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yx 发表于 2010/4/12 20:21:50

创新篇之一

创新篇之一
----中医远行学派网
中医远行学派第一阶段成果之一,经十年左右的临床多例验证应可算成熟了,下面列出以供同道指正。
胶痰证治论

1、(具有隐蔽性、流动性)胶痰图片:
图A.胶痰置于试管中

  图B.胶痰置于牙签中

  图C.两指揉擦约一分钟后,产生胶水凝胶样物。

  图D:

  图E:(D、E两图均为定型或相对固定的肺系胶痰)注:D、E两图选自《广州日报》2006年8月25日,A17版。"神秘冻胶长满小儿气管术后康复需吹两年喇叭"…… 呼吸道内短时间长满像冻胶样的白色纤维……
  2、胶痰性状:形状没定,或圆珠状或粉丝状或块状,颜色或乳白或青黑或黄色,外观如浆糊或凝胶状,性极坚韧粘滞,具有流动走窜性,遇寒则凝,火热则固。胶痰(未定型或固定时)隐蔽性极强,外观与一般痰液或体液区别不大(见前图);如结合瘀血或干结后可形成坚硬牢固之物。
  3、胶痰成因:(1)浊气邪光;浊气即污浊气体如工业废气灰尘类;邪光即过强光线或紫外线之类;浊气邪光性极焊燥,可灼液成痰,炼液为胶。
  (2)饮食生痰:糖、烟、酒、咖啡或高蛋白质、高脂肪类食品都可聚湿生痰,炼痰成胶。
  (3)浊气邪光加饮食不慎更易形成胶痰;
  (4)正气防损:脏腑受损时,正气调运体液进行保护,避免伤损更甚。
  4、胶痰致病特点:闭(闭塞、阻闭),闷(烦闷、郁闷),肿(肿胀,水肿),痛(沉痛、闷痛、燥痛),嚏(嚏声连连或常欲嚏不能);闭、闷、肿、痛乃为邪(胶痰)阻脏腑经络所致的证候特点;嚏者,祛邪也,邪阻气滞,嚏以条畅气机,通经顺(络)气,常欲嚏不能者,正气亏损,不能祛邪也。
  5、胶痰证患:鼻鼽(过敏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梅核气(慢性咽喉炎),久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痨(肺结核),肺胀、肺痿(慢阻肺),肿瘤等。如不明此种致病因素的特殊性以它法治之,徒费气力而已。
  6、胶痰论治决:针之不益,灸之非宜,手术外创,徒伤形体,吐下破血,更耗正气,滥用温补,留蔻资贼,治之原则,大乘之法,把握阴阳,理其虚实,小乘之法,升清降浊,调气化痰。
  注:由于气候、地理、饮食习惯的不同与个人体质的区别和情志的变异均可影响疾病的变化,故把握阴阳的变动就更能掌握病机的变化。
  (1)阴阳。经曰:"夫阴阳之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以生杀言,则阳主生,阴主杀;以寒热言,则热为阳,寒为阴。"
  (2)《杂病源》:"以病为阴阳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言多为阳,语默为阴;喜明为阳,欲暗为阴…"。
  (3)蔡远行曰:"大凡以表里、寒热、明暗、动静、气血、上下之分以领会阴阳者,较易明了,但却肤浅,难以深入把握阴阳之象,唯从生杀(死)着手,才能彻悟阴阳之道"。
(4)气润:脏腑调和,经络顺畅,气血交济的状态下正气的防御,温煦或滋润功能的调动所致的扶正祛邪机能反应。
  7、胶痰肺胃系方药论:
  (1) 肺胃实热:礞石滚痰丸或瓜蒂散(前人之方药,暂略)。
  (2) 虚实相兼证:升清降浊汤。
  A、组方:生晒参、升麻、玉竹、石斛、旋复花、半夏、千层纸、竹茹、丝瓜络、瓜蒌皮、橘红、蝉退、僵蚕、甘草、前胡。
  B、功效:升清降浊,调气化痰。
  C、加减:如热象明显加海蜇、马蹄子、黄芩、竹沥、花粉、川贝;如热象不显者加薤白、细辛、干姜;偏实去生晒参加桑白皮、地骨皮;偏虚加紫河车、虫草、蛤蚧等。
  D、方解:此方中生晒参、升麻以升清气,玉竹、石斛养阴清润,旋复花、半夏降浊化痰,尤以旋复花为主,此药在《本草纲目》收载陶弘景《名医别录》旋复花条主治为"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竹茹、千层纸、丝瓜络、瓜蒌皮、橘红、蝉退、僵蚕、前胡、甘草调气(肺)化痰通络,其中蝉退,僵蚕为升降散中主药,调气化痰之功不可或缺。
  适应证:肺系胶痰证如鼻鼽、鼻窒、梅核气,喉痹、久咳、哮喘、肺胀、肺系肿瘤等。西医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都不乏胶痰见证。
鼻鼽(过敏性鼻炎)
      (一诊)03年9月14日,康XX,男,成。症状:鼻流清涕不停,喷嚏连连,时鼻塞、怕风、发病十年,多方求医,效仅一时(多为十余天)。
   处方:生晒参10g桂枝8g白芍12g竹茹10g大枣5个白术8g生姜3片丝瓜络10g旋复花9(包)g升麻6g半夏6g陈皮6g炙甘草g(参剂)。
      (二诊)03年9月16日,症状:药后清涕已止,但鼻堵塞难通。
   处方:竹茹10g升麻6 g 半夏6g陈皮6g甘草6g白芍10g丝瓜络10g旋复花9(包)g生晒参10g细辛1g桂枝5g薤白3g(叁剂)。
      (三诊)03年9月19日,症状:鼻塞、鼻痒、苔白。
   处方:生晒参6g竹茹10g玉竹10g千层纸8g腊梅花10g旋复花9(包)g升麻6g丝瓜络8g薤白3g细辛1g桂枝3g白芍10g瓜蒌皮8g甘草6g(叁剂)。
      (四诊)03年9月22日,症状:鼻塞、鼻痒、苔白。
      处方:生晒参10g竹茹12g花粉12g枳壳8g桂枝6g白芍12g甘草6g升麻6g半夏6g腊梅花10g千层纸8g薤白3g细辛1g黄芩6g五味子8g(叁剂)。
      (五诊)03年9月25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
      处方:丝瓜络8g腊梅花8g瓜蒌皮6g升麻6g竹茹8g生晒参10g前胡6g桂枝3g玉竹10g旋复花9(包)g薤白3g细辛1g甘草6g茯苓15g陈皮6g白术6g(叁剂)。
      (六诊)03年9月28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
      处方:千层纸8g瓜蒌皮8g丝瓜络10 g 南沙参10g玉竹12g生晒参10g甘草6g花粉10g旋复花9g(包)白术6 g 竹茹10g升麻6g枳壳8 g 腊梅花10 g 前胡8g石斛10g薤白3g细辛1g桂枝3g(叁剂)。
      (七诊)03年9月30日,症状:鼻痒、时喷嚏、流清涕、苔黄。痰多。
      处方:瓜蒌仁10g海蜇1两花粉15g川贝6g生晒参6g甘草6g丝瓜络10g竹茹10g枳壳6g旋复花9g(包)半夏6 g 天竹黄8g胆南星8g茯苓15g(叁剂)。
按:此例用药前后用药三个多月,始时以桂枝汤加减用药外,之后都以升清降浊汤加减,后期用丸药法服用。
      效果:显著。随访一年没复发。始用药以益气固表为主,后以升清降浊汤加减。
鼻鼽(过敏性鼻炎)
   
