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古山民 发表于 2010/12/25 00:27:50

麻黄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0/12/27 11:00:40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2/27 11:17 编辑

再用薏苡附子散把脾上的寒湿去掉。明末清初大医傅青主以著《女科》而闻名于世,青主在解释薏苡仁的药效时说:
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耗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要去掉脾胃上的寒湿,舍附子,再无别法也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观望,必有失救之悲;轻之而敢于用,孟浪狂妄,又有误杀之叹。
生麻黄9 桂枝6 薏苡10甘草3(炙) 杏仁6(一定捣碎) 熟附子5

wcyerik 发表于 2010/12/27 12:40:37

高,实在是高

慧光 发表于 2010/12/27 14:04:58

生麻黄9 桂枝6 薏苡10甘草3(炙) 杏仁6(一定捣碎) 熟附子5

这方确实妙用!学习!

walkpass 发表于 2010/12/27 16:27:33

呵呵,非伤寒论中方了。
青主的女科、男科还没有机会学呢。
再接再励了

十枣汤 发表于 2010/12/27 16:35:16

本帖最后由 十枣汤 于 2010/12/27 16:41 编辑

回复 walkpass 的帖子

麻杏薏甘汤,再加点命门火的药物啊。
麻杏薏甘汤本来用在"风湿"身疼痛,傍晚加重的病,痒即是小疼啊,皆是寒湿阻滞了腠理,卫气流行不畅啊。学习了!

飞笑 发表于 2010/12/27 17:08:53

入冬皮肤痒。入春则好,应该是真武汤症了!!

walkpass 发表于 2010/12/27 17:14:49

惭愧,惭愧。
没有学透,没有学到啊。

雪中看花人 发表于 2010/12/28 00:20:46

患者喜喝冷水,不喜热水,道理如何,还请楼主指教。:)

double_mj 发表于 2010/12/28 09:27:20

弘景曰: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升阳   
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降阴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交木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交金   
朱鸟者,表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济火
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济水
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小青龙(麻黄汤)虽说是宣发之方,但里面也有桂枝,所以也有升阳之力;先桂枝升阳再麻黄宣发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为什么是黄芪为主这个不太明白,黄芪一般是表虚症,阳在表,黄芪补表,表足就是阳足?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入冬皮肤瘙痒每日定时腹泻经方显效(薏苡附子散 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