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 发表于 2010/3/26 11:07:23

动者为真还是静者为真

动者为真还是静者为真    近日在电视中看到一娱乐节目,让男性化妆成女性,然后和真的女性坐在一起,让下面的嘉宾分辨他们的性别。嘉宾们各抒己见,争论很大。可见化妆师的水平是很高的,让人真假难辨,但接下来主持人让这几个人各自走了一圈,台下的观众都笑了,因为通过这一走动,傻子都能分辨他们的性别了。也就是说在静态中他们可以伪装的很好,一动起来马上露馅。这反映了一个道理:动态更能反映事物真实的情况。在中医中很多医家独重脉诊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脉是一种搏动,在这种动态中更能反映出疾病的真实情况。相比之下,望面色与望舌都是观察静态的东西,不容易发现真伪,而且有医家认为望舌时不能死死地盯着看,看的太死反而容易茫然,强调一开始瞥见的那一眼,靠这种印象来定舌象。其实这也是强调了宜动不宜静。这样我们就得出了结论:动者为真,诊病要察其动,注重察脉。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非要强调动者为真就偏颇了。有时静者也为真,记得有位医家强调(具体是谁忘了):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内涵,急性病多为外感病,病情变化比较快,也就是说病情是动态的,这时候要注重静态的舌;慢性病病情变化比较慢,是静态的,这时要注重动态的脉。动静就是这样互补交叉的,是辨证的统一。在社会中有富人和穷人两种人群,富人们都是大腹便便,好逸恶劳,有一种静象;穷人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有一种动象。社会又可以有两种状态:即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战争年代相对来说是动态,和平年代是静态。在和平年代要研究这个社会需要观察劳动人民,他们是否安居乐业更能反映社会是否稳定,就是说静态的社会需要观察动态的人,对应于中医——慢性病察脉;在战争年代,敌人快要攻到城下了,先跑的是富人,穷人没地方可去,还是象以前一样劳动,而平时静态的富人,在这时候先动起来了,因此在战争的时候,观察富人的动静就可以知道城池是否能守住,动态的社会需要观察静态的人,对应于中医——急性病察舌。我曾听有中医说:脉诊根本就不可靠,很多感冒病人脉象不浮。这话前半句肯定是不对,但后半句却是对的。李士懋先生也提到过感冒不一定见浮脉,说明了急性病时脉象有时跟不上病情的变化。《伤寒论》第140条“太阳病,下之……脉浮者,必结胸……”,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条:同是结胸,一个脉浮,一个脉沉。李克绍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脉沉的结胸是自然演变而成的,(伤寒六七日,六七日在外感病中算是比较长的病程了),其病机是逐渐向里,脉象也从容不迫的由浮转沉;而脉浮的结胸是由下之过早造成的,由于下之过骤,气血不能从容不迫的适应新的突变,以至邪热已结,气血骤被格拒,寸部尚有未下之前的浮脉残留,所以仍有浮象”。这就反映了急性病中脉象的滞后性,在急性病中仅仅凭脉不行。我们看一些温病的医案可以发现其舌象记载的是比较详细的,一些舌象的专著也是探讨温热病为多,通过舌象分析五行生克的相对比较少。这也印证了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但是如果认为看病一定要这样,那又是执着了。慢性病中往往可以凭舌苔厚腻用半夏泄心汤,急性病中往往可以凭脉促断为表未解,而给予解表剂。议论了半天我们发现还是祖先强调了千百遍的“四诊合参”是最最公允的。

[ 本帖最后由 老农 于 2010/3/26 11:11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者为真还是静者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