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因患者不恶寒,可以排除太阳症,而且咽干口渴,不可发汗。 患者的表现,发热而渴,不恶寒,为温病,就是阳明病的外症。温病不可发汗,不可下。</P>
<P> </P>
<P>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成为阳明里实症,这时候才会用到下法。</P>
<P> </P>
<P> </P>
[ 本帖最后由 飘雨山人 于 2010/3/29 15:41 编辑 ] <P><FONT color=red><STRONG>与主题无关的回帖内容。</STRONG></FONT></P>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3/30 10:21 编辑 ] 调胃承气汤。理由:1.但热不恶寒,肯定为阳明病。2.大便不是很痛快,且无明显口渴症状。3.头发懵,为热邪上扰神明。判断为调胃承气汤。 <P><STRONG><FONT color=#ff0000>与主题无关的回帖内容。</FONT></STRONG></P>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3/30 10:21 编辑 ] 麻杏石甘汤 调胃承气汤<br>
[ 本帖最后由 tengel 于 2010/3/30 22:57 编辑 ] 此病例有无汗而喘、头皮发紧、身热的症状,为表征未解,当麻黄汤。
又:不觉冷、咽干、2~3天不大便,少阴病,咽中干燥者,不可发汗,宜大承气汤!
按仲景例,当先发后下?还是下? 白虎加人参汤。清胃热,降肺气,生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