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gzpf 发表于 2009/11/28 19:00:09

政府无为而治有利于保护并振兴中医



政府无为而治有利于保护并振兴中医

                      封志强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有人直接提出取消中医,五十年代开始,以中西结合的名誉西化中医,八十年代以后,打着“发展中医”的旗号,加速了消灭中医的步伐。在正规医疗系统中,中医已经消失。当前,正规医疗系统中挂着中医招牌的医生,多是院校派的西化中医。现在根本谈不上发展中医,振兴中医也难有机会,保护中医保,保住民间中医这股根是当务之急。
《黄帝内径》曰:“黄帝坐名堂,召雷公问之曰:子知医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不能别,…… 帝曰:善!……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素问•著至教论篇第十五)。
可见中医是道,是医道。难为科学。
何谓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还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中医是医道难为科学。政府管理层以西文和西医的“科学”理念为主导思想,寻找中医“科学”的理由总是那么牵强、不确切、不充分,“中医不科学”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自然其一举一动多是为西化中医服务。
所以,政府对中医尽量少管,暂不出台“发展中医”的政策,少组织发展中医的各种活动。大幅度削减国家财政对中医的拨款。多调查,少动作。深入一线,重点调查中医教育和民间中医情况。
建议:
1、中医不搞产业化,回到中医固有的“悬壶济世”的轨道上来。
2、对中医存在形式,要转变思路。中医的发展方向不是大医院、高楼大厦、精良的仪器和设备,而是散落在民间,扎根于基层社区和农村。门诊和医生入户病家为主,必要时设中医院为辅。衡量中医水平的标准不是床位数、经济收入多少,而是治愈率和医生的诊疗水平。
3、阻断与外国进行中医交流,至少不主动与之者交流。没有必要耗费那么多的国力把中医推向世界。外国利用技术专利处处卡我们,我们却把自己的国碎不遗余力地送给外国人,国人难以理解。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欢迎外国人到中国就医于中医。
4、取消现行的中医研究机构,缩编归并于西医研究机构,名其实地从事西医研究。停止中医科研项目。停止中医技术职称评定以及其它名目的中医等级评定。
5、撤销中医高等院校,或合并于西医院校。少量适度发展纯中医学校并且以私人办校为主,招收初中生或小学生。中小学课本要增加中医基础知识内容。创造条件和鼓励真正的中医带徒弟。重点放在农村。
6、放宽中医行医限制,不要用西医的标准限制中医。调查了解民间正统中医真实情况。但是,不要评级或发什么证或物质奖励(生活困难的可以适当补贴)。可以如实宣传,给予其宽松的行医环境。
7、放宽使用中药限制,例如,逍遥丸只限于女性、买生半夏要开证明等。取消西医开中药的权力。
8、中药的质量管理亟待加强,要依中医理论、传统标准管理中药。当前中药的质量令人担忧。人工种植的药材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炒、炙、蒸、晒等炮制不规范。如,常用的附子,加用火碱、吊白块、硫磺等进行炮制,使中医不敢使用。假冒劣质中药也屡见不鲜。仅此一项,政府需要投入很大的力量。
9、中成药必须表明补、泻、温热、寒凉、表、里等中医八钢辨证内容。限制西化的中成药进入市场,西化的中成药是指没有八钢辨证的治肝炎、胃炎、肾炎、咳嗽等药。加强经过成百上千年考验的中成药生产。
10、限制从中药中提取西药或者有效成分(西医对许多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搞不清楚,凭么就武断地说其余部分是无效的呢?)。提取出有效的西药以后,就改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以免浪费过多的中药资源。对常用的中药最好不要用于提取西药。其实,投入高成本将天然药物转变成有副作用的西药,实在是得不偿失。
禁止中药原药材和单味药出口。
认真体味中医,真心承认其为国碎,尊重中医理念,才有可能保护中医、振兴中医。

[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09/11/28 19:01 编辑 ]

岐黄遗风 发表于 2009/11/29 08:14:49

历史已证明,我国的一产、二产无为而治,得到了大发展。但对三产的限制还有很多,制约了其发展。现在的中医是完全束缚,不能动一动。近十年是中华五千年来政府对中医最压制、束缚,甚至扼杀的十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府无为而治有利于保护并振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