  (一诊)2003年5月13日,陆XX,男,成。
    症状:常打喷嚏,流清涕,时鼻咽部有燥痒感,发病6-7年许,曾经多方求治,药饵中西,效不显,舌苔黄少腻,双寸滑数。
    处方:瓜蒌皮8g竹茹10g前胡8g牛子8g桔梗8g甘草6g川贝10g苍耳子6g花粉12g连翘10g薄荷(后下)6g黄芩8g荆芥6g桑白皮8g枇杷叶8g马蹄1两(伍剂)。
   (二诊)5月25日,症状:鼻塞时左时右,痰多易出,舌尖花剥,苔少,舌质红,右寸滑实。
    处方:黄芩8g瓜蒌皮10g半夏6g花粉15g竹茹10g川贝8g枳壳8g连翘10g枇杷叶8g桑白皮8g明党参8g牛子8g马蹄1两南沙参10g桔梗8g南杏8g(柒剂)。
   (三诊)6月10日,症状:前三剂药用后感觉较舒,之后症仍同前,鼻塞,时喷嚏早晨尤为明显,花剥苔已消,舌尖红,脉滑软。
    处方:枇杷叶8g瓜蒌皮8g牛子8g南沙参10g玉竹10g马蹄子1两前胡8g竹茹10g枳壳6g蝉退8g升麻8g半夏6g生晒参10g旋复花(包)9g丝瓜络8g甘草6g僵蚕8g(柒剂)。
   (四诊)2003年6月22日,症状:鼻塞大为舒减,舌尖红苔白,中部偏干.
  处方:南沙参10g生晒参10g玉竹15g花粉12g百合10g枇杷叶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旋复花(1包)9g北沙参10g石斛10g升麻6g半夏6g茯苓15g麦冬12g竹茹10g川楝子9g马蹄子1两(柒剂)。
  (五诊)6月29日,症状:药后诸症皆轻,痰多,易咳。
   处方:旋复花(包)9g瓜蒌皮8g枇杷叶8g丝瓜络10g花粉12g蝉退8g僵蚕6g竹茹10g南沙参10g生晒参10g半夏6g升麻8g枳壳6g玉竹15g牛子8g前胡6g马蹄子1两(柒剂)。
   (六诊)7月10日,症状:喷嚏,鼻塞,燥痒等症已很少出现,痰已少,舌尖花剥。
   处方:百合10g南沙参10g生晒参10g玉竹15g花粉12g枇杷叶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旋复花(包)9g北沙参10g石斛10g升麻6g马蹄子1两半夏6g茯苓15g麦冬12g竹茹10g川楝子9g(柒剂)。
   效果:显著。随访年余没复发。此例用药始以清肺化痰,宣解郁热为主,后以升清降浊,调气化痰法以收功。
   评解:此病现时极多,本人曾深受其苦(前有所述),西医治疗多以抗过敏为主,只能缓解症状,鲜能根治,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按目前所谓的研究划分为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用药多以温补加辛温发散之苍耳子,辛夷花类药,盲人摸象,仅得其一,也如梅核气之治疗,诸医多仍宗张仲景的半夏厚扑苏子汤,历两千余年不变,以古方治今病,多不合时宜,以西医标准研究中医,不加辨证则以辛夷花,苍耳子以通鼻窍为治则更加荒谬。
鼻鼽(过敏性鼻炎)证常见喷嚏,鼻痒或鼻咽干燥,流清涕,因由胶痰之邪阻于肺(鼻)窍,致气机阻滞,夫嚏者,祛邪也,邪阻气滞,嚏以条畅气机,通经顺气(络)也;鼻流清涕或燥痒干痛者仍胶痰阻于肺络,局部失却濡养,津行自救也。
久嚏(冷)汗出,疲倦,缘由正欲祛邪,驱之不祛,邪留正虚之机(部分病人此时有空虚饥饿感,进食或休息后可恢复正常),此时可暂用玉屏风类药,但以此为证之为虚证而划分证型却不妥,极易误导他人。
附注:15、16案一为梅核气,一为鼻鼽,病机均为肺系胶痰证,都以升清降浊,调气化痰法以收功,后以升清降浊汤治此类病证多人,可证立法之不谬。
鼻鼽(过敏性鼻炎)
      (一诊)2004年10月12日,何XX,男,18岁。
      症状:常流清涕,打喷嚏,鼻孔极痒,上迎香穴部常酸胀感,痰多,发病一年多,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多方医治,效不显。
      处方:黄芩6g玉竹12g川楝子8g旋复花(包)9g薄荷(后下)6g百合12g甘草8g桑叶8g菊花10g前胡6g丝瓜络10g千层纸8g五味子8g生晒参8g瓜蒌皮8g花粉8g升麻6g半夏6g石斛10g蝉退8g僵蚕6g枳壳6g川贝5g(柒剂)。
      (二诊)04年10月19日,症状:药后经鼻孔排出数块痰状物(胶痰),鼻上迎香部酸、胀感消失,鼻孔痒已较少,晨起流清涕较多,舌苔厚少黄。
      处方:竹茹8g蝉退8g僵蚕8g瓜蒌皮8g桑叶8g黄芩8g百合12g生晒参8g前胡6g旋复花(包)9g海蜇1两枳壳6g千层纸8g玉竹10g桑白皮8g地骨皮10g南沙参10g花粉8g川贝6g枇杷叶8g天冬10g丝瓜络10g半夏6g五味子5g(柒剂)。
      (三诊)04年10月28日,症状:药后喷嚏已消,晨起流清涕,下午鼻塞,舌苔白,少厚,左寸脉细数。
       处方:地骨皮10 g 桑白皮6g千层纸8g黄芩8g丝瓜络10g丹参12g甘草6g花粉10g百合12g旋复花(包)9g竹茹10g生晒参6g升麻6g前胡6g瓜蒌皮8g天竹黄10g川贝5g蝉退8g岗梅根8g半夏6g枳壳8g桑叶8g石斛12g南沙参10 g人参叶8g(柒剂)。
       (四诊)04年11月4日,症状:前药服后数天都经鼻孔排出极粘分泌物(胶痰),现早晨起床后仍有鼻干流清涕,持续1小时左右,约8点后症状消失,其它时间较为舒适,舌苔白。
       处方:地骨皮8g千层纸8g南沙参8g甘草6g腊梅花8g岗梅根10g生晒参6g蝉退8g僵蚕6g旋复花(包)6g瓜蒌皮8g升麻6g半夏6g玉竹12g枳壳8g枇杷叶6g前胡6g石斛12g川贝6g百合12g竹茹12g(柒剂)。
       (五诊)04年11月12日,症状:药后清鼻涕已消,但时有稠粘样鼻涕,晨时较多,鼻孔干燥,舌红,苔白厚。
       处方:南沙参10g蝉退8g僵蚕10g百合12g川贝6g千层纸8g甘草6g桑叶8g生晒参6 g 玉竹12g旋复花(包)9g升麻6g半夏6g黄芩8g竹茹10g瓜蒌皮8g人参叶6g胆南星6g丝瓜络10g石斛10g橘红6g前胡6g菊花8g知母8g花粉8g(柒剂)。
       (六诊)04年11月20日,症状:少年心性,不能清淡饮食,现又觉前症反复,痰多,舌红,苔厚。
       处方:竹茹10g千层纸8g百合12g川贝6g海蜇2两升麻6g 僵蚕8 g 前胡8g丝瓜络10g橘红6g生晒参6g玉竹10g南沙参10g半夏8g桑叶8g旋复花(包)9g丹参10g黄芩6g天竺黄8g瓜蒌皮8g(柒剂)。
       效果:显著。肺系胶痰证以升清降浊汤加减,多有显效,鼻、咽见症虽不同,但证候相同,故可同用一法治之。
于04年间一堂嫂与一表妹患梅核气,前者经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后者诊断为房性早博,遍求中西名医,药不间断,治经数月,诸症仍然,斯时余归,以升清降浊法不出一月而愈,唯嘱之愈后仍须清淡饮食一段时间,至今不曾复发,故治胶痰之证,清淡饮食不可忽视之,须忌之物参前升清降浊汤之论述。
鼻鼽(过敏性鼻炎)
   (一诊)2004年7月20日,陈XX,女,成。
   症状:喷嚏连连,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舌胖,苔白。
   处方:桂枝6g白芍8g竹茹8g防风5g白术8g生姜2片炙甘草6g北芪6g荆芥6g前胡6g半夏8g党参8g苏叶3g细辛3g蝉退6g僵蚕6g菖蒲6g升麻3g(贰剂)。
   (二诊)04年7月25日,症状:药后前症消失2天(自行停药),今前症又现。
   处方:桂枝6g白芍8g竹茹8g防风5g白术8g生姜2片苏叶5g炙甘草6g北芪6g荆芥6g前胡6g 半夏8g党参8g细辛3g蝉退6g僵蚕6g菖蒲6g升麻3g陈皮6g(贰剂)。
   效果:显著。表虚湿滞之证,用药以益表化湿为主,以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加减。
   按:现今此类病极多,此一证型极少,而以胶痰证为多见,今之名医示人治法多以此类证型为主,不明胶痰之理,让外行以为中医技止于此,呜呼!

