括――走,留。这两字掌握好了,补与泻就掌握好了,人体很多的病变就都解决了。腿部肿胀――白术、珍珠母、夜交丁可以解决;腿部血液上不去、腿细一丹参、赤芍、当归就解决了;头部胀一石昌蒲、石决明可使头部能量下行;头部发空一桂枝、川断、杜仲就行了。所以,我们用药类似于练周天功,从一侧走,从另一侧回来。开药要掌握能量运动,这是决窍。比如腿沉用羌活,使能量由下向上走;头部能量过多用独活,使能量下行,就解决问题了。古时候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谈清楚了。但是,本草上讲得太复杂,看的越多越不敢开药。我们只要把病因病机搞清楚,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乳房病,有硬块用大贝;发紧用生麦芽,二者相加就治乳房硬结;肺泡能量向外走,收不回去,肺部运动就不好,赶紧用杏仁,治喘;左心房左心室排出血困难,用赤芍;加大心脏左边压力,用炒枣仁;加大心脏右边压力,用柏子仁。所以,我们研究智能医学要抓住关健处,头部发闷,不痛,用菊花疏散头部循环解之;偶尔疼一下,是小血出症状来,药方也就定了。前列腺肥大,肿,药为白芍和柴胡,是治疗肝血药物,回收血液。白芍,本草上讲治肚痛,因它能增强下腔静脉回流。张仲景有“芍药甘草汤”治腹痛,效果很好,原因如上述所述。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问题的呢?就是运用潜意识信息提取到的。白芍、艾叶、藕节,就治妇科病,如子宫痛、子宫出血。总之,白芍是促使血液回流的主帅,它有向心力;红花、赤芍是排出血液的主帅,它有向心力;红花、赤芍是排出血液的主帅,促进动脉血液的运行。打个比方,红花、赤芍能远征边疆;白芍能从边疆打回国都。??????????????? 总之,就是能量的多与少、出和入的问题,我们要记的,就是“男女”的问题。益母草可以输通水道,是女的;川芎,可以横窜经路、是男的。重活男的做,轻活女同志干嘛。这是一种记忆药性的方法。不管是消炎也好,还是和血也好,都是一男一女,一出一进。治疗感冒的消炎药是发散消炎,肠部消炎药是收敛消炎;肾脏消炎药是发散消炎为主。但需注意,能量的回收与疏散不要太多。我们除掉两臂、两腮和头部,把人体中间这一段当做试管,上部不超过腋下,下部不超过小腹底部。能量只在试管内来回调动,怎么调动怎么是,四肢的病变都不要考虑在其中。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只记住药物在体内起什么作用就可以了。地丁是消炎药,也是收敛药,它能使小腹的能量回收往上走,所以它治疝气,本草上没有这一讲,地丁还治脱肛、痔疮,又因它使能量上行,所以治肺结核。我们要熟读本草,但又不能死背教条,本草上讲地丁能消肠炎,基仅限于治肠炎,则该药的应用价值就被埋没了。记得从前,我在和平医院培训中医时讲的课。我说川军是大补药,大家都笑了。任何事物都有它正反两个方面。川军能泻肠胃之湿,相对来讲剩下的正气就占了主要,如果只知它是泻药,那么对川军的认识只能是片面的。所以,在用药时,不单纯用其正面,还要用其反而,用时用其反面比用正面的效果更好。那时候大家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笑,即使现在很多医生也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西药ABC,治感冒,但另一方面治心脏病等特效,因它能扩张微循环,故止痛。如果在治心脏病等特效,因它能扩张微循环,故止痛。如果在治心脏病的方子中加半片ABC,其疗效能提高很多倍,还有青霉素,能消炎。可谁能知道它能造成血栓?因此,不要大量使用青霉素。因为大量应用时,人体血流速度加快,当炎症一消除,血流减慢,血中杂质易沉淀。因此,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每一种事物都要看其正负两方面,而且两方面都是能量学说,这才是病因、病机的全面。
