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9/11/28 18:12:19

广东医院“扩张热”遭遇医改“紧箍咒”

■广东各大医院近年频频在广州“跑马圈地”,不少医院盲目恶性扩张

■有院长语出惊人:有领导点名要“支援”,公立医院是“被扩张”的

■部分市民担忧:民营医院难放心,限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方便看病

广东新医改方案近日出炉,措辞“空前严厉”地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

业界普遍解读为,这是给“圈地扩张热”的医院念起“紧箍咒”。有人质疑,有人诉苦,更多人在观望。

一些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负债发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广东一些大医院热衷于建大楼、买设备。一些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容上,成了基建负责人。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标准。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

———摘自广东医改新方案

现在民营医院口碑普遍很差。某些公立医院,尽管价格贵、服务态度不咋样,但老百姓还是更信任他们。为何不允许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去发展扩容呢?这还是方便百姓看病的啊。

———广州市民王先生

现状“蜗居”老医院刮起扩张风

“广东医改方案出台,将严控公立医院规模”。11月18日早上,当广州某大医院的张院长(化名)如常翻起办公桌上的《南方日报》,头版赫然大标题让他眉头一皱。

“该来的终归是来了!”张院长一声叹息。

这几年,在同行“扩张风”中,他所在的医院也“顺应潮流”,办起分院。但运营压力让他备感疲惫。对于广东医改方案这一严厉的措辞,他直言“政府确实应该管一管,不能放任医院各自圈地”。

近年,伴随着广州城市发展,医院刮起了“向东”、“向南”的扩张风。广东医疗江湖的“老大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的扩张最为明显:

“百年老院”中山一院继接管黄埔区人民医院之后,又在2006年接管了原东山区人民医院以及越秀区辖下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中山二院2002年在海珠区建南院,短短几年业务量就近2亿元,初尝甜头。去年他们又与增城市政府签约,将增城市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纳入管理。

位于繁华天河区的中山三院,把扩张步伐迈到东部新成立的萝岗区。这笔“生意”看起来很合算:由萝岗区政府投资4亿元以上,在科学城附近盖新医院、配套基础设施,再交给中山三院经营管理。新院有望在明年交付使用……

广州各大医学院校、大医院也纷纷行动,在东部、南部医疗市场“抢分一杯羹”。南方医科大学继接管邮电医院之后,还计划在萝岗盖分院;广州医学院接管了黄埔港湾医院、荔湾医院、羊城医院,准备进驻亚运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南沙中心医院……

业界公认“最牛”的还是广东省中医院:1997年,二沙岛分院全面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广州市慈善医院建成,委托省中医院管理;同年,珠海市中医院并入;前年又在大学城建立一所分院。今天,省中医院已从蜗居老城区的一家老院,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家三甲医院、病床总数近3000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院。

在张院长看来,这是一场白热化的“暗战”,意味着医疗市场蛋糕的重新切割,“没人甘于落后”。

隐患大医院贷款18亿,负债盖大楼

在很多人看来,医院的扩张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快发展、群众医疗需求激增的必然产物。比起30年前医院破败不堪、缺医少药的局面,现在医院发展起来了,还是对老百姓有利的。

但有管理者严厉指出,有不少医院的扩张是盲目甚至是恶性的。

以敢言著称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透露了一个数据:近年对全省200多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医院平均负债占总资产的23.14%,有的甚至超过300%。不少医院盲目追求豪华设备、豪华装修,负债发展。

广州医院界普遍流传的一个“最大胆版本”是:某大医院年收入只有3亿元左右,但银行贷款高达18亿元。尽管豪华大楼盖起来了,住院环境改善,病人确有增加,但还贷之路非常漫长。

廖新波坦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贷发展不失为一种融资形式。一些地方医院在竞争压力之下,为了在短期内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适度负债或许能够让人接受。但不少大医院互相攀比,盲目扩张。他们比拼的不是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而是比谁的建筑豪华,比谁的检查、化验、治疗等设备高档、新款与昂贵,比谁发的奖金和补贴多。

有专家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搞“豪华竞争”负债累累,自然要从患者身上尽快收回成本,从而乱收费成风,推波助澜地加剧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这样的负债经营,使得患者不仅在“养医”、“养人”,还在“养楼”、“养设备”!

此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曾严厉批评,一些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负债发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

他说,广东一些大医院热衷于建大楼、买设备。一些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容上,成了基建负责人,忽视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成为医疗界一大怪现象。“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医院应该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把伸出去的手拿回来,放在胸口,做好医院。”

苦水医院被迫借债,是因政府投入太少

但院长们也有很多苦水。

“对面医院进了64排CT,住院楼翻新,我们落后了,能不追赶吗?”广州某医院院长感叹,现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患者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如果不扩张发展,肯定要被慢慢淘汰。

对于贷款问题,院长们更是一肚子怨气。

“谁有钱愿意去贷款?是政府对医院投入太少,逼着医院要去贷款!”一位院长算了一笔账:每年政府给医院“人头费”不足1000万元,给退休人员发工资还不够;再加上基建和购买设备的补助,政府补贴总量不足3000万元,还不到医院年收入的3%。

“其实,公立医院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扩张’的。”张院长举例说,这两年分院运营需要大量人才、资金投入,体制交接不太顺,他已经分身乏术,深感疲惫。但又有领导找上门,点名要他们去“支援”。

某地新城区缺乏一个好医院,外商不愿来投资,于是当地干部出动各种关系找医院,承诺政府掏钱盖好一个高标准的新医院,筑巢引凤,无偿交给医院管理。“领导都发话了,我敢不去吗?”张院长无奈地摇摇头。

争议医改“严控令”是否一刀切?

医改“严控令”是否一刀切?公立医院还要不要发展了?这在业界引起广泛争论。

“我们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刹住这种扩张风气,强调要在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指引下,有序发展。”广东省医改办有关人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其实,广东医改方案已经对大医院发展“留了口子”———方案明确规定,“建设数所省级医疗中心和研究机构,提供疑难病症诊治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医学科研和教育任务”。

在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之余,广东医改方案还提出引进竞争,“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方案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

对于这种“控制公立医院、发展民营医院”的做法,有患者感到不理解。

广州市民王先生的意见有一定代表性:“现在民营医院口碑普遍很差。某些公立医院,尽管价格贵、服务态度不咋样,但老百姓还是更信任他们。为何不允许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去发展扩容呢?这还是方便百姓看病的啊。”


记者:陈枫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医院“扩张热”遭遇医改“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