梅核气
      (一诊)2003年8月17日,王XX,女,成。症状:梅核气,口苦,便秘,苔黄,发病年余。
      处方:川楝子9g竹茹10g旋复花(包)9g前胡8g丝瓜络10g海浮石8g生晒参8g花粉12g升麻6g半夏6g腊梅花10g瓜蒌皮8g瓜蒌仁8g明党参10g甘草6g橘络5g蝉退6g僵蚕8g苏梗5g(贰剂)。
      (二诊)03年8月21日,症状:药后咽稍舒,口苦仍然。
      处方:川楝子9g黄芩8 g 竹茹10g前胡8g丝瓜络10g花粉15g升麻6g半夏6g甘草6g千层纸8g腊梅花10g瓜蒌皮8g瓜蒌仁8g 蝉退8g僵蚕6g苏梗3g枳壳5g栀子8g 黄连5g生晒参8g海浮石8g橘络3g旋复花(包)9g(贰剂)。
      (三诊)03年8月25日,症状:药后口苦稍减。
      处方:竹茹10g花粉13g前胡8g黄连6g黄芩8g半夏6g栀子8g橘络3g海蛤壳10g海浮石8g旋复花(包)9g瓜蒌皮8g枳壳6g生晒参6g玄明粉3g(冲)腊梅花8g丝瓜络10g(贰剂)
       (四诊)03年8月30日,症状:口苦已消,咽仍少不舒,苔黄腻。
      处方:竹茹10g花粉15g前胡8g黄连6g黄芩8g半夏6g栀子8g橘络4g海蜇1两海蛤壳(先煎)10g海浮石8g旋复花(包)9g瓜蒌皮8g瓜蒌仁8g枳壳8g生晒参6g玄明粉3g(冲)丝瓜络10g腊梅花8g(叁剂)。
       (五诊)03年9月6日,症状:口苦,苔腻,便秘,详问其由,饮食不慎也。
       处方:黄芩8g黄连6g栀子8g竹茹10g花粉13g枳壳6g前胡8g川贝6g腊梅花10g川楝子8g枳实8g南杏6g瓜蒌皮8g瓜蒌仁8g海浮石8g海蜇1两蝉退8g僵蚕6g半夏6g升麻6g生晒参6g大黄3g玄明粉8g(叁剂)。
      (六诊)03年9月11日,症状:诸症大减,苔已较净。
      处方:黄芩8g黄连6g栀子8g竹茹10g花粉15g枳壳6g前胡6g川贝6g腊梅花10g川楝子8g枳实6g南杏6g瓜蒌皮8g瓜蒌仁8g海浮石8g蝉退8g僵蚕6g玉竹10g半夏6g升麻6g生晒参8g海蜇1两旋复花(包)9g(贰剂)。
       (七诊)03年9月28日,症状:咽仍少不舒,眠差,晚上多汗,心恼闷,苔少与些许腻苔。
      处方:生牡蛎(先煎)30g生晒参10g生龙骨(先煎)30g竹茹10g川楝子9g肉苁蓉10g甘草8g旋复花(包)9g玉竹12g黄连3 g 白芍12g瓜蒌皮8g栀子8g花粉12g枳壳8g首乌10g茯苓15g(贰剂)。
       (八诊)03年10月2日,症状:药后睡眠较好,仍多汗。
      处方:生牡蛎(先煎)30g生晒参10g生龙骨(先煎)30g竹茹10g川楝子9g肉苁蓉10g甘草8g首乌10g茯苓15g旋复花(包)9g玉竹12g黄连6g白芍10g瓜蒌皮8g栀子8g花粉13g丝瓜络8g枳壳8g海蜇1两。
      (九诊)03年10月8日,症状:药后汗已停,咽已舒,便秘消,但易饥,疲倦,睡时易惊醒,痰咸味,苔白。
      处方:陈皮6g半夏6g竹茹10g茯苓15g茯神15g白术8g党参12g首乌15g肉苁蓉10g黄连10g生牡蛎(先煎)30g花粉12g枳壳8g炙甘草8g旋复花(包)9g玉竹12g白芍12g瓜蒌皮6g生龙骨(先煎)30g代赭石(先煎)18g(贰剂)。
      (十诊)03年10月21日,症状:口咸,失眠已消,仍少便秘,夜睡盗汗,咽少不舒,苔少带腻。
       处方:竹茹10g川贝8g首乌15g肉苁蓉12g生牡蛎(先煎)30g花粉12g甘草6g生晒参10g升麻6g半夏6g枳壳6g石斛10g百合13g茯苓12g瓜蒌皮8g海蜇1两(贰剂)。
       (十一诊)03年10月24日,症状:咽少不舒。
      处方:旋复花8g升麻6g扁豆12g白术8g生牡蛎(先煎)25g茯苓12g肉苁蓉10g 山药15g枳壳6g陈皮6g生晒参10g   炙甘草10g竹茹12g首乌15g(贰剂)。
       (十二诊)03年10月30日,症状:咽少不舒,睡眠不佳,盗汗,疲倦。
       处方:菖蒲8g半夏6g远志10g生牡蛎(先煎)30g旋复花(包)9g甘草6g玉竹10g茯苓15g茯神15g生晒参8g五味子6g陈皮6g竹茹10g(贰剂)。
       (十三诊)03年11月2日,症状:咽少不舒,睡眠不佳,盗汗,疲倦。
      处方:生晒参10g生牡蛎(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紫石英(先煎)15g肉苁蓉15g竹茹10g白术8g丹参15g半夏6g旋复花(包)9g茯神15g陈皮6g甘草6g石斛12g(贰剂)。
       (十四诊)03年11月8日,症状:晚睡时恶梦连续不断。
      处方:蝉退8g僵蚕6g生牡蛎(先煎)30g竹茹12g瓜蒌皮8g茯苓18g百合15g甘草6g郁金10g旋复花(包)9g生龙骨(先煎)30g黄连3g菖蒲6g紫石英(先煎)10g首乌13g(贰剂)。
       (十五诊)03年11月15日,症状:便秘,咽少不舒,晨起少口苦,苔腻,睡眠较佳。
       处方:瓜蒌皮8g瓜蒌仁8g玉竹12g竹茹10g花粉12g旋复花(包)9g桃仁6g半夏6g百合13 g生牡蛎(先煎)30g郁李仁10g菖蒲6g川楝子6g丝瓜络8g橘红5g川贝6g。
