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能治病的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中药总是以研究其化学成分,完全用的是研究西药的方法,可我怀疑,中药能治病是否并不仅仅是它的某些化学成分其了作用,
而是(这个是重点)真正的地道中药,在大自然中长成,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华,
这些“精华”并非可见的,物质上的,目前的科学家根本无法研究其化学成分
但现代科学无法探测“触摸”的非物质的“存在”恰恰是中药区别于人工合成的西药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对中药进行西医似的化学分析“解剖”完全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未来的更发达的科学的。换句话说,目前科学标尺还无法完全测量有几千历史的中医中药的深度。
我说的有没道理?讨论下 中药能治病是的原因是用中药的气、味。是利用中药的偏性,以偏治偏!绝对不是化学成分,现代的研究之所以与传统中医渐行渐远,是方向搞错了,南辕北辙! 唉 中药西制 废医存药把形而上的学问硬生生的变成形而下的实物悲摧呀! 回复 天津何氏 的帖子
是啊~无奈~ 是當今科技能力尚不足以完整分析中藥的成分
以中醫藥理而言
藥分氣分藥與血分藥
氣分藥質輕在煮的過程易揮發而失效
血分藥質重不易揮發
氣分藥入經脈是為陽
血分藥入五臟是為陰 拿傷寒論最有名的"桂枝湯"來舉例
桂枝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
芍藥為手足太陰行經藥又入肝脾血分
生薑行陽分
大棗為脾經血分藥
以上
桂枝生薑為氣分藥
芍藥兼具氣分與血分
大棗為血分藥
再看看有關經絡
太陽病則足太陽膀胱經必不可少
呼吸系統的總管肺經也不可少
故桂枝為主藥
脾為人體最大免疫器官故脾要顧到
肝為心以外最大器官也是血液可調的最大來源
所以此方氣分血分兼顧
陰陽兼顧
不愧為經典之方
參天地化育與日月同壽 逸湘先生的举例,“伤寒论”中“桂枝汤”,讲解得真好,现在才知道,原来经常听说的“桂枝汤”,有这么多的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