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 升浮降沉与中医原理体系(转)
在不少的中医著作论述中,历来把君臣佐使和升降沉浮当作药物应用的黄金规律。目前的情况是,过度单一和分解的对其认识,已成为把中医学肢解的有力证据。这一恶果是中医学术内部直接造成的。本篇所要论述的观点是,采用中医原理的新体系,可以有力有据的论证出现有的这些认识是怎样片面和偏离的。 就以君臣佐使来说,四者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方子有机整体的布局。而实际应用中,更多的只是把它们分解开来,谁是君谁是臣,谁是佐谁是使等等;有时的君臣关系并不明确,譬如一些方子中各味药物的用量是相等的。现代的西化研究因过于肢解更是如此。升浮降沉的分解应用同样如此。升浮降沉是四种(个)方位不同的状态变化特征,都是围绕在一个整体核心上来表现和进行的。一旦分解开,也就明显打破了有机整体的格局。对于单一来讲,君臣佐使,升浮降沉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是可以的。但不能一贯一直如此。前提条件是要遵循一个宏观有机整体的枢纽核心,否则失去了中医学整体恒动的特性。这样也就不能成为中医的特色和特有的优势。
因此,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握和保持中医学突出的整体优势。我们就有必要建立和寻求中医学的动态原理,以此来规范和系统化地研究和整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的建立就是基于这样的初衷和目的。
换句话说,君臣佐使,升浮降沉实际都是围绕在一个无形的核心,处于整体的外围,呈现出不同层次、结构、方位和角度的单一状态表现。而这一核心和整体,其实就是遵循的中医原(公)理体系。而这一原(公)理体系就是确立了一个核心作为起点和参照。整个体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型,方法论等)都是围绕与此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一套原(公)理体系,往往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易于注重单一的状态,而忽视有机整体,过度分解,表面看起来是支离破碎,真正应用时又难以完成整体优势的发挥。中医学发展至今,之所以难以学习和掌握,容易导致思想迷(混)乱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长久以来,唯有极个别的医家在多年的思悟中才体会出来一些只可意会的感受,或者是潜移默化的应用。但又难以用语言表达。由此,致使整个中医学在传承上一直让后学处于重复学习和思悟,以及劳民伤财的精力费复之中。
下面我们就用中医原(公)理体系来对此进行一下阐释。中医原(公)理体系即《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是由: 基本概念----人体生命气动力.简称气动力.
基本原理----旋转统一;
基本定律----增强和减弱旋转统一的气动力;
基本模型----旋转开放的圆体;
方法论-----独具一格的旋转统一论;
中医学的起源----源于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科学等五个部分六个方面组成。
君臣佐使本是一个药物组合的方阵。其整体作用呈现按照气动力概念来讲,首先是一个起点和方向等相对明确是由君来起到主导作用,后续的部署和严谨的结构性是由臣佐使等组成有机整体;采用旋转统一性原理,能够表现出是增强或减弱人体生命气动力旋转的作用机制;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君臣佐使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特征。同时,对应于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可以清晰的看出君,臣,佐,使处在不同的层次、作用和方向,以及其力量的大小等等功能的表现形式。
升浮降沉作为一套立体动态的功能表现,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升浮降沉只是处于不同的四个(上,下,左,右)特定方位的功能表现形式。因此,采用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更加清晰,连贯的动态呈现出一个旋转开放的圆体形象。同时也把升浮降沉的作用机制浑然一体。如中药材的性,味,功能,归经,作用,以及对应主证等等,由此一目了然。
故此,君臣佐使,升浮降沉只有在中医原(公)理体系的一个核心参照作用下,才能够体现出其本质和本原的作用机制。原有的方式只是机械的分解了他们的有机整体。但并不能说没有价值,仅是过于单一,强调了其局部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合的。而只有在有机整体的情况下应用,必要时再来进行分解,这样才是相对客观和公正的态度。而一味的分解,尤其是没有和缺乏整体战略的前提下分解应用,难免是很偏颇的。这也是中医学越发走向近于西化(现代)和衰危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们用这一原理来对镇肝熄风汤进行一下分析。张锡纯方解云:“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究病之本源,用龙牡、龟板、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这是按照以往的升降沉浮理论分解,而实际上其中暗含了一个突出的旋转统一的整体有机的人体生命气动力。即君臣佐使,升浮降沉都在其中,由此形成了一个方剂的旋转统一阵势。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是整体、有机、宏观、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单一分解阐述,也就失去了意义,完全丢掉了中医学核心的整体优势。
因此,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定:就是君臣佐使,升浮降沉只有在中医原理体系的核心作用下,才能够真正保持中医学原有的有机整体优势。并能够理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表达方式。
说的好,:victory: 楼主这样的学问得看那些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