       效果:显著。此例用药始以升清降浊汤为主,后以滋沉,健中,安神,调气化痰随证变化。
梅核气
   (一诊)2004年3月16日,马XX,男,成。
    症状:梅核气,发病年余,多方求治,花费极巨,效不显,现咽如物梗阻,时干燥,痰多,胸少闷,头后部时晕,苔白。
    处方:升麻6g蝉退8g僵蚕6g竹茹10g玉竹10g甘草6g枳壳6g生晒参8g橘红6g石斛10g前胡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花粉10g旋复花(包)9g川贝5g丝瓜络10g半夏6g薤白3g瓜蒌皮8g(叁剂)。
    (二诊)04年3月26日,症状:药后咽较舒,晨起痰较之前少,咽仍较干燥,头后部疼痛,苔白,尺脉弦大。
    处方:石斛10g沙参10g玉竹12g生晒参8g葛根15g旋复花(包)9g蝉退8g僵蚕6g姜黄9g丹参15g甘草6g前胡8g升麻6g半夏6g百合12g花粉10g千层纸8g腊梅花8g川贝6g竹茹10g橘红6g丝瓜络8g黄芩6g瓜蒌皮8g(肆剂)。
   (三诊)04年4月4日,症状:头痛大减,咽已较舒,痰仍多,舌红。
    处方:葛根12g升麻6g蝉退8g僵蚕6g玉竹12g石斛10g甘草6g生晒参8g旋复花(包)9g千层纸8g腊梅花8g枳实6g半夏6g黄芩6g南沙参10g百合12g丝瓜络8g前胡8g川贝6g瓜蒌皮8g橘红6g海蜇1两(叁剂)。
    (四诊)04年4月9日,症状:药后咽已较为舒畅,痰少,头后部仍时痛,尺部脉弦紧。
   处方:生晒参10g旋复花(包)9g葛根12g玉竹12g石斛10g枳壳6g前胡6g沙参10g姜黄5g百合10g竹茹10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丝瓜络8g橘红6g海蜇1两黄芩6g(叁剂)。
    (五诊)04年4月17日,药后咽舒,头痛缓解,尺脉少弦。
    处方:生晒参10g旋复花(包)9g葛根15g玉竹12g石斛10g升麻6g半夏6g前胡6g沙参10g南沙参8g千层纸8g腊梅花8g瓜蒌皮8g丝瓜络8g川贝5g百合10g丹参15g蝉退8g僵蚕6g海蜇1两(叁剂)。
    (六诊)04年4月28日,症状:近日出差饮食不能控制,咽又有少阻塞感。
    处方:石斛10g生晒参8g升麻6g半夏6g橘红6g枳壳6g竹茹10g玉竹10g前胡6g丝瓜络8g白前6g蝉退8g僵蚕8g旋复花(包)9g白术6g千层纸8g川贝6g黄芩6g姜黄6g瓜蒌皮8g(叁剂)。
    效果:显著。后其人介绍数人来诊,之时已半年没有复发。此例用药以升清降浊汤随证加减。
咳嗽
       (一诊)2004年1月7日,黎XX,女,成。
       症状:咳嗽一年多,反复发作,痰多黄稠,胸闷,咳引胸胁痛,鼻塞,腹胀,苔黄腻。
       处方:旋复花(包)9g丝瓜络10g川贝6g花粉10g枳实8g厚朴8g茯苓15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蝉退8g僵蚕6g前胡8g百部10g紫苑10g胆南星8g半夏6g丹参10g菖蒲8g郁金10g黄芩8g(叁剂)。
       (二诊)04年1月12日,症状:药后诸症皆轻,痰仍稠,色白,舌苔仍黄。
      处方:旋复花(包)9g丝瓜络10g川贝6g花粉10g枳实8g厚朴8g茯苓15g瓜蒌皮8g千层纸8g腊梅花8g蝉退8g僵蚕6g前胡8g菖蒲8g郁金10g黄芩8g紫苑10g(伍剂)。
       (三诊)04年3月23日,症状:咳已愈,咽不舒,时干时痛,有痰,舌尖现瘀点。
      处方:生晒参8g石斛12g玉竹12g竹茹10g僵蚕6g半夏6g丹参15g升麻6g橘红6g枳壳6g丝瓜络8g千层纸8g腊梅花8g甘草6g旋复花(包)8g百合12g蝉退8g瓜蒌皮8g前胡8g(伍剂)。
      (四诊)04年4月15日,症状:咽已无大碍,偶有感冒时仍觉痰多,咽干。
      处方:竹茹10g玉竹10g石斛10g生晒参8g旋复花(包)9g蝉退8g僵蚕6g千层纸8g腊梅花8g瓜蒌皮8g前胡6g半夏5g升麻5g甘草6g大海子10g百合15g百部10g黄芩8g花粉10g南沙参10g川贝5g枳壳6g丝瓜络8g(伍剂)。
   效果:显著。此例用药始以清化痰热为主,后以升清降浊汤加减。
咳嗽
   (一诊)2003年8月31日,唐XX,女,成。症状:嗽嗽,干咳少痰,反复发作一年许,苔厚。
   处方:竹茹10g花粉12g橘红6g前胡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甘草6g川贝6g旋复花(包)9g升麻6g半夏5g生晒参6g枳壳6g 海浮石8g竹沥20ml(伍剂)。
   (二诊)03年9月6日,症状:药后咳嗽减轻,关脉弦大。
   处方:竹茹10g南杏6g花粉12g橘红6g前胡8g瓜蒌皮8g丝瓜络10g甘草6g川贝6g旋复花(包)9g川楝子6g升麻6g半夏5g生晒参6g枳壳6g海浮石8g海蜇1两茯苓15g紫苑8g (伍剂)。
   效果:显著。此例用药以升清降浊汤为主。

