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子 发表于 2011/3/9 11:16:54

桂二越婢一汤证,热多寒少,郁在皮肤里,还有疹子!我看过郝万山老师讲过这一症状,所以非常对症病人就是这个表现

小药虫 发表于 2011/3/11 07:12:40

刚好在吴佩衡医案里看到若干麻疹案例。
刚发麻疹时用桂枝葛根汤加防风,薄荷, 疹渐出则去葛根加黄芪,再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收尾。
小儿已经出疹但是没出透, 桂枝加黄芪汤方。

细雪落瞳颜 发表于 2011/3/12 10:16:19

若舌胎是黄的,下脘穴至建里穴有压痛,再加上小孩子有烦躁,那应该是调胃承气汤。

techiezp 发表于 2011/3/13 16:15:30

应该桂麻剂之一。

水中火 发表于 2011/3/13 20:53:44

这个孩子用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5 生白芍3 生姜3 甘草3 生麻黄3 大枣半枚 苦杏仁3枚(捣碎))病有来路有去路,太阳表虚之去路是太阳表实,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仲景条文为证的。仲景云: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若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其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解说:太阳中风服用桂枝汤,是其正治之法,本该微发其汗,但由于过汗伤津,故与白虎汤救逆。而服用过白虎汤后,仍然会出现病不除而继续传变的可能,仲景在了解疾病的传变和预后转归后,知外邪由病位太阳中风表虚传入阳明之里,又欲从病位太阳伤寒表实传出,故仲景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此条方法论,给我们明确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一种疾病的产生都是一个过程的复合,其疾病的传变中可以形成不同的症候,可以由阳(桂枝汤)转阴(白虎汤),由阴(白虎汤)转阳(桂枝二麻黄一汤)。
四逆汤在《汤液经法》中名小泻脾汤。理中汤名小补脾汤。附子理中丸即是小泻脾汤与小补脾汤两方的合方。是经方中治疗虚实夹杂症候的经典之作。这样的合方思想同样体现在治疗太阳表虚与太阳表实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上面。 桂枝麻黄各半汤用于治疗太阳中风不解,日久化热,外有风寒之侵导致营卫失和,使得身体里面脏腑摩擦产生的热量不得外泄,不得小汗出,故有面热身痒之证生,仲景先师用桂麻各半汤微发其汗,开表泻热。使火从皮肤之表外泄而病愈。

wcyerik 发表于 2011/3/14 17:18:21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3/14 18:19 编辑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只能说“茅塞顿开”了。不过,感叹自己对《伤寒论》的学习太粗浅了。
这个医案的道理很深。可以作为学习《伤寒论》的参考医案吧

小药虫 发表于 2011/3/15 05:41:49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详解,受益匪浅!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17个半月宝宝高热出疹经方治愈(桂枝麻黄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