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经方名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谷才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7 编辑经方名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谷才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黄煌 执行加亮操作(2010-10-13)
名医张谷才http://www.rgbst.cn/pic/20081203160547350.jpg 张谷才,号济民,江苏如皋人,生于1921年。8岁入小学学习4年,后因日军侵华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书。18岁师从当地世传名医刘朗甫。在3年的学徒中,熟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脉诀》、《药性》、《汤头歌》等书,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后在当地开业行医,并带徒授课。
1950年参加当时的如皋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组织成立联合诊所,任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联合诊所所长,后任县卫生工作协会秘书、主任等职,并参加卫生防疫工作,任县人大代表。
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从事针灸、诊断、药物等教学工作。1962年调至金匮教研室工作,后一直从事金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金匮要略选读讲义》等书;总结教学中的体会及临床经验编写的《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题解》、《金匮方解》等书,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编辑出版的《仲景内科学》、《肿瘤药物学》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金匮要略》的学习、教学做出了贡献。
1991年退休后回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老家,开设中医门诊部。重点治疗肝病、肿瘤、中风等内伤染病以及妇幼疾病。在门诊中自制中成药供门诊应用。由于中成药疗效好,治愈疾病多,因此门诊病人越看越多。现在来门诊看病的人,除本市者外还有泰兴、泰县、泰州、靖江、如东、海安、东台、南通、通州、海门、江阴、张家港等地者。
在门诊治病中,除应诊业务外,并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先编成《张谷才临征集》已在河北出版社出版。后编成《简明中医》、《中医内科全书》、《中医士牙科全书》、《中医方剂学》等书,现已出版。
他不仅是一名中医专家,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成就。他爱好广泛,特别是自退休后十多年来,他除治病救人外,还致力于收藏,收藏的品种范围很广,至今已成立博物馆,名为济民博物馆。馆中藏品以石刻雕像为主,石材选用上等汉白玉石,聘请能工巧匠精雕而成。人物雕像自远古的黄帝至现代的革命家,整个系列藏品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再现,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特别是长征历史图片展和解放战争四大战役图片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http://hhjf.ctzy.net/jfbbs/read.php?tid=11770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7 编辑
张谷才:九旬教授扎根乡村20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2010-3-24
http://www.39kf.com/uploadfile/image/2010-3/201032443927734.jpg
今年90岁的张谷才老人,曾任南京中医药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知名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9年,张谷才退休后放弃南京的优越生活,回到了老家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开设门诊,治病救人。20年来,他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出版医学专著9部,研制中成药71,并用门诊收入在当地建起了座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2009年12月中旬,张谷才老人被评“如皋市老有所为先进人”。
妙手回春惠及乡民
“癌症不等于死亡!”是张谷才对病人常说的一句话。他望、闻、问、切,根据肿瘤不同的部位与脏腑关系,辨别虚实、寒热、阴阳、表里,运用不同的抗肿瘤方药,辨证用药,不但能控制肿瘤的发展,而且能使肿瘤奇迹般地缩小,有的甚至消除。从而使被判了“死刑”的患者有的恢复了健康,有的实现了“带瘤生存”,大大延长了生命存活期。到目为止,经他治疗的癌症患者恢复健康的有70人,“带瘤生存”满15年的有17人,“带瘤生存”满10年的有36人,“带瘤生存”满5年的有百人。
张谷才妙手回春的神奇医术,加上低廉的医疗费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他承诺有钱没钱照样看病。多年来,他免收930多名孤寡老人、特困村民、重症病人及残疾人的诊疗费18万余元,为1500多名困难农民、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7万余元;贴补病人伙食费、住宿费、差旅费5万余元。张谷才救死扶伤,竭尽全力为贫困患者服务,常常是救人救命后再拯救其贫困家庭。到目前为止,他已相继安排17位特困农民患者的家属到制剂室工作;引导31位家庭困难的康复者种植中草药,增加家庭收入,从而使不少家庭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大医仁心治病救穷
家住江苏泰兴的农村妇女周月珍,2004年患乳腺癌,当地医院为她实施切除手术,花光家中积蓄后又欠下一屁股债。2007年夏,周月珍又患上骨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盆骨、大腿骨、脊椎骨。她每天疼痛难忍,日夜哭叫不停,再进院治疗时已拿不出分文半钞。周月珍丈夫借债无门、走投无路,后来听说张谷才教授医技高超且是热心肠的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陪同妻子前来求医。
“医生行行好,救救她吧!”周月珍丈夫一进门诊室便“嗵”地一声下跪在地:“我暂时没钱支付医药费,先欠着,这是我们两口子的身份证!”
“兄弟,快起来,没钱一样看病!”张谷才连忙扶起他安慰说:“你们先住下,看病食宿,免收一切费用!”
“咋、咋、咋有这样的好人哩!”周月珍的丈夫感动得语无伦次。经过张谷才精心治疗,周月珍一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第三个月已无疼痛感,第四个月行动自如,已能下地干活。面对救命恩人,周月珍与丈夫感激不已,执意要留下义务为张谷才做一年的杂活,被他婉言谢绝。
就要告别了。那天,周月珍与丈夫特意起了早,悄悄地将张家门诊楼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临别时,张谷才特意雇了一辆出租车送他们,还塞给周月珍1000元钱,让她回去增加营养,滋补身子。然后他又将一袋中草药种子递给周月珍的丈夫,鼓励道:“困难是暂时的,回去利用零星空地种草药,我高价收购!”
架桥建馆善人善举
张谷才所在的草张庄村是一个近3000人的大村,村里有4条主干道,但路面狭窄,坑坑洼洼,既影响了村民出行,又制约了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张谷才与村干部一拍即合,决定投资修路,造福村民。他率先出资购买160车碎砖后又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闻风而动,纷纷加入修路行列。经过几个月奋战,原来弯弯曲曲的乡间泥路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路宽了,车多了,可村头的两座狭窄小桥常出现堵车现象,村民们叫苦不迭。张谷才拿出多年积蓄的17.9万元稿酬送到村委会,言明要为修桥出点力。半年后,桥面加宽了,车辆畅通无阻,不少村民建议为桥取名“谷才桥”。张谷才连连摆手:“能为大伙儿做点事是我的荣幸,就叫‘致富桥’吧!”