鼻窒(鼻窦炎)
    (一诊)2003年7月8日,王XX,女,成。
    症状:鼻塞,前额与后脑部疼痛,眼胀,发病3-4月许,苔黄腻,舌胖,脉滑弦。
    处方:竹茹10g花粉10g桑白皮8g枳壳6g地骨皮8g半夏5g黄芩6g细辛1g前胡8g薄荷(后下)6g瓜蒌仁8g瓜蒌皮6g橘红5g甘草5g(贰剂)。
    (二诊)7月10日,症状:药后头痛、眼胀消失,鼻塞稍缓。
处方:胆南星6g花粉15g桑白皮8g地骨皮8g半夏6g黄芩6g川贝6g瓜蒌仁8g瓜蒌皮8g前胡8g橘红6g细辛1g枳壳6g甘草6g(伍剂)。
    (三诊)7月15日,症状:仍时鼻塞。
    处方:辛夷花5g旋复花(包)8g桑白皮8g地骨皮8g黄芩6g瓜蒌皮8g前胡8g花粉12g竹茹10g瓜蒌仁8g腥南星6g半夏6g枳壳8g姜黄5g僵蚕6g蝉退8g(伍剂)。
    效果:显著。参照28案,此类病须清淡饮食为要。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诊)2004年10月25日,张XX,男,成。
  症状:鼻塞,咽喉梗阻感,时心悸不能劳累,时半夜间觉胸闷气塞不能呼吸,而从睡眠中惊醒,舌苔白,发病数年,近一两年逐渐加重,患者于私营企业从事面粉生产工作,据讲工作时从不带面罩类保护措施,其厂十名工人中有过半人有其类似症状。
  处方:蝉退8g僵蚕6g生晒参8g枳壳6g升麻6g半夏8g百合10g竹茹10g前胡8g旋复花(包)9g瓜蒌皮8g花粉10g橘红6g甘草6g石斛10g薤白3g腊梅花8g 玉竹10g南沙参10g川贝6g白前6g(贰剂)。
  (二诊)04年11月16日,药后见效不佳,再加见近日症状不严重,自觉能挺过,逐不近医药,今早劳累后少觉胸闷,傍晚观友人玩牌时突然觉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冷汗直冒,痰多阻塞,苔白,脉虚。
  处方:桂枝3g芡实15g红参片10g肉苁蓉12g生牡蛎(先煎)30g北芪10g干姜5g升麻6g玉竹12g竹茹10g半夏8g陈皮8g炙甘草10g党参15g山萸肉8g山药10g薤白3g白前3g橘红5g生龙骨(先煎)30g旋复花(先煎)6g紫石英(先煎)9g首乌15g(贰剂)。
  (三诊)04年11月20日,症状:药后感觉舒缓,仅觉鼻塞,咽阻,胸闷,苔少黄。
  处方:升清降浊散(汤)入胶囊,每次3粒,鲜竹沥口服液,每次1支,胎盘片,每次2粒,每天服用2次,连用10天。
  效果:显著。患者药后一周时反馈前几天排出大量浆糊样物(胶痰),随之鼻塞,胸闷消失,仅觉咽喉少梗阻感,自觉效果极佳,04年12月我本人已离开佛山,随后反应不得而知。
  此例二诊时已近痰阻气脱之险证,故用药时以益气固脱,沉敛回元,理气化痰为主,证情回归寻常后再以缓图之,病有缓急轻重,治应主次分明。
梅核气(伴鼻窒)
   
