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fang
发表于 2011/3/3 23:24:21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3 2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
我从网上找到了张锡纯对小柴胡汤证的解说,有了“后世”的使用计量了。他还说“见一证便是,不必诸证具备”。可是我对照看了一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这些症状都没有。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这些症状只有“小便不利”、“或咳"、"或渴“可以靠上边。我感觉这些应该不是主证吧?
xrfang
发表于 2011/3/3 23:41:44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玄。我前两个症状都有。但是我还是有一些“西医”的理解,就是前两个症状应该是和气候有关的。我自己的体会是今年1/2月份特别明显,不记得以前有那么明显,那当然就会联想到气候干燥的问题了。
从我个人的“内因”来看,绝对的主证是“黄浓痰”,至少有15年以上历史了,只不过痰(鼻涕)的量的多少,性质从来没有改变。
第二主证是便溏,大概也若干年了。不是一直大便不成形,但不成形或稀软的时候较多,而且偶有水泄。以前冷饮、可乐吃的厉害,最近3-4年已逐步减少。自我感觉体质有变寒(怕冷)的趋势。
最后一个主证是耳鸣,最近半年较多感觉到。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4 10:56:19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释具。仲景说的。
xrfang
发表于 2011/3/5 12:57:13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4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释具。仲景说的。
嗯。我想可以按照口苦口干来试试看。请问小柴胡汤有没有中成药的?
另外“但见一证便是”这个应该是必备证吧?否则他说“或咳”,那么咳嗽就必然是小柴胡汤证了?貌似不妥?
另外,少阳提纲说“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病。但小柴胡证中并未提及?是不是说凡属少阳的,都有这三个证之一,因此小柴胡证或其他少阳的汤证就不写这些了?(或者说伤寒论中少阳病就是小柴胡汤证?)
抱歉我还没有开始学伤寒论,有些问题问得可能比较肤浅。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5 16:04:50
回复 xrfang 的帖子
有中成药,但疗效不如汤剂。按仲景习惯,下利一般加白术。当时忘了说。
梁越人
发表于 2011/3/5 16:07:16
还有不是这么绝对判定的。一般要求证据越多,就越符合。不能说病人单单就口苦,就用小柴胡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