“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疾病难治愈。”张谷才如是说。近年来,他用门诊收入在乡村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博物馆,以传承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设展室36个,展出实物2300余件、图片近3000幅,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7000余人次。
张谷才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包括对传染病的抵御,在很多方面与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保健有关。他根据古代八段锦,自创了老少皆宜、简明易学的“归翁健身操”。农闲时,他带领乡亲们一起锻炼。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健身操已被他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赠给本村及附近乡镇的千家万户。科学养生、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在当地蔚然成风,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8 编辑
一位名老中医的乡村情
来源: 江海晚报 2009-03-28
本报记者吴银华 本报通讯员鞠九江
3月,乍暖还寒,春雨下个不停。汽车奔驰在如皋的乡村公路上,记者不时停下问路,尽管数十里外的乡亲都知道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张谷才其人,记者一行还是迷了路。不得已,只好让张谷才的孙子来接。同来的还有张谷才的儿子,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他一开口就有些抱怨:“老爷子明年就90岁,退休近20年了还是不停为人看病,真拿他没有办法!要不是他在老家乡下,我根本就不会从南京赶回来,放心不下他呀。但是,话说回来,乡亲百姓都喜欢他。”
临近张谷才在常青镇高井草张庄村的“归园”,一股不同凡响的春风扑面而来,西洋风格的建筑,高高的塔顶,独一无二,让人一看便知主人的不俗。
来自泰州、如皋等地的患者在风雨中等候张谷才看病。张谷才正在为远道而来的患者诊断,仙风道骨,精神矍铄。
张谷才说,大千世界有两种人最快乐:一种是看着小孩洗澡的母亲,一种是看到病人康复出院的医生。他要尽毕生精力为患者治病袪痛。
一
1990年,70岁的张谷才光荣退休。“这下可好了,老头儿该回家享福了!”老伴喜形于色。“逗鸟、养鱼、种花草;下棋、打牌、放风筝;绘画、雕刻、练书法;品茶、旅游、赏戏剧。”儿子已为他安排好养老的日程。聘书、邀请函、合作意向书也像雪片一样飞进他家的信箱,有高等院校请他当客座教授的,有医院聘他当名誉院长的,有华人请他出国讲学的,有个体老板邀请他加盟开药厂的,还有商人愿出高价购买中药方的。但是,张谷才惦念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回老家走走,三五天即回!”一个闷热的午后,张谷才在餐桌上留下便条,登上了从南京到老家如皋的班车。
他的家乡地处革命老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系肝癌、肺癌、食道癌等重疾的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丧命于绝症和疑难杂症。张谷才心情沉重,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走村串户为13名重病患者义诊。
回到南京后的张谷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家乡重病患者的身影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几经考虑,他决定将自己退休后的余生奉献给生他养他的故乡,奉献给家乡父老。1990年10月,张谷才说服家人,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草张庄村。他说:“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的根在故乡。现在老家缺医少药,我要发挥余热,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答父老乡亲,让家乡的贫困病人解除病痛,安居乐业……”
刚回到家乡,张谷才就和乡亲一道挥锹铲土建成了一幢颇具特色的二层六间中医门诊楼。烈日当空,他在河边坟头采集青蒿、野菊花、车前草等草药,以作研制中成药的原料。他手提肩扛,从南通、扬州、南京等地购回《卫生保健知识》《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李时珍评传》《张仲景评传》等200多本书籍,建立了全乡第一个民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还不时赠送一些医学书籍。他认为,防病胜过治病,要不断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和科普知识。他还利用农闲间隙,开办中医药培训班,传播中医药文化……
二
张谷才妙手回春的神奇功夫,加之低廉甚至是免费的医疗费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他接触的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患者,看着他们的窘迫样子,他感觉很不是滋味,他恨不能全部免费为乡亲们看病。
泰兴农村妇女周月珍,2004年患乳腺癌,当地医院为其实施切除手术,家中花光积蓄后又欠下一屁股债。2007年夏,周月珍又患上骨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盆、大腿骨、脊椎骨。她每天疼痛难忍,日夜哭叫不停,再进院治疗时已拿不出分文半钞。周月珍丈夫借债无门、走投无路,听说张谷才教授医技高超又是热心肠的人,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陪同妻子前来求医。果然,张老让他们住下,看病食宿费用一切免收。精心治疗一个月后,周月珍疼痛明显减轻,第三个月已无疼痛感,第四个月行动自如,已能下地干活。面对救命恩人,周月珍与丈夫感激不已,执意要留下为张谷才做一年的杂活,被他婉言谢绝。
退休回乡近20年来,张谷才的左邻右舍,邻村近乡,免费找他看过病、抓过药的不计其数,张老共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病员遍及周边县市,远方也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求医。张教授总有求必应,笑脸相迎,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他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放不下病人。”他家中挂满了“再世华佗”的锦旗,他被大家誉为“活菩萨”。
为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更多的癌症患者,2008年,豁达坦荡的张老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向政府捐献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在给如皋市人民政府、常青镇人民政府洋洋万言的《献方书》上,老人这样写道:“谈癌色变”“癌症猛于虎”,目前苏北农村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我毕生从事中医学研究,治病救人是天职。风烛残年之际,我将用后半生心血研制成的《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共21首)献给人民政府,敬请政府部门转送相关医院临床应用,以造福老区人民,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存活期……
为进一步弘扬祖国的中医药瑰宝,并使之发扬光大,退休后的张谷才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论中医改革》《简明中医学》《中医内科全书》《中医七科全书》《中医方剂学》《济民医术》等9部医学专著,计250万字。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风阁评价他:“毕生从事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医学奥秘,精于医,敏于思,勤于书,扬名于海内外也。”
三
张谷才不仅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乡亲百姓治病祛痛,也让自己的雅趣喜好发挥得淋漓尽致。
年轻时的张谷才养过猎犬、老鹰,退休后张谷才养起了牛蛙、乌龟、芙蓉鸟、梅花鹿,还养了鳄鱼、孔雀、猴子等,还为这些禽兽建造了一个小型“动物园”。张谷才说,养花鸟虫鱼,一来陶冶情操,二来为治病服务。为饲养梅花鹿,他种了两亩地的麦草、蚕豆、玉米、山芋等做饲料,自己学会了锯鹿角,制成中药治病。鳄鱼有抗癌作用,他就将鳄鱼肉制成抗癌药。
如皋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上刻有一副流传了千余年的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张谷才退休后一直将这副对联写在本子上,同时也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张谷才40岁时每天跑7.5千米,直到80岁时他还每天早晨跑步1千米,现在也坚持每天慢跑。他根据古代“八段锦”原理,通过人体几个主要部位的运动,发明了简明易学、老少皆宜的“归翁健身操”。农闲时,他带领乡亲们一起锻炼。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健身操已被他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赠给本村及附近乡镇的千家万户。一个科学养生、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在当地蔚然成风。