    (一诊)2003年5月23日,胡XX,男,成。
    症状:咽部梗阻,痰咳不爽,痰白色,鼻塞,喝热开水稍舒,发病数月,苔白少黄腻。
    处方:竹茹10g瓜蒌皮8g龙俐叶8g明党参8g枳壳8g甘草6g千层纸8g半夏6g花粉10g橘红8g薤白5g桔梗8g茯苓15g(伍剂)。
    (二诊)03年5月28日,症状:药后效不显,还增头晕感,苔白。
    处方:旋复花(包)9g半夏6g干姜3g生晒参10g蝉退8g竹茹10g茯苓15g桔梗6g升麻6g姜黄6g甘草6g千层纸8g柴胡6g(伍剂)。
    (三诊)03年6月2日,症状:药后咽喉稍舒,鼻塞整天、不闻香臭,苔白。
    处方:旋复花(包)9g干姜3g薤白5g生晒参10g蝉退8g升麻6g半夏6g玉竹10g僵蚕6g细辛3g炙甘草6g丝瓜络8g甘草6g竹茹10g茯苓10g前胡8g瓜蒌皮6g(伍剂)。
    效果:此例用药先以化痰宣肺为主,治之无效(因诊病处兼为患者代煎中药,故用药反应基本上每天都能了解到),后用药以升清降浊,调气化痰法,效果极为显著。