2、头部疾病疗法 (一)、头部养生与中药的关系 要研究头部的养生健康,首先要清楚头部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不同的管辖区及其作用。 (1).头部的四个区域 智能医学头部有两种:一是阴性的方法;另一是阳性的方法。 阳性分法: 阳性的分法部分分为四个区域:头顶、两侧、前侧、后侧。 头部的不同区域在人体内部有不同的对应区域,也可以是管辖区域。 面前的管辖区域是经脉,阳明胃经;后侧的管辖区域是太阳膀胱经;两侧的管辖已是肝胆。头部的不同部位有问题,不要单纯考虑这一部分本身的问题,要考虑的管辖的脏腑区域知道了管辖区域,就能全面把握。头部健康问题。 面部,要考虑肾经、往脉和中焦胃部有火或胃经不通就能引起面部不适;面部发紧发胀,为阳明能量上冲所致。 头部后侧有问题,应采用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在用药上选用知母,知母能治疗头部后侧疼痛,如果后侧生疮,配以生地更好,虽然没有恰如其分地针对病症,但它能解决根本问题。 肾脏、肾经、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不适均能引起头部后侧的问题,所以治疗后侧疾病不能忽视两肾。 我们在学习武医中,不要背诵成方,要灵活运用。掌握阴阳的变化,掌握能量的进退特点,才可以千变万化。人体的健康本来就是个气血运行问题,气血通了,人体就健康,气血瘀滞了,人体就有痉病,所以解决头部问题,要掌握各部的引经药物,掌握各部的能量特点及其管辖区域。 例如,利用前路调整人体头部能量前路应走任脉,有左方、正中方、右方,往下基本方:前胡、槟榔、陈皮 正中:前胡、槟榔、陈皮 左方:前胡、槟榔、陈皮、青皮 右方:前胡、槟榔、陈皮 该下者则下,能出能进,这就是气血疏了,在疏通中,或补、或散,使能量趋于正常状态,这是大的原则,所以认识到能量运动的规律,用不着切脉,照样能开出好处方来,嘴唇发肿是脾热所致,要使中焦能量下行,前胡、槟榔、陈皮、土茯芩,嘴唇发白、能量不足,炒枣仁、白术、香附使能量上走。 嘴唇发青,为瘀血,要能量往上走,炒枣仁、白术、香附、丹参、嘴唇又红又紫,为缺氧,用前胡、槟榔、陈皮、土茯芩、双订?打开胃部细胞再消炎。 气血,不管是头部哪一个部位的疾病,凡需要使能量下走的,都用:前胡、槟榔、陈皮,凡需要使能量上行的,都用炒枣仁、白术、香附,虽然是一两味药之差,便能解决问题,而且标本兼治。这就是事物的阴阳两面,既有能量进的一面,也有在退的一面。 如面部起疙瘩,要让能量下走,前胡、槟榔、陈皮、土茯芩;面部发紧,要让能量上行,枣仁、白术、香附。所以,用药如用兵、能前进、能后退,能增加兵力,能减少兵力。 后路基本方,凡能量往上走:川芎、续断、杜仲,凡能量往下走:白头翁、扁蓄、瞿麦。
基础理论 1)能量的流通规律 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的精华物质,我们称之为能量。细胞以外的能量物质即“卫气”,细胞以内的物质能量即“营血”,经络和人体空间是能量流通的两种途径。 能量流通的规律是:能量高的部位向能量低的部位流动;场性浓度大的地方向场性浓度小的地方补充;压力大的部位向压力小的部位疏散。 2)空间论 智能医学要着重研究细胞辐射之能量的运动,不仅需要打破对人体物质实体研究的局限,而且,还要打破对微观研究的局限,才能探索出人体更深层的秘密,所以,智能医学提出探讨微观的宏观。 为什么说是微观的宏观呢?人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空间,并且相当广阔,空间所容纳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经络运动的能量。当然,智能医学并不排除细胞本体的作用,而是认为人体的实质最主要在于人体的空间和空间之中的能量运动。因为,人体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能够改变人体实体物质的运动。人的变化,人的生存,实质上是空间物理力和能量化合辐射的完成过程。中医西医的结果,如果不从细胞空间学说上去研究探讨,就找不到结合的理论基穿?中医的气化论,实质上是细胞辐射能量的理论,是细胞之间的能量运动,所以说,研究人体科学,如果只单纯地研究有形的实体物质,不进一步研究人体的空间,就搞不清人体的奥秘,医学就不会发展前进。 3.智能医学的病因与病理 关于病因,我们从能量的高与低;场性浓度的高与低;压力大与压力小三方面来论述。当然,我们强调天人合一,人体内部与外界能量是息息相关的,大自然的能量运动变化,可以引起人体能量变化。