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1/26 12:32:50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10/11/26 12:33 编辑
气化针法治瘤一案王某,女68岁,半年之前因摔伤膝关节骨裂并且胫骨骨折,休养2个半月拍片均愈合均良好,但在修养期间却在膝关节外侧长出鹅蛋大的瘤体,在医院治疗外敷内服均无疗效,医院建议手术切除,患者至此一直思想紧张心中不悦后变为心中不适,后求助于我处。笔者观察此瘤面积较大,手摸瘤处十分坚硬局部并伴有发热,患者以为要针刺瘤中,笔者告知不会在瘤部针刺,取丰隆一穴化痰解瘀,复取公孙穴治其思虑过度,且善调血气,脾胃成一太极补其生化之源。针毕,患者摸至患处,告知瘤体更加坚硬了,笔者笑曰:说明气血气化传导已至瘤体了,隔日必定好转。隔日再到患者处,患者激动万分告之瘤体已经变软发热处已除,并且心中已无不适,晚上可以看电视了(之前心情不佳,连看电视的兴趣都没有了)。第2次在针灸的过程中,留针期间患者一直在说心中舒服,起针后再摸患处,瘤体又变硬了,不过患者这回不急了。第3次至患者家中复查,瘤体患处已减过半,摸着软绵绵的,再针之。4诊,瘤体已除,皮肤恢复原样,心情舒畅已无任何不适,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疗效!患者感激万分拿出上好铁观音相赠,果然清香醇厚,的确是好茶。呵呵!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1 08:31:58
正如某学生所说:如果是一个潜心研究针道的学者,遇到了真正的好针法,不学习那他将会抱憾终身!但我所考虑的是:这样的好东西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让其传承下去,为自己的下一代铺平道路,这才是深谋远虑。笔者答曰:所见略同!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7 08:36:43
9月21日晚10点开始针治,一切正常,病痛在一层一层清理,今天是中秋佳节,祝天下所有中医朋友佳节团圆快乐!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10 08:48:07
9月24日晚9点开始针治,由于家人的手法日趋熟练,穴法重新进行了组合,进针之后二脚底有明显发凉排风的感觉,特别在脚趾前端更明显。今天晨起左侧腰部带脉处有明显牵痛,看来表面一侧的问题,其实是命门太极整体的问题。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16 21:10:21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10/12/16 21:11 编辑
针道的研究达到一定的阶段那就需要悟性了,您有过一个问题想了十几年吗?有过一个穴位探索二十年的经历吗?如果有过这样的历程,那你才是一个合格的针者!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21 10:23:02
今日看到《云南白药保密配方被指形同虚设 中国绝密美国公开》一文,由此可见学术技术的保密的重要性。古人所说:妄传非人,所以老师传授学术必先考验学生之品德,是一个真诚的学者,而后方可倾囊相授,以后学生青出于蓝,由此将学术发扬光大名流青史。古人为了保持学术的纯正,一般都以家传的方式传承,针灸学术亦是如此。不过道为天下之公器,有缘人自能得之,笔者现以师承授受方式传承学术,也以此保障学术的纯正性,所传针灸学术外面绝无仅有,皆是针道精华包含三代传承精髓,破解手法精髓,真正去领悟什么是真正的针刺手法!且此法与外界流传各版本大相径庭,直契手法核心!呵呵,针道原来如此简单,好比大家都在爬一座山,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在半山腰,有的接近了山顶,但你必须站在山顶往下看才能看得清楚,才能看到每个人爬山所处的位置,才能真正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地!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24 20:45:01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针道研究者前来学习,之前的一些弟子希望能够再聆听笔者的针道教诲。而笔者现在也已个人修行为自己的主要目的,针道也属于身外之物,有德行的弟子也应该全面继承笔者的针道精髓。笔者兹准备考察弟子十年德行,如果德才兼备将再传授九套整体系统针法,弟子在学习万法归一的针法中已经领略到精妙的配穴与手法,整体系统针法则为羽翼接应,以万法归一为中轴,而整体系统针法则一化为三,三三变九,所以必经九阳之数而终,此乃按先后天阴阳相生相交之自然顺序排列。而后再准备观察弟子十年德行,如仍能不骄不躁以德为先,笔者再传授小周天针法,当然这不是以看病为目的,而是完善自我修行,也算笔者与弟子二十年的缘分。小周天针法的配穴组合妙到巅毫,穴法之间的进退更是匪夷所思,而且此法外界绝无流传,至今笔者未传授任何他人。古人说:有缘者遇针。一切都是缘分所致!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28 08:44:47
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对于留针与得气,有更明晰的论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主。重则为补,轻则为泻。虽有分寸,得气即止。”明确指出应用针刺疗法进行重刺激、轻刺激补泻操作时,虽各有针刺分寸的把握,但是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得气即止”,也就是说一旦得气,就可以停止继续针刺了。这和而今多数针灸医师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古人著书自然把许多关键之所都有所保留,不然也不会有当前这么多种类的针刺手法了。得气即止肯定是不全面的,例如;重则为补,轻则为泻,如何辨别轻和重呢?手法都是由轻至重,轻能得气,重也能得气,轻能得气了,还有必要重吗?到底是以轻重为标准,还是以得气为标准,这些问题古人都没有详细讨论。
梁斗
发表于 2010/12/28 14:36:41
为什么不能发新帖了?只能跟帖?
桂亮邮箱
发表于 2010/12/29 08:40:25
梁斗 发表于 2010/12/28 14: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不能发新帖了?只能跟帖?
呵呵,没理解什么意思?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