    附注一:从医数年,接诊鼻鼽,鼻窒,梅核气,久咳(即西医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不少,以常法治之,鲜能见效。于这一时期偶一日阅《内经》时念及"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切?胀"时,突发性灵机一动,于是升清降浊汤轮廓已现。之后用此方加减治疗此例病证多例,效果显著,结合自身情况,此法已日趋完善。
    附二:本人自15-16岁时就现常打喷嚏症状,数个至数十甚至上百个喷嚏接连而出。始时声音洪亮,友人戏称数里都能听到,伴随时流清涕,进食时尤甚,热食时必有,时还有自汗出,疲倦,饥饿(此时自觉虚弱,须进食方可)。休息或吃肉类营养品症状可以改善或恢复,久之又现眩晕,眼冒金星症状,没喷嚏时一切正常,此十余年间反复发作。在93-96年在山西太原求学期间尤明显,曾一度认为此为纯虚证候。自此始服用补肾类药及营养性食品,如牛肉干,话梅等。始时仿佛效果尤可,至2000年前后出现鼻塞症状,始时左右鼻交替出现,时间不长,后时间越来越长,以至右鼻阻塞不通为主,或是鼻部酸胀或鼻咽部时似燥似辣,似干,似痛感(此皆由胶痰阻滞经络,致局部组织失却濡润,或经气阻滞所致)。至2001年间曾口服红霉素片数天,伴现咳嗽,轻度痰喘,痰鸣症状,停服后症状消失。又至2002年春,某日上午伴友人行走间,突然颈项疼痛受限,烦闷,极难忍受,症似落枕,但加烦闷感,导引十余天症状方解。
忆十余年来,时嗽出少量灰白或灰黑色米粒样大小圆形粘性痰,及悟出升清降浊汤治疗此类病时,患者大都反映排出极其粘滞,仿如胶水样痰后始明诸症均由胶痰为患,因此慎饮食,用导引法一年许,此十余年之疾方基本解除。始其时或嗽或咳出大量或黄或白坚韧之胶痰。(孟英医案也对此类痰有不少记载),时至今日,新神仙术法较完善后,仍能不时嗽出此种胶痰,坚韧不如始时,但仍极粘滞(前为肺系胶痰,现已非纯为肺系还涉及少阴系),尤在空气污染的地方或劳累后较为明显。
    附注三:胶痰者,古人谓之老痰,顽痰,宿痰,风痰者多为此痰,性极粘滞,又有流动性,可分为太阴系,少阴系,厥阴系,治法各不同,不能以一方一法统治此类病。
------蔡远行
2010年4月12日
www.tcmyx.com