人体外部的压力大,内部的能量就不可能正常通达于外部,造成内热。如果外部压力低,使体内能量外泄,就会引起体虚、多汗的病变。人体压力要均衡才能使体内外场性调和均衡,人才能健康。 4.智能医学的病机 能量积于上焦空间,形成肺部、心脏等上焦的病变;能量积于中焦空间,形成胀满;能量积于下焦空间,产生下焦病变;能量积于肌肉空间,形成酸困症状;能量积聚于血管,形成血液流通不畅,同样,当某一部能量不足时,这一部位的细胞活力降低,在肝形成肝硬化;在胃形成胃下垂;在肾形成肾虚;在空间,人体就空乏无力,手术后的病人,一段时间内恢复不了体力,就是空间能量流失过多。 5.智能医学的治疗法则 病在下,动用上焦场像;病在上,动用下焦场像,以牵头的方式调动、推动、引动场的变化。如,治肝要清肺,治下清上,使下部的能量向上运动,才能使下部气血疏通。清肺使用肝部的气血疏通。 能量多则散之、泻之;能量少则补之、收之,此为能量聚散之法,内经所说“散则成风,聚则成形”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6.智能医学善于药物的初步认识 药性分为“气”、“味”两种。气能减少人体能量,味能增加人体能量。气浓者,在人体的下焦部位空间发生变化;气淡者,在人体上焦部位空间发生变化;味厚者,在人体细胞内部发生变化;味薄者,在人体细胞外部发生变化,所以,味厚者擅补,气薄者为泻。“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寒不及则为凉;热不及则为温,用一名话概括,就是“寒热”两种,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区别。 “五味”是指药物的五种不同属性,轻者归于上部,它不能沉到下焦。重者归于下焦,它也很难浮到人体上部;不轻不重者居中,好比油和水,比重不同,把它们放到一起,油的比重小则浮在水面上。 又如,咸性的能量物质较重,人食盐太多以后,较浓的能量物质归于下焦,聚积在肾脏周围,增加了肾脏周围的压力,使肾脏的细胞不能正常运动,所以,肾病患者忌食盐过多。
[完毕] 面部,要考虑肾经、往脉和中焦胃部有火或胃经不通就能引起面部不适;面部发紧发胀,为阳明能量上冲所致。
请问是为什么,该如何治疗 Originally posted by 梁知行 at 2006/3/6 12:17:
为了从现代科学-----信息论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角度,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火神派郑钦安学术思想,下面转发一篇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很有深度的探索性文章,非常难得,相信对我们理解&q ...
想当然! 江湖游医
【作 者】牧夫著
【丛书名】新新闻体丛书
【形态项】 360 ; 20cm
【读秀号】000000023729
【出版项】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00
【ISBN号】 7-5404-2248-3 / I253.7:N08
【原书定价】 ¥16 网上购买
【主题词】报告文学(地点: 中国 年代: 现代 学科: 选集)伪科学(学科: 批判 地点: 中国)
【参考文献格式】牧夫著. 江湖游医.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二、郭志辰修养院的真相 http://www.duxiu.com/book/000/000/023/729/0BC356750F90EE9E9496C33AECA7F4B6.htm
http://img.ssreader.com:8080/P2JPath?kid=63636364666765643130333036393532&pagetype=6&pagenum=247&a=C9C57C4AF4BB350F6E4BED65DC1C3E0C&template=templatemulu&dxNumber=0000000237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