四
1921年,张谷才诞生在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3年学徒期满后,他开设门诊,悬壶乡里,声名鹊起。
1955年秋,张谷才作为全县仅有的两名名中医之一,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因德才兼备,尤其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张谷才留校任教,从事针灸、诊断、药物等教学工作。1962年,张谷才调至金匮教研室,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起,他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张谷才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带学生上山采药时,他头戴草帽,足蹬草鞋,身背茶壶,手持铁锹,穿越于深山丛林中,不顾树枝藤条划破手臂脸皮,白天采药,晚上连夜赶制标本。在领学生认知的同时,他自己的中药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积累,这为他后来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编写《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要略选读讲义》、《金匮题解》、《金匮方解》等书,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编辑出版的《仲景内科学》、《肿瘤药物学》为金匮的学习、教学作出了贡献。
张谷才研制了数十种行之有效的中成药。他认为汤药味苦难服,有人服后出现呕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他经常先拟好治病处方,配好中药,然后将药碾成粉末用胶囊灌装贮存。临床实用时,有效则守,无效则改,从而达到用药有效、药到病愈之目的。
张谷才常言:“病人求于你,是对你的信任;委你而治,性命相依,千万不可马虎,当殚思极虑,尽能所为;贫寒之家,非病痛之极不求医;富贵之家,万不可负盛名乘危而劫财取物。”
1988年,张谷才教授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名中医学家吴以岭这样评价张谷才:“精研医术,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中有发扬。论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临床辨证施治,独辟蹊径。临证经验丰富,尤擅血证、痰饮,诊病视疾,常起疑难解沉疴,福泽一方。悉得仲景深意,每遇疑难怪症,妙手回春,治疗红斑狼疮、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更是颇有心得,游刃有余……”
2001年3月,张谷才80华诞时,南京中医药大学特为其庆贺。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名学生弟子欢聚一堂,为其祝寿。
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还在网上高度评价张谷才等老师,他们认为张谷才教授虽然一口如皋话,但是他不拘泥于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活泼,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明年是张谷才90岁华诞,还在忙着治病救人的张谷才希望他的生日那天,能和记者一道再聊一聊医道。我们一行说:“一定!”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8 编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OO5年3月第21卷第2期
张谷才教授临证特色
徐成贺 ,蒋明 ,赵红兵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张谷才,号济民,晚年号归翁,生于1920年2
月4日,江苏省如皋县高井乡草张庄人。全国著
名老中医,享誉海内外之金匮大家,全国高等中医
院校教材《金匮要略》第4、5版的主要编写者,南
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老一生勤奋,一生俭朴,淡
泊名利,穷究医籍,奖掖后学,为人治病,一心为病
人着想。自青年始,从内难、伤寒、金匮,至各家医
书,无不披览,力求荟萃百家精华,为我所用。张
老治学严谨,写出的东西必反复推敲,讲求有理、
有据、有用,非成熟则不轻易示人。张老做学问,
讲究坐得住、勤学习、多思考、多积累、多动笔。虽
至耄耋之年,也手不择卷,一有心得,便记于纸头,
l临证成败,多整理成帖。张老治病,首重医德,常
言:“病人求于你,是对你的信任;委你而治,性命
相托,万不可马虎,当覃精思虑,尽能所为;贫寒之
家,非病痛之极不求医生;富贵之家,万不可负盛
名乘危而劫财取物”(本文原文引自《张谷才临证
集》,2004年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72岁时,回
归故里,历经10年,建成归园,内设门诊部、候诊
室、住院部、肝病研究所、中风研究所、肿瘤研究
所,每日求诊者门庭若市。
今就跟师学习,结合其新出版的《张谷才临证
集》,对其l临证特色论述于下。
1 擅用毒药。用时谨慎
张老治病,敢用毒药,象川乌、草乌、马钱子、
商陆、大戟、甘遂、芫花、蜂房、守宫等,经常见于处
方之中。他常言:“常用的套方套药不是不能治
病,但若是大病顽证,在非得用重药之时,绝不能
不求无功,但怕有过,畏首缩脚而贻误病人,当放
胆用之,以取得疗效。”如治寒痹之坐骨神经痛,方
中即用川乌8 g,草乌8 g,熟附子18 g;治湿浊蒙
蔽之三又神经痛,则用三生饮合半夏天麻白术汤,
方中制川乌、制南星、白附子等合用;治肠梗阻肠
内有积饮时,则用甘遂承气汤,用大承气汤冲服甘
遂末;治痹证疼痛剧烈之证,则加用虫类药如全
蝎、蜈蚣、山蚂蚁、乌稍蛇、地鳖虫等。治肺癌则用
守宫、露蜂房等;治肝癌则用水蛭、莪术;治水气则
用商陆等。
对有毒之药,张老又强调:“在用重药之时,必
须掌握胆大心细,制要得法,服要得宜,中病即
止。”如他用川乌、草乌,每强调要先煎30 min,服
时强调不要1次服完,要间隔2 h,若一服出现不
适,即停药止服;用马钱子,必须用香油炸,用马钱
子散,可合用肉桂或桂枝,若有不适,服肉桂煎汤
或甘草煎汤解毒;用甘遂,一定要用散剂冲服,多
在晨起服,且1天只能服1次,不效也要次日再
服。
2 认证准确。守方而用
张老治病,问病审证,精细入微,前因后果,分
析确的,他强调每病必写病历,指出:“记病历的好
处是,在记录中可完备诊查之不足,能帮助医生的
分析判断。”张老对初诊的病人尤为重视,他常言:
“第一诊最为重要,必须花工夫、花精力,尽其所
学,立第一证,处第一方,用第一药,万不可马虎,
了草从事,试探病情。”故张老治病的有效率很高。
张老的再一个特点是守方而用。张老言:“只
要认证准确,不要轻易换方,使自己茫无定见。”如
治一坐骨神经痛患者,病人腿痛剧烈,不能行走,
已达2月有余,大腿肌肉萎缩非常明显,可知其剧
痛行走受限之重。张老因其素体阳虚,非仅从祛
风除湿,通络逐痹着眼,而是超其常法,用阳和汤
加减治疗,初服方为:生麻黄10 g,鹿角胶10 g,熟
附子10 g,炮姜炭5 g,北细辛6 g,生黄芪20 g,凤
凰衣10 g,川牛膝10 g,宣木瓜10 g,全当归10 g,
白芥子10 g,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桃仁泥10
g,嘱服10剂。复诊时,痛己减轻,能下地活动,张
老则守方加量,处方为:生麻黄12 g,鹿角片15 g,
熟附子10 g,炮姜炭6 g,北细辛10 g,生黄芪30 g,
凤凰衣15 g,川牛膝15 g,宣木瓜15 g,全当归15
g,白芥子15 g,制乳香15 g,制没药15 g,桃仁泥
20 g,嘱服10剂。再次复诊,疼痛已基本控制,活
动行走亦渐自如。为达全愈之目的,张老仍守方
加大剂量再进,方为:生麻黄15 g,鹿角片20 g,熟
附子20 g,炮姜炭10 g,北细辛12 g,生黄芪40 g,
全当归20 g,桃仁泥10 g,制乳香20 g,制没药20
g,白芥子30 g,凤凰衣30 g,川牛膝20 g,宣木瓜
20 g,再进10剂。后随访至2年未见复发。由此
案也可见张老认证守方,治心不移之一斑。
3 活用经方,机圆法活
张老不愧为治经方大家,治病用药,每出经方
之意,立方之合理,变化之灵活,真可谓匠心独具,
非熟识经义、娴熟经方之用,难达此高度。如对肝
胆系病证中传染性肝炎的治疗,以茵陈蒿汤为主
方,肝经湿热影响肠胃者,合小柴胡汤而用的茵陈
柴胡汤;因阳明实热合大柴胡汤而用的茵陈大柴
胡汤;肝经湿热湿邪偏胜而用的茵陈五苓散,茵陈
蒿汤合五苓散而用的茵陈五苓汤;肝经湿浊偏胜
合达原饮(主要用草果、常山、槟榔)而用的茵陈达
原饮;因胃肠湿邪偏胜腹泻合胃苓汤而用的茵陈
胃苓汤;因阳明结实合承气汤而用的茵陈承气汤;
因挟瘀血合桃核承气汤而用的茵陈桃核承气汤;
因肝脾肿大症积痞块合鳖甲煎丸而用的茵陈鳖甲
汤;因热人营血神昏合犀角地黄汤而用的茵陈地
黄汤等,皆加减得宜,让人折服。
张老有一个原则,即有效对证即用,所以也有
很多是与平时常用方剂相合而用者,如治高热神
昏脉脱的生脉白虎汤,即由生脉散合白虎汤加减
而成;治胃溃疡出血危证的生脉柏叶汤,即由生脉
散合柏叶汤再加红参、三七而成。有的则是根据
经意而用,如升麻鳖甲汤,本是治阴阳毒的主方,
张老根据经文“面赤斑斑如锦文”,加土茯苓、露蜂
房、土牛膝等治疗红斑性狼疮,则取得了很好效
果;同是本方,张老根据经文中治“咽喉痛”,加玄
参、山豆根、海浮石等以治疗慢性咽喉炎,也比一
般的方剂有效。张老的活用,真是不胜枚举。
4 用方广泛,多有心得