龙一 发表于 2010/4/12 22:01:26

很欣赏!比天天口称阴盛阳衰等名词的家伙贡献大多了.

龙一 发表于 2010/4/29 01:32:59

楼主若无知音,就走动到别处去吧.

大漠孤狼 发表于 2010/6/10 18:03:22

我感觉我的症状好像与此相似,简述如下:
1、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2、每天7:30晨起,连续打好几个喷嚏,流清涕;
3、白天鼻不塞,但有时痒,主要是鼻燥,经常在鼻中结有干涕;
4、每天下午5-6时,都打一次喷嚏,并流清涕;
5、平时稍微受点凉,就喷嚏连连,清涕不断。
6、每晚睡觉后必然左鼻塞,右鼻偶然塞,半夜起来清鼻涕,左鼻清出的就像你说的白色胶状痰,很难清出;
7、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清鼻涕,清出的全是白色胶状痰;
8、其他症状,后背凉,偶然感觉肺胀。后背不能受凉,一但受凉,后背胀痛。
看过好多医生了,偶有效,短时间。
请问楼主可以开方治疗吗?

tcmyx 发表于 2010/12/11 17:37:31

如果没有舌象,脉象等资料的收集,仅凭症状的描述就断然开方,不符合中医的诊疗惯例,也是对患者不负责的行为。建议先生找本地的专业中医人士在辨证的情况下参考上方调理治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