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诺贝尔颁奖时
又到诺贝尔颁奖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季,中国媒体的宣传又有了创新,“某某国籍华裔科学家”,悄然变成了“华人科学家”,不知明年会不会直接称呼人家“中国科学家”呢?
橘生淮南为之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无耻到了无以复加地步的中国媒体,能不能有一点起码的良知?离开这个国度,才能获得诺奖,不正是华人的耻辱吗?
让纳税人血汗钱灌得肚满肠肥的所谓专家们,又出来论证什么国家投入不足了。不知所谓的专家们知道不知道,有个名词叫作“比率”?科研投入产出比率,欧美日是多少,尔等又是多少,这些所谓的专家计算过吗?
还是送一句话,给中国所谓的专家,让其捉摸吧。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蒙德·费舍尔教授说:“科学是用钱买不来的,发现也是买不到的……科学研究无法预见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向会取得进展,政府的投入也不一定会有收获,不投入也未必一无所获。”
中国学术期刊的编辑,以为这个学术体制给了他这个位置,他就有了判断论文科学价值的能力。也不用砖头好好拍拍自己的脑袋,如果一个小小的编辑都能精通的东西,还会具有获得诺奖的实力吗?
还是讲个故事,给中国所谓的专家,让其捉摸吧。SIMS 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一个把职称看作是待遇的标尺,而非学识的度量,这样的学术体制,会培养出诺奖得主?这样的学术体制是不是只能造就学术官僚,这些学术官僚只会去结党营私,学术造假,垄断话语,排除异己呢?
试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在中国,一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儿的“奇谈怪论”,有哪个期刊能给其发表呢?即使他有足够的金钱使其论文发表,是不是也会被几个“知名”“常识学家”批(骂)得抱头鼠窜,不知所终呢?
中国(绝非是什么华人这种文字游戏),何时出现诺奖得主,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答案。 这个跟评委也有关系吧?
为什么院士多是在中科院工作的人?
楼主你说呢?
也确实与体制有关系的。
论文数量与职称工资挂钩,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有多少?
很多人只是把科研当作职业,写写不入流的文章,评一下职称。
科研领域也和其他领域一样,一流的人很少。
[ 本帖最后由 喜爱夏 于 2009/10/8 15:48 编辑 ]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9/10/8 13:25 发表
又到诺贝尔颁奖时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季,中国媒体的宣传又有了创新,“某某国籍华裔科学家”,悄然变成了“华人科学家”,不知明年会不会直接称呼人家“中国科学家”呢?
橘生淮南为之橘,生于淮 ...
有道理 诺贝尔奖并不是那么纯 原帖由 huuk 于 2009/10/8 21:02 发表
诺贝尔奖并不是那么纯
吃不到葡萄莫说酸
真是高见!
说的太棒了,人家得奖了,还要往自己脸上抹点粉,恬不知耻、、、、、、丢人啊:解放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一个中国人获奖、、、、、、【都叫国优、部优、省优等搞坏了!】 某年:在印度尼西亚,有多少华人被杀死了,还惨遭强奸!记得啊:她们也是华人!!!!!!耻辱啊、、、、、、
页:
[1]