张老读的医书多,用方广泛,开出的方子必有
方名,而又常使学生及一般习医者不知所出。而
张老用之,不但得心应手,又能指其不足,当如何
改进。如:竹沥达痰丸(《沈氏尊生》),认为是治疗
精神病的常用方,尤其对正气不足,痰蒙心窍之精
神失常者服之有特效,丸剂每服6~10 g,日服2~
4次,宜坚持久服,方能控制复发。若属热性病
者,可将方中人参、白术、甘草去之,加清热解毒或
泻火清热药物,亦可获得满意疗效。指迷茯苓丸
(《全生指迷方》),虽云治痰湿阻滞引起的肢体麻
木疼痛,但从临床来看效果不著,应将本方改为汤
剂,仿其意而不泥其药,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白
芥子、制南星,则效果较好。玉壶丸(《和剂局
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破伤风、面神经麻痹、
癫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病证,若将本方改为
汤剂,方中南星可用6~10 g,半夏6~10 g,重剂
用15 g;天麻用10 g,重剂用l5~20 g;明矾2~6
g,重剂可用8 g,用粉剂冲服可用1~2 g。由于本
方药味辛温,舌淡苔白厚腻者方可应用;若舌红
绛,脉细数,当禁用本方;若治口眼歪斜、三叉神经
痛、破伤风,可加僵蚕、全蝎以熄风解痉止痛;若舌
强、语难或神志模糊,可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以开
窍化痰,如此等等,多有心得。
5 难治危重,多立妙论
张老治病,出奇制胜,尤其对一些难治之病,
或病证的难治时段,有独到见解,常获奇效。如对
中风昏迷之险证,张老主张,治疗当先回阳救脱,
度过虚脱关,然后化痰开窍,再度昏迷不醒关。救
脱常用生脉救逆汤,即用老别直山参15~20 g,另
煎和服,熟附片10 g,大麦冬15 g,五味子15 g。汗
多气散不敛者加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山萸肉
20 g;气虚重者加生黄芪30 g,炙甘草10 g。开窍
醒脑则用涤痰汤加减,竹沥半夏10 g,制胆星10
g,石菖蒲10 g,广郁金12 g,茯苓神10 g,广陈皮
10 g,紫丹参10 g。若面红目赤,鼾睡,ISl干舌燥,
便干不行,属痰热闭塞脑神者,则多用礞石滚痰丸
加天竺黄、鲜竹沥汁、制胆星。多配用至宝丹或安
宫牛黄丸。
对一些温病(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提出虽根
据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进行辨证施治,但要注意
传变迅速的特点,往往会开始即出现气血两燔,营
血两燔,气营血三燔的情况,如流行性出血热、重
症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之出血症,常见两燔、三燔
之逆证。因此在治疗中,必须打破在气治气,在营
治营的界限,早期即用表里双解,卫气同治,使邪
外出肌肤,下出二便,是防止热邪传营入血的重要
措施,故凉膈散是治疗急性热病早期的良方,切不
可因有硝黄而不敢用,贻误病机。张老每一卓论,
确为中的。
6 病证结合,不树门户
张老主张,辨证当与辨病相结合,有些病种,
应当在确定是什么病的情况下进行辨证,这包括
西医所指的病,中医不能排斥西医,树立门户之
见 应将西医的化验、检查、诊断作为治疗的参考,
应当分清西医的病种,只有如此,才能作出正确地
诊断,恰当地治疗。如治幽门梗阻案,他医辨病不
清,多方杂投罔效,张老在西医确诊为幽门梗阻
后,用陷胸承气汤(小陷胸汤合调胃承气汤)化裁,
迅速治愈,于案后言:“因此,在科学发达的今天,
学中医者必须学西医,在中西医结合辨证识病的
基础上走辨证施治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他更强调:“西医的诊断在辨证中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但不能因此丢掉中医的辨证而完全
根据西医的诊断来处方用药”。如其治肠梗阻手
术无效案,外科手术治疗2 d后病人继续呕吐大
量绿水,腹痛腹满,不转矢气,烦躁不安,再行第2
次手术,术后症状依然,说明手术失败,不能再行
手术,在此情况下张老辨证为肠内积饮瘀滞内结,
肠失传导,用大陷胸汤加减,甘遂10 g(研末冲),
大黄20 g,风化硝15 g,枳实15 g,厚朴15 g,代赭
石30 g等,一剂而大便2次,泻下大量绿水血液而
病告全愈。张老主张向民间学习,用一些土单验
方,其虚怀若谷,容纳百川的心胸,显示了大家的
风范。
7 不断探索。多有创见
张老治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特别是对一
些顽固性病种,尤为用心良苦,在治疗中多有心
得,开创了中医的一些治疗新法。如治红斑性狼
疮,对急性红斑性狼疮、亚急性红斑性狼疮、盘状
形红斑性狼疮、肾型红斑性狼疮等,认为本病主要
为热毒侵血,治疗应治在气分与血分,主要应以清
热解毒,凉血活血,养阴消肿为法,主要用所创之
消斑汤、四衣汤和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在气分
热盛时,要多用石膏、知母,石膏用量可达60余
克,知母20余克,凉血活血多用生地、丹皮、赤芍、
紫草、忍冬藤,清热解毒多用板蓝根、银花、虎杖、
升麻、土茯苓;散结养阴多用鳖甲、麦冬。每方必
用解毒活血,消肿祛风之四衣,即露蜂房,净蝉衣,
干蛇蜕,凤凰衣。张老言:“西药激素治疗红斑性
狼疮有特殊疗效,但难以脱离,而在临床中可多采
用中药含有类激素样作用的药物,如蜂房、蝉衣、
蛇蜕、凤凰衣、土茯苓、甘草、生地、黄芪等治疗,因
此退热消斑快而无反复。”确为真知灼见。
张老擅用虫类药,认为虫类药善于搜剔,有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搜风消肿等作用,创
制了五虫汤,有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乌稍蛇
等。常以此加减或于他方中加入以治痹痛顽证,
如加制川乌、川牛膝、制乳没名五虫追风汤,以治
风湿痹痛;加炮山甲、皂刺,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变形;加细辛、白术,以治三叉神经痛;加水
蛭、山蚂蚁、鳖甲、莪术,以治慢性肝炎、肝硬化;加
黄芪、桂枝、丹参,以治冠心病心血瘀阻,皆有良
效。还创制了四海汤,即淡海藻、淡海带、淡昆布、
海浮石、夏枯草、白芥子等,用治甲状腺肿、甲状腺
瘤;四金汤,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广郁金等,
用治泌尿系结石、胆结石等,皆为良方。其治胆结
石绞痛,强调必须用玄明粉与大黄攻下,治高血压
无论大便干结与否,只要不腹泻,均应用大黄,一
则活血化瘀,使血气下行,再则保持大便通畅,防
止便秘努争用力而致中风等,皆为研究的心得经
验。
收稿日期:2004—10—26;修稿日期:2005一Ol一20
作者简介:徐成贺(1960一),男,山东冠县人,第一军医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9 编辑
张老专著下载
仲景内科学(张谷才).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026164.html
本书的写成,废除了《金匮要略》、《伤寒论》的名称,合编为《仲景内科学》,在保持《金匮要略》原书的基础上,充实了《伤寒论》的证治方药,尤其在应用部分,根据原方的主治,结合临床实用,参考现代报道,重点地介绍了方剂的主治范围,适应症状,加减方法,目的在于实用。其内容比较丰富,是学习和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及妇科疾病的重要参考书,为整理提高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录
http://product.dangdang.com/images/layer_down.gif
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二、伤寒、温病类病证
伤寒
风温
春温
喝病
湿温
三、时病类
痉病
湿病
疟病
黄疸
霍乱
痢疾
百合病
阴阳毒
狐惑
四、肺系病证
肺痿
肺痈
咳嗽
上气
支饮
结胸
咽痛
虚劳
悬饮
五、心系病证
惊悸
癫狂
胸痹
心痛
心烦
失眠
六、肝胆系病证
中风
眩晕
奔豚气
鼓胀
阴狐疝
蛔虫
胁痛
七、脾胃系病证
腹满
寒疝
腹痛
宿食
便秘
泄泻
心下痞
胃脘痛
呕吐
呃逆
噎膈、反胃
痰饮
八、肾膀胱系病证
腰痛
小便不利
失精
水气
黄汗
消渴
溢饮
九、血证类病证
吐血、衄血
便血
蓄血
瘀血
十、经络病证
头痛
历节
血痹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
脚气
附篇
一、外科病证
痈肿、肠痈
金疮、浸淫疮
二、妇人妊娠病证
妊娠下血
妊娠恶阻
妊娠腹痛
妊娠小便难
妊娠养胎
三、妇人产后病证
产后腹痛
产后郁冒中风
产后虚烦下利
四、妇人杂病
月经不调
热人血室
妇人崩漏
杂病
前阴病
仲景方剂学.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681528.html?from=like
本书编写的重点:一、突出【类方证治】与古人对本方应用方药的变化,主治的病证。二、突出【临床报道】与现代人对本方的实用报道。三、突出【应用】,说明诸家对本方的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其内容比较丰富,是学习和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及妇科疾病的重要参考书,为整理提高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录
http://product.dangdang.com/images/layer_up.gif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二章 涌吐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双解剂
第六章 泻水剂
