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1 19:50:33
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4/30 19:32 发表
这个是我看到的伪造的最没有水平的伤寒论
很遗憾,我不知你的水平如何,是哪位大家。这个伤寒杂病论,是一位现代学者,通过学习伤寒杂病论以后自己的体悟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就不厌其烦的一篇一篇的弄上,望有缘伤寒杂病论的后辈理出脉络。以免让不知自己半斤八两之辈耽误。这位学者还有几篇,我会逐渐登出。这位学者我至今未能见面,也算觅有缘吧。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2 08:17:46
辨霍乱呕吐下利哕胃反病脉症并治第十七
老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霍乱,寒多者,理中丸主之。热多者,黄芩黄连各半汤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黄芩黄连各半汤方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胶姜汤主之。
胶姜汤方
阿胶二两 干姜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內胶烊化,分温再服。
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技汤小和之。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干呕而利者,黄芩黄连各半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便血者,桃花汤主之。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洗)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2 08:18:59
辨宿食腹满肠痈病脉症并治第十八
老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时间:2007年5月10日 17时51分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大黄三两枳实五枚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师曰: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丹皮承气汤主之。
丹皮承气汤方
牡丹皮三两 大黄四两 桃仁五十个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当下血。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洪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败酱散主之。
败酱散方
败酱草赤小豆当归各等分
上三味,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2 08:20:23
辨消渴淋病脉症并治第十九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便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
即为消渴。调胃承气汤主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滑石丸主之。
滑石丸方
滑石椒目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 本帖最后由 qxpqxpqxpqxp 于 2010/5/2 08:28 编辑 ]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4 14:24:11
辨痰饮水气病脉症并治第二十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
饮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饮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饮在脾,少气身重。
饮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饮在肾,脐下悸。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其人苦冒眩,茯苓白术汤主之。
茯苓白术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三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心悸目眩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脉沉而弦者,为悬饮,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十枣汤主之。
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掌大。
留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茯苓白术汤主之。
枳实茯苓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一味甘遂汤主之。
一味甘遂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里水。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里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风水,甘草麻黄汤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恶寒者加附子一枚;喘者加杏仁五十枚。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越婢加术汤方
越婢汤中加白术三两。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汤主之。
防已汤方
防己三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茯苓六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防己石膏汤主之。
防已石膏汤方
防己三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石膏八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里水,理中丸主之;苓术姜甘汤亦主之。
苓术姜甘汤方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4 14:31:09
辨黄疸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一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瘀热以行,脾色必黄。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夫病酒疸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症也。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
酒疸者,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柏皮枳实豉汤主之。
-
栀子柏皮枳实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柏皮二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栀子大黄汤。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五枚黄柏二两 大黄四两硝石三合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6 12:32:52
辨瘀血吐衄下血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吐血不止者,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
灶中黄土半斤黄芩黄连白芍阿胶干姜甘草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6 12:37:59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虫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三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地黄丹皮汤主之。
地黄丹皮汤方
地黄八两丹皮四两
上二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狐惑之为病,状如百合,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汤主之。
蚀于下者,泻心汤主之。阴干者,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次。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当归汤主之。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甘草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甘草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6 12:40:48
辨虚劳病脉症并治第二十四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汤中加龙骨牡蛎各四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交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心烦者,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牡丹皮四两 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以水八升,先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六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三两桃仁一升 水蛭百枚蟅虫半升虻虫一升黄芩二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甘草三两
上九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qxpqxpqxpqxp
发表于 2010/5/6 12:44:37
辨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五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后断三月下血者,pei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胶姜汤主之。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胶姜汤主之;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者,温经汤主之;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方
阿胶二两艾叶三两干地黄六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川芎三两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妇人怀娠,腹中xiu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半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