第七章 清热剂
第八章 祛风剂
第九章 除湿剂
第十章 利湿剂
第十一章 温里剂
第十二章 回阳剂
第十三章 润燥剂
第十四章 理气剂
第十五章 理血剂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4:59 编辑
参观南京中医药大学张谷才教授 之家 2008-05-23 16:20
昨天跟我的同事们一起参观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张谷才教授家,进入他家院子的那一刻,就觉得张老真的不简单,张老已经86岁了,可是依然十分热爱生活,在庭院的一角种植了好多花草,每天都由他亲自打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我们去的时候他出去散步了,还是他的孙子把他找回来的呢。挂在屋子里的两个大风筝俨然已经历经了沧桑,在底楼张老自己的动物园养着长颈鹿、孔雀、鳄鱼、猴子等动物,都是他托他的学生从各地买来的,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物园。接着我们从一个小门进入到他的博物馆,真是大大的给我们开了眼界,张老兴致很高的当上了我们的“导游”,给我们讲起来每个小房间里的一切,从一大到十七大,张老收集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部资料及参会的主要人员的照片,收集的全面让人惊叹,接着是各次起义的照片人物及经过的全套资料,包括秋收起义等,还有各次战役的全部资料,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真的让我们不得不称赞他的神奇,根我们一起参观的水科长已经五十几岁,他的阅历已经相当丰富,可是连他都说有许多图片是他都没有见过的,参观过程中一次次的称赞张老的努力宇不易。接下来张老带我们参观了许多知名领导人的雕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而且在每个名人旁边都有其简要的简历,张老说这些简历的收集让他花费不邵心思,再穿过一条小巷,来到了经典著作的家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等,经典著作里的主要人物全部是白兰玉的雕像,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还特别另立了一个小空间。在过道中还有沙家兵的小雕像,栩栩如生。不志不觉天色已经黑了,看张老根我们爬上一个个楼梯,穿过一条条小巷真的很感动,最后张老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些红木雕刻,他说这些动物的都是他先一幅幅画出来,然后送到雕刻厂照画雕刻的,哪些鸡啊、马啊、等等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天色已晚,张老也累了,我们不忍再打扰张老,就暂时结束了我们的参观,尽管我们意犹未尽,临走时张老一再叮嘱让我们下次一定要去玩,我们依依不舍的跟张老道声再见,离开了张老的家.......留下了无数的回忆......
真的希望有机会再次光临张老的博物馆!
一个博客上转帖的
http://wangjingnokian.blog.sohu.com/88237447.html
实用金匮教学参考资料(正、续两册合拍)——江苏名医张谷才教授力作
http://pm.kongfz.com/4287086/
http://auctionimg.kongfz.com/20100522/1130426/1130426qveKBX_b.jpg
珍稀的资料,估计只有当年的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很难买到了。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0 编辑
九旬名老中医建起毛主席语录园
作者:鞠九江 文章发于:网络文摘 点击数: 1997 更新时间:2010-10-12
热 荐【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园前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如皋常青镇草张庄村的毛主席语录园,随处可见、直径超过80厘米的鹅卵石上刻着经典的毛主席语录。截至昨天,毛主席语录园开园3个月,已接待中外游客1.9万人次。人们难以想像,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竟是一位九旬老人的杰作。
这位老人叫张谷才,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这位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老人,早在工作期间,就系统研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记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1990年,张谷才退休后回乡开设中医门诊,治病救人。退休20年来,他免收937名孤寡老人、特困村民、重症病人及残疾人的门诊费、医疗费18.7万元,为1531名贫困农民、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7.1万元。他说:“毛主席说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谷才在与乡亲们的交往中,发现有些人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渐渐淡化,他暗下决心要为乡亲们补补课。2000年老人80华诞时作出一个重大决策:我要发挥余热,在乡村建一座毛主席语录园。他的设想得到乡村党支部的支持,随后,他在古园林建筑专家指导下,一个整体设计、分步施工、逐步到位,集语录、艺术、生态于一体的毛主席语录园蓝图一挥而就。至2010年6月,历时10年、耗资250万元、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毛泽东语录园终于建成。一位名老中医的乡村情
3月,乍暖还寒,春雨下个不停。汽车奔驰在如皋的乡村公路上,记者不时停下问路,尽管数十里外的乡亲都知道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张谷才其人,记者一行还是迷了路。不得已,只好让张谷才的孙子来接。同来的还有张谷才的儿子,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他一开口就有些抱怨:“老爷子明年就90岁,退休近20年了还是不停为人看病,真拿他没有办法!要不是他在老家乡下,我根本就不会从南京赶回来,放心不下他呀。但是,话说回来,乡亲百姓都喜欢他。”
临近张谷才在常青镇高井草张庄村的“归园”,一股不同凡响的春风扑面而来,西洋风格的建筑,高高的塔顶,独一无二,让人一看便知主人的不俗。
来自泰州、如皋等地的患者在风雨中等候张谷才看病。张谷才正在为远道而来的患者诊断,仙风道骨,精神矍铄。
张谷才说,大千世界有两种人最快乐:一种是看着小孩洗澡的母亲,一种是看到病人康复出院的医生。他要尽毕生精力为患者治病祛痛。
一
1990年,70岁的张谷才光荣退休。“这下可好了,老头儿该回家享福了!”老伴喜形于色。“逗鸟、养鱼、种花草;下棋、打牌、放风筝;绘画、雕刻、练书法;品茶、旅游、赏戏剧。”儿子已为他安排好养老的日程。聘书、邀请函、合作意向书也像雪片一样飞进他家的信箱,有高等院校请他当客座教授的,有医院聘他当名誉院长的,有华人请他出国讲学的,有个体老板邀请他加盟开药厂的,还有商人愿出高价购买中药方的。但是,张谷才惦念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回老家走走,三五天即回!”一个闷热的午后,张谷才在餐桌上留下便条,登上了从南京到老家如皋的班车。
他的家乡地处革命老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系肝癌、肺癌、食道癌等重疾的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丧命于绝症和疑难杂症。张谷才心情沉重,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走村串户为13名重病患者义诊。
回到南京后的张谷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家乡重病患者的身影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几经考虑,他决定将自己退休后的余生奉献给生他养他的故乡,奉献给家乡父老。1990年10月,张谷才说服家人,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高井草张庄村。他说:“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的根在故乡。现在老家缺医少药,我要发挥余热,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答父老乡亲,让家乡的贫困病人解除病痛,安居乐业……”
刚回到家乡,张谷才就和乡亲一道挥锹铲土建成了一幢颇具特色的二层六间中医门诊楼。烈日当空,他在河边坟头采集青蒿、野菊花、车前草等草药,以作研制中成药的原料。他手提肩扛,从南通、扬州、南京等地购回《卫生保健知识》《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李时珍评传》《张仲景评传》等200多本书籍,建立了全乡第一个民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还不时赠送一些医学书籍。他认为,防病胜过治病,要不断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和科普知识。他还利用农闲间隙,开办中医药培训班,传播中医药文化……
二
张谷才妙手回春的神奇功夫,加之低廉甚至是免费的医疗费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他接触的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患者,看着他们的窘迫样子,他感觉很不是滋味,他恨不能全部免费为乡亲们看病。
泰兴农村妇女周月珍,2004年患乳腺癌,当地医院为其实施切除手术,家中花光积蓄后又欠下一屁股债。2007年夏,周月珍又患上骨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骨盆、大腿骨、脊椎骨。她每天疼痛难忍,日夜哭叫不停,再进院治疗时已拿不出分文半钞。周月珍丈夫借债无门、走投无路,听说张谷才教授医技高超又是热心肠的人,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陪同妻子前来求医。果然,张老让他们住下,看病食宿费用一切免收。精心治疗一个月后,周月珍疼痛明显减轻,第三个月已无疼痛感,第四个月行动自如,已能下地干活。面对救命恩人,周月珍与丈夫感激不已,执意要留下为张谷才做一年的杂活,被他婉言谢绝。
退休回乡近20年来,张谷才的左邻右舍,邻村近乡,免费找他看过病、抓过药的不计其数,张老共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病员遍及周边县市,远方也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求医。张教授总有求必应,笑脸相迎,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他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放不下病人。”他家中挂满了“再世华佗”的锦旗,他被大家誉为“活菩萨”。
为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更多的癌症患者,2008年,豁达坦荡的张老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向政府捐献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在给如皋市人民政府、常青镇人民政府洋洋万言的《献方书》上,老人这样写道:“谈癌色变”“癌症猛于虎”,目前苏北农村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我毕生从事中医学研究,治病救人是天职。风烛残年之际,我将用后半生心血研制成的《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共21首)献给人民政府,敬请政府部门转送相关医院临床应用,以造福老区人民,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存活期……
为进一步弘扬祖国的中医药瑰宝,并使之发扬光大,退休后的张谷才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论中医改革》《简明中医学》《中医内科全书》《中医七科全书》《中医方剂学》《济民医术》等9部医学专著,计250万字。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风阁评价他:“毕生从事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医学奥秘,精于医,敏于思,勤于书,扬名于海内外也。”
三
张谷才不仅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乡亲百姓治病祛痛,也让自己的雅趣喜好发挥得淋漓尽致。
年轻时的张谷才养过猎犬、老鹰,退休后张谷才养起了牛蛙、乌龟、芙蓉鸟、梅花鹿,还养了鳄鱼、孔雀、猴子等,还为这些禽兽建造了一个小型“动物园”。张谷才说,养花鸟虫鱼,一来陶冶情操,二来为治病服务。为饲养梅花鹿,他种了两亩地的麦草、蚕豆、玉米、山芋等做饲料,自己学会了锯鹿角,制成中药治病。鳄鱼有抗癌作用,他就将鳄鱼肉制成抗癌药。
如皋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上刻有一副流传了千余年的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张谷才退休后一直将这副对联写在本子上,同时也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张谷才40岁时每天跑7.5千米,直到80岁时他还每天早晨跑步1千米,现在也坚持每天慢跑。他根据古代“八段锦”原理,通过人体几个主要部位的运动,发明了简明易学、老少皆宜的“归翁健身操”。农闲时,他带领乡亲们一起锻炼。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健身操已被他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赠给本村及附近乡镇的千家万户。一个科学养生、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在当地蔚然成风。
四
1921年,张谷才诞生在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3年学徒期满后,他开设门诊,悬壶乡里,声名鹊起。
1955年秋,张谷才作为全县仅有的两名名中医之一,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因德才兼备,尤其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张谷才留校任教,从事针灸、诊断、药物等教学工作。1962年,张谷才调至金匮教研室,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起,他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张谷才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带学生上山采药时,他头戴草帽,足蹬草鞋,身背茶壶,手持铁锹,穿越于深山丛林中,不顾树枝藤条划破手臂脸皮,白天采药,晚上连夜赶制标本。在领学生认知的同时,他自己的中药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积累,这为他后来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编写《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要略选读讲义》、《金匮题解》、《金匮方解》等书,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编辑出版的《仲景内科学》、《肿瘤药物学》为金匮的学习、教学作出了贡献。
张谷才研制了数十种行之有效的中成药。他认为汤药味苦难服,有人服后出现呕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他经常先拟好治病处方,配好中药,然后将药碾成粉末用胶囊灌装贮存。临床实用时,有效则守,无效则改,从而达到用药有效、药到病愈之目的。
张谷才常言:“病人求于你,是对你的信任;委你而治,性命相依,千万不可马虎,当殚思极虑,尽能所为;贫寒之家,非病痛之极不求医;富贵之家,万不可负盛名乘危而劫财取物。”
1988年,张谷才教授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名中医学家吴以岭这样评价张谷才:“精研医术,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中有发扬。论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临床辨证施治,独辟蹊径。临证经验丰富,尤擅血证、痰饮,诊病视疾,常起疑难解沉疴,福泽一方。悉得仲景深意,每遇疑难怪症,妙手回春,治疗红斑狼疮、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更是颇有心得,游刃有余……”
2001年3月,张谷才80华诞时,南京中医药大学特为其庆贺。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名学生弟子欢聚一堂,为其祝寿。
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还在网上高度评价张谷才等老师,他们认为张谷才教授虽然一口如皋话,但是他不拘泥于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活泼,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明年是张谷才90岁华诞,还在忙着治病救人的张谷才希望他的生日那天,能和记者一道再聊一聊医道。我们一行说:“一定!” 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退休后的张谷才却在古稀之年放弃大都市的优裕生活,回到偏僻乡村治病救人。 文/ 鞠九江 张谷才,字济民,88岁,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1990年退休后,他回到老家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开设中医门诊,边为民治病边从事中医药研究,硕果累累。2008年12月上旬,在张谷才老人退休后为民治病突破6万例及第9部医学专著《肿瘤防治》问世之际,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面前的张谷才老人,身板硬朗,白眉慈祥,双目有神,满面红光。虽然已年近九旬,却思维敏捷,说话有条有理,给人以超凡越圣、仙风道骨之感。 一代名医 张谷才1921年出生于江苏如皋西部高沙土地区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放过牛,挑过草,养过猪。每当看到面黄肌瘦的村民生病无钱医治时,从医为民、治病救人的念头便在心中萌发。18岁时,他师从当地名中医刘朗甫,刻苦精读《内经》、《脉决》、《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学徒期满后,他开设门诊,悬壶乡里,逐渐声名鹊起。 1955年秋,张谷才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大学毕业后,德才兼备的张谷才被留校任教,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1962年,张谷才调至金匮教研室,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1978年起,他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士委员会委员,为国家培养了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 张谷才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带学生上山采药时,他头戴草帽,足蹬草鞋,身背茶壶,手持铁锹,穿越于深山丛林中,蚊虫叮咬,藤枝划伤,他全然不顾。白天采药,晚上连夜赶制标本。在带领学生认知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中药知识面得到了丰富和积累,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金匮要略”学科最早的学术带头人,张谷才先后撰写了《金匮考证》、《金匮用大黄》、《金匮方服法效果》等50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中医药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全国、江苏省优秀论文奖。他组织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金匮教学参考资料》,并自编出版了《金匮方解》、《金匮图解》等17部专著,近300万字。上世纪80年代,张谷才教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在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他还连续18年带学生到省内各大医院会诊,并在南京市名老中医门诊部坐诊5年。1988年,张谷才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回乡开诊 1990年,张谷才光荣退休。“逗鸟、养鱼、种花草;下棋、打牌、放风筝;绘画、雕刻、练书法;品茶、旅游、赏戏剧。”儿子已为他安排好养老的健身项目。与此同时,聘书、邀请函、合作意向书像雪片一样飞进他家的信箱,有高等院校请他当客座教授的,有医院聘他当名誉院长的,有海外华人请他出国讲学的,有个体老板邀他加盟开药厂的,还有愿出高价购买中药方的。那阵子,张谷才虽心烦意乱,却不时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我回老家走走,三五天即回!”一个闷热的午后,张谷才在餐桌上留下便条,登上了去如皋的班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白发白眉白胡须、脚蹬圆口布鞋、身着中山装的张谷才出现在村头时,七八个青年人好奇地打量着他。“大爷,你是?”一个小伙子走上前关切询问。“孩子,这儿是我的家,我到家了!”“张教授,你回家开门诊,村里安排房子!”村书记闻讯赶来,当场表态。一阵寒暄后,张谷才被请进附近的农家大院。从乡亲们的谈话中,张谷才得知,国家虽然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多年,但家乡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而且此处系肝癌、肺癌、食道癌等病的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当地及周边乡镇每年有数百人丧命于绝症和疑难杂症。张谷才心情沉重,紧锁眉头,他一字一句记下了乡亲们的肺腑之言。在随后的几天里,他走村串户,为13名重病患者进行了义诊。 “张教授,你能救不少人的命呀,乡亲们盼你回来哩!”乡亲们的期盼与乞求,一次次打动了张谷才:“我会回来的!” 回到南京后的张谷才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家乡重病患者阵阵呻吟的痛苦表情、强烈渴望延长生命的辛酸言辞不时浮现在他的面前。“孩子爸,看来南京留不住你了,我们就回老家居住吧!”老伴看出了他的心思。 “知我者,老伴也!”张谷才甚是感激。1990年10月,他携老伴回到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在家乡,乡亲们目睹了张谷才老人创业之初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初春,乡村田野尚未解冻,他便和民工们一起挥锹铲土,搬运砖块,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建成一幢颇具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二层六间中医门诊楼。盛夏,烈日当空,他头戴草帽,手提竹篮,在河边地头采集青蒿、野菊花、车前草等,以作研制中成药之原料。深秋,他手提肩扛,从南通、扬州、南京等地购回《卫生保健知识》、《本草纲目》、《中药大典》、《李时珍评传》、《张仲景评传》等200多本书籍,建起了全镇第一个民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他说,防病胜过治病,要不断提高村民的卫生保健和科普知识。隆冬,他利用农闲间隙,开办中医药培训班,传播中医药文化;农家大院内,三尺课桌、一块黑板便成了他施展才华、传道授业的新天地。 屡创奇迹 张谷才常言:“病人求于你,是对你的信任;委你而治,性命相依,千万不可马虎,当殚思极虑,尽所能为。贫寒之家,非病痛之极不求医;富贵之家,万不可负盛名乘危而劫财取物。”退休后,他边实践边研究,对30多种疑难杂症有了新的疗法,有的起到了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效果。自退休后的18年间,张谷才共治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病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患者遍及如皋、如东、泰州、南通、扬州、苏州等周边20多个县市,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也有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张谷才总是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他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放不下病人。” “癌症不等于死亡!”这对张谷才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他望、闻、问、切,根据肿瘤不同的部位与脏腑关系,辨别症状、虚实、寒热、阴阳表里,运用不同的抗肿瘤方药,辩证用药,不但能控制肿瘤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肿瘤奇迹般地缩小,有的甚至消除,使被判了“死刑”的患者有的恢复健康,有的实现了“带瘤生存”,大大延长了生命存活期。到目前为止,经他治疗的癌症患者恢复健康的有70多人,“带瘤生存”满15年的有17人,“带瘤生存”满10年的有36人,“带瘤生存”满5年的有数百人。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神奇效果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公认。2008年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治疗更多的癌症患者,胸怀豁达坦荡的张谷才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向当地人民政府捐献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在给如皋市人民政府、常青镇人民政府洋洋万言的《献方书》上,老人这样写道:“‘谈癌色变’、‘癌症猛于虎’,目前苏北农村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我毕生从事中医学研究,治病救人是天职。风烛残年之际,我将用后半生心血研制成的《中药治疗肿瘤秘方》(共21首)献给人民政府,敬请政府部门转送相关医院临床应用,以造福老区人民,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存活期……” 为进一步弘扬祖国的中医药瑰宝,并使之发扬光大,张谷才退休后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仲景内科学》、《仲景方剂学》、《论中医改革》等9部医学专著,计250万字。 造福一方 张谷才妙手回春的神奇功夫,加之低廉的医疗费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每天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而且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患者。看着他们破旧的衣着、乱蓬蓬的头发、痛苦的面部表情,张谷才很不是滋味:家庭困难,又遭病魔缠身,真是雪上加霜呀!他承诺有钱没钱照样看病。10多年来,他免收937名孤寡老人、特困村民、重症病人及残疾人的诊疗费18.7万元;为1531名困难农民、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7.1万元;贴补病人伙食费、住宿费、差旅费2.3万元;已连续18年于春节前夕,向全村及周边的数十位孤寡老人送钱、送物、送温暖(每人200元钱、6斤肉、两条鱼、一条棉被),让他们喜气洋洋过新年。乡亲们称他是“活菩萨!” 在农村,疾病与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家人生病治疗,往往导致倾家荡产,债台高筑;贫困家庭,小病小痛不求医,因小失大,小病酿成重病。张谷才救死扶伤,竭尽全力为贫困患者服务,常常是救人救命后再拯救其贫困家庭。到目前为止,张谷才已相继安排17位特困农民患者的家属到他的制剂室工作,月收入近千元;引导31位家庭困难的康复患者种植中草药,增加家庭收入,从而使不少家庭摆脱贫困。 家住江苏泰兴的农村妇女周月珍,2004年患乳腺癌,当地医院为其实施切除手术,花光家中积蓄后又欠下一屁股债。2007年夏,周月珍又患上骨癌,且癌细胞已扩散至盆骨、大腿骨、脊椎骨。她每天疼痛难忍,日夜哭叫不停,再进院治疗时已拿不出分文半钞。周月珍丈夫借债无门、走投无路,后来听说张谷才教授医技高超且又是热心肠的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陪同妻子前来求医。 “医生行行好,救救她吧!”周月珍丈夫一进门诊室便“嗵”地一声下跪在地:“我暂时没钱支付医药费,先欠着,这是我们两口子的身份证!” “兄弟,快起来,没钱一样看病!”张谷才连忙扶起汉子安慰说,“你们先住下,看病食宿,免收一切费用!” “咋、咋、咋有这样的好人哩!”汉子感动得语无伦次。经过张谷才精心治疗,周月珍一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第三个月已无疼痛感,第四个月行动自如,已能下地干活。面对救命恩人,周月珍与丈夫感激不已,执意要留下为张谷才做一年的杂活,被他婉言谢绝。 就要告别了。那天,周月珍与丈夫特意起了早,悄悄地将张家门诊楼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张老叫来一辆出租车。临别时,他塞给周月珍1000元钱,让她回去增加营养,滋补身子。然后他又将一袋中草药种子递至周月珍丈夫手中,鼓励道:“困难是暂时的,回去利用零星空地种草药,我高价收购!” 千年古城江苏如皋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上刻有一副流传了千余年的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这是当年先人留下的美好祝愿。张谷才退休后一直将这副对联写在本子上,时常激励着自己。 张谷才所在的草张庄村是一个近3000人的大村,村里有4条主干道,但路面狭窄,坑坑洼洼,既影响了村民出行,又制约了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张谷才与村干部一拍即合,决定投资修路,造福村民。张谷才率先出资购买160车碎砖后又捐了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纷纷加入修路行列。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原来弯弯曲曲的乡间泥路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路。村民拍手称快:“这是张老爹做的好事哟!” 路宽了,车多了,可村头的两座狭窄小桥常出现阻车现象,村民们叫苦不迭。张谷才拿出多年积蓄的17.9万元稿酬送到村委会,言明要为修桥出点力。半年后,桥面加宽了,车辆畅通无阻,不少村民建议为桥取名“谷才桥”。张谷才连连摆手:“能为大伙儿做点事是我的荣幸,就叫‘致富桥’吧!” 张谷才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包括对传染病的抵御,在很多方面与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保健有关。他根据古代“八段锦”原理,发明了老少皆宜、简明易学的“归翁健身操”。农闲时,他带领乡亲们一起锻炼。如今,这套行之有效的健身操已被他印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赠给本村及附近乡镇的千家万户。一个科学养生、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在当地尉然成风,并成为一大亮丽风景…… 张老感慨道:“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一片墓地上,竖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名医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它是我一生从医的行动指南!”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0 编辑
赞曰:张谷才老,真乃当代之神仙也!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5:01 编辑
6月1日,家住如皋市常青镇的张谷才老人通过当地红十字会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两万元。至此,他自退休后的20年内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310万元。前不久,经公众投票选举,张谷才老人光荣地当选为“如皋市爱心大使”。
张谷才,今年91岁,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中医专家。张谷才作为我国“金匮要略”学科最早的学术带头人,先后撰写了《金匮考证》、《金匮用大黄》、《金匮方服法效果》等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中医药杂志上发表,多次获全国、江苏省优秀论文奖。他组织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金匮教学参考资料》,并自编出版了《金匮方解》、《金匮图解》等17部专著,近300万字。上个世纪80年代,张谷才教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金匮要略》研究大家。
1990年张老退休后放弃南京大都市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到老家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开设门诊,边为民治病边从事中医药研究。
盛夏,烈日当空,他头戴草帽,手提竹篮,在河边坟头采集青蒿、野菊花、车前草等草药。深秋,他手提肩扛,从南通、扬州、南京等地购回《卫生保健知识》、《本草纲目》、《中药大典》、《李时珍评传》、《张仲景评传》等二百多本书籍,建立了全乡第一个民间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他说,防病胜过治病,要不断提高村民的卫生保健和科普知识。隆冬,他利用农闲间隙,开办中医药培训班,传播中医药文化。农家大院内,三尺课桌、一块黑板便成了他施展才华、传道授业的新天地,石建平、顾春芹、殷小丽等8名优秀学员相继被如皋中医院、泰县中医院及附近乡镇医院聘用……
20年间,他诊疗肿瘤、肝病等内伤杂症及妇儿疾病6万余例,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也有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医,他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他说:“什么都可以放下,唯独放不下病人。”
张谷才用门诊收入扶贫济困,慰问老人,修路铺桥,建图书馆、博物馆。张谷才承诺有钱没钱照样看病。10多年来,他免收930多名孤寡老人、特困村民、重症病人及残疾人的诊疗费18万余元,为1500多名困难农民、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7万余元;贴补病人伙食费、住宿费、差旅费5万余元;相继安排17位特困农民患者的家属到制剂室工作;引导31位家庭困难的康复者种植中草药,增加家庭收入,从而使不少家庭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如皋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石桥上刻有一副流传千年的对联:“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张谷才将此对联写在本子上,并付诸实践。20年内,他接济和资助周边困难群众126人,计5.8万元;每当春节前夕,他向村里数十位孤寡老人送钱、送物、送温暖(每人200元钱,五六斤肉、两条鱼、一条棉被),让他们喜气洋洋过新年。“要致富先修路”。张谷才所在的草张庄村是一个近3000人的大村,村里有4条主干道,但路面狭窄,坑坑洼洼,既影响了村民出行,又制约了经济发展。张谷才与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投资修路,他率先出资购买160车碎砖后又捐了15万元现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闻风而动,纷纷加入修路行列。经过几个月奋战,原来弯弯曲曲的乡间泥路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路。村民拍手称快:“这是张老爹带头做的好事哟!”路宽了,车多了,可村头的两座狭窄小桥常出现堵车现象,村民们叫苦不迭。张谷才又拿出18万元送到村委会,言明要为修桥出点力。半年后,桥面加宽了,车辆畅通无阻,不少村民建议为桥取名“谷才桥”。张谷才连连摆手:“能为大伙儿做点事是我的荣幸,就叫‘致富桥’吧!”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张谷才捐款8万元建起了村图书馆。2009年国庆前夕,张谷才老人捐款250万元建成的“济民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设展室36个,展出实物1100余件,图片近3000幅。与此同时,张谷才老人又捐出8万元出版了《济民博物馆》一书,使博物馆全部展品浓缩其中,人们将此书誉为“流动的博物馆”。
(鞠九江)
http://www.xici.net/#d126173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